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为了给国家发展建设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急剧增加。政府为高校提供了发展所需的资金,有权利了解所拨款项的使用效率和获得的收益,借此进一步加强对高校经费的绩效考评,合理调节高校经费,进一步规范和合理应用教育资源,提高对经费的使用效率,实现多方面利润的最大化。本文通过研究和探讨高校预算绩效,探索更加合理的高校预算绩效运作方式,并探讨在此基础上,如何真正意义上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财务管理
  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概述
  所谓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的是为了让我国教育财政资金拨款能够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应用,高校需要对预算绩效测评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合理完善,弥补之前工作中的缺陷,由一味向教育部伸手要钱转向问教育支出要收益。预算绩效评价,这个词的重点在绩效,要想得到正确的评估,就要采取惯用的量化比较,比较定量和定性,准确评估经费在使用过程中产出的效益。针对所产生的效益进行考核,无论是社会效益也好,还是高校本身的经济效益也好,都是非常可喜的。至于怎么评定具体的消费经费,以及合理地评定经费来源,即如何评定消费的效果和用途,有着具体而鲜明的导向,也有着统一的标准和管理思路。首先要分析某一个特定的目标,使支出管理思维得到进一步增强,从而使预算支出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1]。由于高校本质上是非营利性的,带有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因此对它的运行效益,评定的基本原则也很简单,即用钱效益,看钱用到了什么地方,得到了多少收益,这样就把效率和有效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了,如果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圆满地完成了工作内容,甚至是超额完成了工作内容,这就是效率高的体现。为了把特定的目标做好,评定过程中的有效实施情况。用钱效益越高,说明效率越高,有效性越好。
  二、现阶段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部分问题
  (一)缺少法律与制度保障
  为了更好地做好高校管理,提高高校资金投入和支出率,完善高校教育资源的整合,更加快速地完成高校发展教学目标。就要求建立公关财政系统,将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变成督促管理的新型模式,以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发展趋势[2]。
  而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预算绩效评价、相关法律制度保障缺失的情况,以至于绩效评价的体系和标准不统一。政府也没有专门的融资机制应对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组织办法、测评督查制度等存在缺失的情况,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政府虽然出台了《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预算法》等相关法规,但是相关约束教育和奖励机制依然缺乏。预算绩效评价缺少必要的法律制度保障,阻碍了高校推行预算绩效评价,影响了最终成果。参考国外成功经验可以发现,只有从制度上进行彻底改革,我国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3]。在这个过程中,法律和制度将为其提供强大的助推力。
  (二)科学合理的预算评价系统尚未建立
  当前我国并没有合理地对高校预算支出进行有效分类,高教支出头绪繁多、内容复杂,包括教育和建设投入、工资和补助投入、各种科研经费以及公用开支等。如果细分的话,每一项大的支出又包含很多细小的支出。但由于没有预算评价系统,难以细分高校预算支出,也无法合理设计各项评价指标。我国高校办学资金,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另外还有各种渠道筹募的经费,高校的投资也呈现出利益多元化、成分复杂的特点。高校的绩效,实际上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也为国家输送优质的建设人才,起着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作用。再者,预算绩效评价体系还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由于地区和高校不同,因此使用的软件也不同,预算绩效评价的数据不一,难以实现实质性的统一。通常是由评价员测评,主观因素较多,随意性大,逐级上报之后,更容易掺杂水分。这样一来,就造成很多实力雄厚的高校拥有更多的稀缺资源,而本来办学条件就很薄弱的学校却只能望洋兴叹,从而引发对新一轮项目和拨款的争夺。另外还缺少必要的监督。由于监督机制的缺失,资金不到位和人员分配不合理等现象,无形中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消耗。而且高校資金运用也存在看重使用对象而轻视使用过程,对过程缺少有效监管,对结果也不够重视的情况。
  三、完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加速高校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收紧高校教育支出的力度。由于我国缺乏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方面的法律法规,因此不利于这方面工作的开展。迫切需要健全高校绩效评价方面的法律内容,完善《预算法》《高等教育法》中相关法律条文内容,从而奠定高校绩效评价发展所必需的法制基础。同时界定好主体的权利和义务,通过广泛的调研,制定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的相关章程[4]。追踪使用过程中的规章方法和最终结果,让人们实实在在地看到高等教育预算绩效评价系统存在的意义。
  (二)引入先进的绩效评价模式
  传统体系的指标是看财政数字,这种操作有很强的局限性。为了规范绩效评价系统,我国通过体系改革,引入了平衡记分卡,从而实行全面科学地管理高校绩效考核。平衡记分卡将高校的战略发展目标与实际绩效结合,打破传统的静态模式,为实现高校战略目标提供了可能,从而达到全方位多角度的综合评价,最终趋于平衡。把评定的对象和实际行动联系起来,联系财务和客户、学习和成长四大维度,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进一步发展完善,让管理评价实现平衡[5]。为了达到这一点,其中引入了客户维度和内部流程维度,学习和成长维度,丰富了体系的内容,最终实现了财务指标的相互牵制和最终的发展平衡。
  (三)增加高校绩效预算评价监督
  当下高校的预算监管存在很多弊端,涉及范围也比较大,监督过程和对象都比较松散。要改善这一局面,绝不能只由一个监管部门对其监管,这样只会让监管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效果。在这种情形下,要采取学校领导、专业监管人员、群众三方共同监管的办法。譬如副院长由院长监管,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由副院长监管,部门中的各人由部门共同监管。   这样规划之后,就能做到绩效预算的各个环节不出现疏漏,能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法制保障,整个流程都有人监管。过程和效果监督的范畴中,还包括监督预算的执行。这方面要求有很强的技术性,需要有专门培训过的技术人才担当。要进行预算监督,就要有专业人才参与。解决的方法可以是在高校内部成立审计委员会,隶属预算委员会,作为预算委员会的一个分支机构,为预算委员会提供专门的技术和人才支持。这样可以说是四角俱全,在审计监督的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要及时披露。也要欢迎普通职工的监督,在最大限度上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真正起到监督的作用,有利于预算监督更好地发展执行。
  四、结语
  目前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还处于摸索时期,在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不够完善,缺少适用于我国市场经济,同时适用于世界高等教育潮流趋势的评价系统和标准。尤其落在实际操作之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各高校所处地域不同,学校的体量不同,因此很难放在一起比较,也缺少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标准。除此之外,在实际开展财务预算绩效评价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譬如如何确定和分解预算绩效目标,对已有资产如何计价,校内培训机构的项目收费和管理,以及相关产出的计量问题等等,都需要财务工作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在实际的研究中,要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高校财务预算绩效评价在广大高校的实施,将优化高校各个部门资源配置,对教育拨款进行有效利用,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在提高资金使用率,提高高校整体效益方面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为宁夏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莉.利用项目库建设促进高校专项资金预算与绩效评价融合——Z大学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案例分析[J].财政监督,2020(11):39-43.
  [2] 王正君.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Z高职院校为例[J].时代经贸,2020(15):28-30.
  [3] 周远祎.高校基建项目预算绩效評价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20,31(02):27-29+51.
  [4] 龙力钢.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思考[J].财务与金融,2020(02):51-53+60.
  [5] 何文琦.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浅探[J].财会学习,2020(11):111-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009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