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社会资本对互联网贷款违约风险的影响机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互联网贷款在满足小微金融需求方面日益重要,2020年5月,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信用风险备受关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资本作为借款人的关系网络,在解决信息不对称,抑制违约风险方面意义重大,本文从“信息对称功能、传播途以和风险降解机制”三个方面,系统分析社会资本对互联网贷款违约的影响机理,为社会资本角度控制互联网贷款违约风险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会资本;互联网贷款;违约风险
  一、背景和引言
  互联网贷款作为“高效触达、便利快捷和无抵押担保”的科技金融业态,以便利快捷和低边际成本优势,在满足小微融资需求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2016年国家成立互金整治工作小组,对P2P“非法集资和暴力催收”严厉打击,互联网贷款行业逐渐规范发展。目前,逐渐形成“商业银行互联网零售信贷、互联网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省级政府金融主管部门批设的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和P2P网贷平台”五种形式并存的互联网贷款业态格局。据网贷之家数据,截至2019年6月末,微众银行微粒贷、微车贷两款互联网贷款产品与42家银行合作,贷款余额超过一万亿元[1],截至2019年底,P2P网贷行业累计成交量约为90 000亿元,贷款余额4 915.91亿元[2]。2020年5月9日,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正式对互联网贷款业务制定规章,开启了互联网贷款行业规范发展的新篇章,违约风险作为业态的关键业务风险备受关注。
  社会资本对互联网小额信贷违约风险的影响研究,近些年来一直受学者们关注。社会资本是以相似“价值观念、认知范式和行为规则”为基础,提升互信合作和资源交互能力,增进成员经济福祉的社会关系网络,主要包括“群体规范、人际信任和社会经济资源”三方面。陈冬宇等(2013)[3]认为,社会资本如“熟识朋友圈的关系、地位、信任与推荐”等,有助评估在线借款人的资信状况,预测违约概率,降低信用风险。Chen et al. (2017)[4]研究显示社会资本能增进信息交流和信任,促进交易并降低违约风险,金虎斌(2017)[5]指出社会资本如“人脉关系、影响力和好友信用状况”等,有助评价网贷借款人品质,预防违约风险。国内外学者研究显示,社会资本对预防和控制信用风险具积极作用,本文将具体分析其影响机理,从社会资本角度控制互联网贷款违约风险提供理论和实务建议。
  二、社会资本的信息对称功能
  信息包括硬信息和软信息。王锁柱等(2004)[6]对软硬信息进行了界定,硬信息是反映客观事实的信息,回答是或非的问题,软信息是含有主观判断的信息,软信息包含“涉及价值观念和知识结构”的主观判断,不完全是是非辨别, 而是一种偏好,包括“解释型、预测型和评价型”三种类型。互联网贷款借款人硬信息是能用准确数值或指标量化、编码或传递的信息,软信息是不能用准确数值表示或难以按标准化方法量化、传递和处理的信息,借款人的社会资本和关系网络是典型的软信息。
  社会资本作为软信息,能从三个方面弱化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道德风险和欺诈风险,减少逆向选择,实现其信息对称功能,控制违约风险。一是社会资本能通过具有信任的人际网络,经由互联网快速核实借款人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从朋友核实的信息较借款人主动提供的信息更真实,二者拟合度度越高,违约概率越低。二是社会资本软信息能印证硬信息,弥补其不足,全面揭示借款人的关键信息。社交网络如朋友人数、朋友圈投资人的数量和金额、社交购物记录、主要朋友的信用状况、在社群组织的评价与口碑等,能与借款人硬信息指标进行印证,有助减少信息不对称,客观评价借款人信用状况。三是硬信息能评价网络小额信贷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结合社会资本软信息能判断借款人品质、评价其还款意愿,还款能力和意愿的综合评价使信息输出结果更客观。
  三、社会资本的传播途径
  社会资本主要通过“家属、朋友和群组” 三种传播途径方式,影响互联网贷款违约风险。一是通过对“家人和亲属”等情感性社会资本,约束或支持借款人及时履约影响,按时偿还债务,降低了借款人违约概率。Michels(2012)[7]研究指出网贷借款人能如实披露亲属或家人信息,并将借款事项为亲属知晓或支持,违约概率明显降低,“不被家人知晓”的借款人更容易违约。二是通过嵌入强关系的朋友圈,判断借款人的可信程度,评估在线借款人的信用状况,预测借款人违约概率,降低违约风险。社会关系网络中熟识朋友的地位与信用越高,联系越频繁,借款人违约风险越低。三是借款人所在的朋友圈或社群组织,具有隐性的强社交监督效应,一旦违约会受到名誉损失和社交威胁,迫使借款人及时履约。Everett(2015)[8]研究认为互联网贷款的借款人其加入借贷群组会明显降低违约率,如果群组成员在现实生活中有联系,这种效果会更加显著。
  四、社会资本的风险降解机制
  社会资本作为基于人际信任和相同认知范式与价值观念的社会关系网路,主要通过“声誉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事后救济机制”影响互联网贷款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贷能力,降解违约和欺诈风险。
  (一)声誉机制
  社会资本往往以声誉、人缘和口碑等形式体现,给个人带来未来合作机会或资源支持,并通过约束或激励功能影响借款人还贷意愿和能力。违约成本和惩罚力度决定借款人还款意愿,在互联网贷款中,因无抵押实物损失可能性小,但是社會网络的存在会通过声誉影响而增加违约成本。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互联网时代,声誉对个人生存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负面声誉会降低亲友熟人和社群的信任度,减少未来合作机会,降低资源获取能力。社会网络的约束功能使借款人慎重违约,降低违约意愿。同时,社会网络具有互联网信号快速传递机制,当人们有优秀信用记录时,可积累良好声誉,增加他人信任,增加获取资源和合作可能,提高收益能力,这会激励借款人提高还款意愿,以在未来能获取更多资源,实现个人提升发展。   (二)信息共享机制
  社会网络可以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增加扩散范围,提高传播速度,降低信息搜集成本,提高个人决策合理性,提高收入能力和还贷能力。首先,社会网络成员间的交流和互动使信息在社群之间快速传播,产生同群效应和示范效应。互联网时代,社会网络群体间的某个人对某一信息做出反应,获得正反馈或者负反馈时,会给其他成员产生示范,对该信息做出相应反应,群体因信息共享也快速作出反馈。其次,社会网络基于人际信任会降低信息甄别成本,提高信息传播的真实性和效率。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速度快,加大了人们信息甄选成本,需要花费巨大精力识别信息的客观性和时效性,但是社会网络成员之间经过长期博弈,信息分享磨合度高,从而能有效降低信息的搜寻成本。经济信息共享,能让借款人知晓事前风险,理解经营风险,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并通过同群示范和外溢性提高借款群体的收入能力,最终提高其还贷能力。
  (三)事后救济机制
  事后救济机制是指当借款人发生流动性短缺、劳动力断区或意外侵扰时,能够通过社会网络获得亲友和社群帮助,平滑其流动性,降低坏账概率。社会网络事后救济机制主要体现在社会网络成员之间互相提供的非正规借贷来体现,当贷款出现违约可能的情形时,借款人又因收入能力而暂时无力还款,可以通过社会网络向亲友社群临时性借贷,或者通过其发动临时性的网络众筹,来平滑性资金短缺,即先临时借贷或众筹以偿还到期的贷款,然后可能再通过互联网借贷偿还临时性借贷,从而实现借贷的平滑,提高其还贷能力。
  五、结论与建议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日益重要的现代关系网络资源,通过“信息对称功能、家属朋友和群组的快速传播以及风险降解机制”三种方式,对互联网贷款信用风险产生重大影响。在互联网贷款日渐重要和规范发展的信息科技时代,可以充分研究借款人社会资本的多重维度,结合大数据计算挖掘信息规律,在传统信用风险评估框架基础上,对借款人的社会网络进行精准画像,全面客观评估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能力,降低违约概率,预防和控制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互金商业评论,独家:微众银行“微粒贷”42家合作银行放款余额,[EB/OL].https://www.wdzj.com/zhuanlan/guancha/17-12676-1.html,2019-9-13.
  [2]网贷之家.重磅:P2P网贷行业2019年年报正式发布(简版)[EB/OL].https://www.wdzj.com/news/yc/5533101.html,2020-1-1.
  [3]陈冬宇,赖福军,聂富强.社会资本、交易信任和信息不对称——个人对个人在线借贷市场的实验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4).
  [4] Chen R, Chen Y, Liu Y, et al. Does Team Competition Increase Pro-Social lending? Evidence from Online Microfifinance[J].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2017,101.
  [5]金虎斌,张成虎.网络借贷平台的信息处理与信用评级效率分析——基于人人贷与Prosper的实证对比检验[J].上海經济研究,2017(10).
  [6]王锁柱,李怀祖.硬信息与软信息的内涵及其关系研究[J].情报杂志,2004(4).
  [7] Michels J. Do Unverififiable Disclosures Matter? Evidence from Peer-toPeer Lending[J]. Accounting Review, 2012,87.
  [8] Everett C. Group Membership, Relationship Banking and Loan Default Risk: The Case of Online Social Lending[J]. Banking and Finance Review, 2015(7):15-54.
  作者简介:李焱文(1980—),男,湖北洪湖人,中国注册会计师,博士,主要从事科技金融、金融市场、公司财务研究。
  通讯作者:王纯洁(1987—),男,浙江嘉兴人,博士,主要从事金融理论、金融发展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035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