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企业审计风险及防范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审计主要是对企业所开展的监督管理、检查评价等工作,强化审计管理对于规范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企业审计风险问题分析审计风险的概念特征,总结造成企业审计风险问题出现的各类因素,系统论述提高企业审计水平的策略。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审计风险 内部控制
  一、引言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审计工作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及时掌握了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效性,防范企业经营风险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审计工作由于涉及方方面面,注册会计师如果在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审计风险的识别和应对管理不到位,对于财务报表没有充分发表正确的审计意见,很有可能造成审计失败,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以及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将造成损害。因此,在企业审计工作开展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了解审计风险问题,全面分析审计风险的成因,进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完善审计工作体系,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为企业内部管理的改进优化提供良好基础。
  二、审计风险的特征概述
  审计风险,按照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的相关定义,主要是指被审计对象的会计报表中存在着重大的错报,然而注册会计师经过审计后,形成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可能。也就是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报表中存在着违背公允的问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却未能针对信息披露的问题进行反映。审计风险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审计风险的客观性特征。在审计程序的具体执行过程中,需要采取审计抽样的审计方法,由于抽样样本是对总体的反映,因而由于偏差的存在就存在着抽样风险的可能性,再加上企业本身经济业务活动相对较为复杂,审计过程中的人为影响因素难以消除,这也决定了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
  第二,审计风险的普遍性特征。造成企业审计风险出现的因素多种多样,在企业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任何工作、环节或者任何审计的节点都有可能存在风险隐患,这就决定了企业审计风险有着普遍性的特征,在企业经营管理环节控制审计风险,需要对可能出现审计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
  第三,审计风险的潜在性特征。审计工作人员在按照审计工作程序执行审计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审计偏差未被发现,同时审计偏差也没有带来任何消极影响的可能性,导致审计风险没有暴露,因而审计风险存在着潜在性的特征。
  第四,审计风险的偶然性特征。企业审计风险问题的发生,是由于各种不可避免的客观因素或者是审计工作人员并非故意所造成的风险问题,审计风险的偶然性需要完善审计风险识别程序,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合理的控制。
  三、企业审计风险出现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从审计主体方面分析审计风险的成因,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尤其是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如何、执行审计活动的职业素养、审计工作态度等,这些都会直接决定审计工作质量。另一方面,审计程序执行的充分性与适当性,尤其是审计过程中审计准则要求是否得到了严格的遵循,在审计意见的表达上是否做到了公允准确等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审计质量的高低,进而造成审计风险问题的发生。
  从审计客体方面分析审计风险的成因,主要是由于重大错报风险所导致的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并非以审计工作人员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审计风险,而是在审计活动开展之前就存在的风险问题。在审计客体方面由于企业自身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完善,尤其是关键的内控制度设计不科学、执行不到位,容易增加重大错报风险。对于重大错报风险,审计工作人员难以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但是在审计活动开展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的了解,尤其是关于被审计对象内部控制体系健全性、有效性的了解等,更加及时准确地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
  四、企业审计风险防范对策分析
  有效控制防范审计风险,应该结合企业行业领域的实际情况,完善审计方案的具体制定,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素质水平,并对审计风险防范控制策略进行改进,重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审计风险的控制管理:
  (一)完善企业审计风险防范控制方案的制定
  有效防范控制企业审计风险,应该针对企业审计开展实施的不同阶段完善审计风险防范控制方案的具体制定。在审计业务的承接阶段,应该做好与企业管理层之间的沟通,全面了解企业的相关信息,对企业的诚信状况进行判断,提前对企业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在审计业务的计划阶段,应该完善总体审计策略的制定,重点明确审计工作的开展范围、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时间安排,确定企业审计工作的重点方向,对企业的审计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对于具体的审计计划,重点应该充分考虑审计程序的制定是否适用于具体的审计工作情况,是否能够达到预期审计目标。在审计业务的执行阶段,应该做好风险评估程序的执行,通过询问程序详细了解企业的行业情况、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通过分析和观察程序详细了解企业的发展变动趋势、经营活动、内部控制活动执行情况,通过检查程序详细了解企业有关的经营计划、内控手册以及分析报告等文件记录以及实物资产状况,严格执行控制测试。在审计工作完成阶段,应该做好错报的评价以及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进而按照审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出具形成审计报告,并确保审计报告的客观公允。
  (二)突出审计主体完善审计风险管控措施
  避免审计工作风险,还应该通过突出审计主体来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管控。首先,应该增强企业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强化对审计工作人员有关的特定行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特别是针对审计过程中的高风险领域加强培训,确保审计工作人员熟悉审计准则有关要求,熟练掌握有关财务领域知识,并注重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沟通能力,培养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怀疑态度,促进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效控制审计风险问题。其次,应该注重对审计工作方法以及审计程序的创新,尤其是要注重信息化手段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的运用,强化对企业会计信息系统、资产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分析,增强审计工作人员的信息系统审计能力,更加全面地掌握有关基础数据信息,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审计風险隐患。此外,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在审计工作过程中强化风险意识,突出质量导向,对审计风险进行全流程的控制,规范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复核机制,从源头上有效化解审计风险问题。
  (三)加强审计客体管理防范审计风险问题
  要避免审计风险问题的发生,还应该注重审计客体自身的管理,尤其是要完善审计客体也就是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建立系统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内部的治理进行优化,对企业内部董事会、监事会职权范围的履行等进行界定,增强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突出不相容职务分离、财务授权审批制度、会计系统控制等关键的内控制度的建设落实,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增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执行程序,提高审计工作质量,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来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实施提供良好基础,确保将审计资源力量集中在高风险领域,有效避免审计风险问题的发生。
  五、结语
  造成审计风险问题的因素多种多样,在企业审计工作的开展实施方面,应该深入分析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针对审计主体以及审计客体的不同角度,完善审计风险防范制度建设和控制措施执行,并注重积极改进审计工作的开展方式,进而有效避免企业审计风险问题的发生。
  (作者单位为山东德厚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朱思恩,陆雪莲.以风险为导向 健全审计管理 助力公司内控体系建设[J].现代企业,2019(12):135-136.
  [2] 姜良艳.会计审计风险因素及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9(32):216.
  [3] 宋睿.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中的作用[J].财会学习,2019(31):173-174.
  [4] 庞建宇.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问题[J].管理观察,2019(31):161-16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549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