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李文婷

  [摘 要]高职教育是我国向社会输送专业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提升高职人才的综合素质等是推进教学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管理模式,使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更加丰富,进而使教学内容满足市场对财务人员的需求。
  [关键词]大数据;高职院校;财务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0.1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20)20-0-02
  1     大数据对财务管理学科改革的促进作用
  1.1   使课程改革更具针对性
  在大数据背景下进行财务管理学科改革,能够使课程改革更具有针对性。财务管理与其他科目相比,应用性较强,需要相关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的财务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学校的财务管理综合教学能力。大数据背景下,加强对财务信息的分析和处理,有利于促使高职院校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形成更加丰富的人才培养模式。大数据能够细分当前社会对财务管理人员的需求,通过对比分析,不断梳理目前财务管理学科中的学习重点,制定更加明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按照实际需求培养人才,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人才更符合各个财务岗位的需求,明确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改革方向。
  1.2   促进课改更具有效性
  从近年来市场调查和企业反馈情况看,当前我国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与市场上的实际需求还有出入,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大数据影响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有效性,例如,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高职院校能利用大数据全面分析学生的具体能力,还能在满足课程改革之后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当前的教学目标。一般来说,大数据要在课堂中有机融合教和学,帮助学校制订最佳教学方案。此外,大数据能够为高职院校今后财务管理课程指引方向,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加突出,例如,利用大数据,能够有效提升改革精准性,为教师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参考依据。总之,大数据是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我国高职学校改革的核心。
  2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课程体系不明确
  当前很多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还存在课程体系不明确的问题。其一,课程体系明显失衡。在课程安排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学习,较少添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导致教学比例失衡,长此以往,学生的理论成绩虽然有所保证,但在实际应用方面会存在诸多不足。其二,在课程设置环节,财务管理内容缺乏创新。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改革时仍然按照原有的财务管理知识进行指导学习,这对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帮助不大,教学效率不高,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2.2   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性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按照实际情况制定课程流程,导致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存在明显失衡。在安排教学课程时,教师只注重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学生在长期的理论教学中感到枯燥乏味,对财务管理课程丧失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此外,很多学生认为财务管理课程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难度较大,如果不真正进行实践锻炼,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导致教育效率和质量不高。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提高实践性教学内容所占比例,避免课程体系不平衡影响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性。
  2.3   课程开展过程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开展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并没有真正地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没有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基础进行针对性教学,学生在课堂中只是被动听讲,不能真正融入课堂,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沟通平台,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将会逐渐降低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个性化教学才能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但课堂教学中多教师都忽视了这一点,没有进行有效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没能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4   课程考评模式不科学
  当前很多高职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仍然以卷面笔试考核为主,这种考评方式过于单一,不能综合评估学生的能力,很多学生虽然在学校中学习成绩优异,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难以胜任岗位要求。财务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部门中不同的岗位人员需要的专业技能不同,而很多高职院校在考核学生的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社会中财务管理岗位体现的差异性,大多采用統一的评估手段,不能真正评判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3.1   确定课程目标,依据社会实践设置课程体系
  在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改革过程中,第一项任务就是确定课程目标,根据当前的社会实际需求制定课程体系。其中,学校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学生顺利进入企业工作奠定实践基础。例如,高职院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加大实际操作内容所占比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专业的教学理论和普遍性的实操训练相结合,以更好地适应岗位需要。
  3.2   完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岗位匹配度
  在市场化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的目的是向社会和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如果学习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一致,那么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一方面,使学校的教学得到企业的肯定;另一方面,使学校毕业生受到社会和企业的青睐,形成良性循环。高职院校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利用大数据技术,通过信息分析了解行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标准,在后续培训和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还要创新管理制度和创新课程体系,突出财务人员的特点,使他们更具管理性和专业性。此外,还要了解财务管理制度中的弊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目标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实力,更好地突出人才培养的价值与效果。   3.3   积累教学经验,依托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按照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能力。目前,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普遍应用,因此,高职院校应积极应用这些技术,不断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通过智能化的方式学习,例如,微课教学能够打破课上课下的限制,拓展学生的学习知识面,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现代化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能够依托信息交流平台进行有效沟通,教师实时在线解决学生的问题,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优化教学模式,促进现代化教学。
  3.4   制订科学合理的考核计划,创新考核方式方法
  在大数据背景下,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体现课程改革的实施效果。传统的唯分数论已经不能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高职院校应采用更加综合的测评方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评价,应重点考核学习过程,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和实践操作能力。在课程评价方面,采用“平时成绩+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制定更具综合性的考评机制。其中,测评内容应包括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平时成绩、考试成绩3部分。高职院校通过分别对学生日常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以及期末的考试成绩进行评判,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机制,能够逐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持续性。
  3.5   重视企业实际需求,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高职院校在财务管理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竞争实力。目前,企业财务部门工作内容逐渐细化,会计、出纳、审计人员等都负责不同的工作,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时也要有所侧重,为将来的职业选择指明方向。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对不同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對性地采取措施,使学生能够及时查漏补缺,为今后的实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4     结 语
  财务管理是高职院校中财会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大数据背景下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模式,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更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业务技能。因此,高职院校一定要认识到大数据背景下对财务人员财务能力的新要求,弥补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促进我国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姚荣.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新课程研究,2019(29):29-30.
  [2]夏文,李显艳.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352-353,356.
  [3]刘颖.关于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78):46-47.
  [4]黄丽丽.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科教导刊,2019(9):50-51.
  [5]颜青.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7):232-233.
  [6]唐建国.大数据背景下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福建电脑,2016(9):146,180.
  [7]孙影.高职院校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多元化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资讯,2014(32):159-160.
  [收稿日期]2020-09-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661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