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到生活中去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佩婷
当今的戏剧观念,我们不能再追求让人物脸型化、行为的高大化、语言的僵硬化。通过这十几年参加的戏剧排练、演出和影视的演出工作,让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活人演给活人看”,呈现在艺术作品的活生生的鲜明人物之中的内心表演。“细节成就完善”使自己更加明白当代戏剧理念,生活、工作、事业、人与人相互共处,把所有环境之中的片段融入到表演、创作之节奏。使自己在每一部作品的角色更加生活、鲜明,也更加地贴近现代生活的内心世界,人物更加有时代的价值观。
现实主义是一种最基本的创作手法,蕴含了广泛的创作源泉。生活的真实不一定就是艺术的真实,艺术的真实一定来源于生活的提炼,这就是现实主义,这是艺术的根源。利用舞台上放射出浓郁的生活环境之戏,使观众更深更好地展开空间想象,不断地与剧情自然而然中享受审美的愉悦,领略戏剧作品思想用意何在,与观众共同感悟剧情的矛盾、冲突、爆发。使观众对剧中人物情感与脉络跳动,也让演员与观众共同呼吸。《郭双印与他的乡党们》该剧本采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的演出。从剧本的创作到进入排练之中,导演王晓钟说排这个戏“用质朴、厚重、细节来成就人物的完善”,意思理解为追求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农民的形象,用年代的生活勾画出人物自己来表明一切。只要你的表演的表演状态让我感觉这个人物很鲜明就行,有着时代感、时代背景,是一副凝聚的塑像,刺痛着当代人们的心灵。导演不断地用细节、质朴强化着每一位创作的演员,首先以鲜明为主,演员的表演,一个是一个,哪怕一句话都让观众感到这个人很鲜活,使舞台呈现着困境中的中国农民为了生存的挣脱。
《郭双印与他的乡党们》是一部反映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大变革话剧。对于我这个没有下过乡,没当过知情,对农村社会现状一点也不熟悉,更不了解农村人的生活习俗的演员,我该如何去演一个结过婚的妇女?此时此刻心里忐忑不安,面对角色,我只有先从研读剧本开始,使自己的灵魂走进这个环境背景的人内心、思想、肉体,让无知的自己初步认知眼前的背景、人物习俗。为了准确掌握人物的性格,我查找了一些资料,从中不断地吸收营养,让人物在自己的思维里活起来。这就像生活之中,淡,所以不苦。甜到浓时会变苦,苦到浓处心无力。生活如水,欲望如糖,不是糖越多,水就越甜。适当的追求,能使生活甜蜜,欲望太多,甜也会变成苦。一颗心,经得起平淡,能看淡得失,虽无大喜,亦无大悲。淡淡的岁月,淡淡的心,静静地走,优雅地坐,安然地睡。人生的味道,淡久生香。用心去体会剧本的任务,在生活中捕捉人物的外部。通过排练中,心好像一扇厚重的城堡之门,没有外面的锁,只有里面的门,别人在外面怎么使劲地踹,不如自己在里面轻轻一拨。我该如何去扮演一位农村妇女?那就必须要体验农村生活,了解农村人的生活状态。剧院组织全组演职人员到农村体验、观察生活,与村里人座谈,我与妇女们闲谝,让自己慢慢地走进农村人的生活中去,给我在创作过程中有更大的启发,体会到妇女们的内心情感。生活之事物,有些东西我们不太留意,只有耐心观察才是真的生活科学。
《长命妻》一个时代妇女缩影,她,有是那么的远,又是那么的近,为了家庭,为了丈夫,为了娃,每日勤劳地干活,可是生活还是那么的艰辛,让人三日不饱,又如何面对未来之家。她,每天告诉自己要努力,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时光,让她付出了青春,忍受孤独和寂寞,不抱怨不诉苦,丈夫离去,让她一声哭喊,使她放空自己,人生就是孤独的,不要奢望能够依靠谁,哪怕是至亲至爱,心系一处,自走自路。孤独是人生必走的路,必吃的苦。苦到尽头甘自来。在排练之中,自己用纯的眼光、心灵生活在贫瘠的黄土地上,一片清凉,一片阳光,面对这片土地,只有混沌的眼光,烦恼的心情,给予自己的心情肯定也是灰暗一片。大悲无泪,大悟无言。一是痛而不言,二是笑而不语。无论多少委屈,让烦恼融化在心里。顺着自己的心意而活,就是最好的生活。只有一次次的排练,让自己捕捉到内心情感,慢慢地走进扮演《长命妻》情感之中,使人物更加鲜明、生动。
一味地追求内心情感,而忽略人物外部行为,只会是表演确实形体的表现。排戏闲暇,我就到生活中去观察人物,在人群之中寻找《长命妻》形象,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去农贸市场买菜,看到一位卖菜妇女,似乎与剧中人物非常相似,她身上穿着,与人言语,动作干净利索,这不是自己在戏里苦苦寻找的长命妻子的形象吗?她的一言一行与戏中人物非常贴近。突然让自己一下寻找到“长命妻”的原型,此时,自己心情无比的愉快,通过几日观察,与她交流闲谝,知道了这位菜农的艰辛,也更加理解劳动者每日拼搏的精神。生存,每个人都是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行为、思维来做出选择的,每个人是合理,一部戏都是着重分析人的本质的东西,每一件事情都是从她自己的角度去考虑。现实生活的艰难困苦呈现,长命妻性格更为夯实,内心、外部的相互结合,使自己更加展现出人物内心的准确节奏,外部行为准确的节奏。其实我们日常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事情必须用心领悟人性,对待环境,对待事情的了解深入,才能做判悲、喜之事,不是本质的善和恶的区别。
对待剧中人物《长命妻》自己的理解分析,寻找大家认同它的价值,认同它的品质。这种品质并不是领导才特有的,并不是知识分子才特有的,更不是农民妇女才特有,而是人性的本质。不管你文化程度是高还是低,或者你身处什么环境,你只是有这种品质就是具备人性的闪光的哪一点东西――道德、人孝。在后来的排练创作中,为自己更好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让《长命妻》鲜明、生动而有深度的人物,感悟她的痛苦和青春姑娘缺憾。对于我没有去表演人,而演的是情感,所以看观众怎么选取。对于这世间的“寡妇”是何样,所谓的“寡妇门前是非多”,也并不是我非要去表现她那一面,这个戏也一样。有了以上的分析剧本、人物,这就是角色的戏内心充实而丰富,表演含蓄灵透,与每位的对手戏,看似日常的交流与聊天中,都传达着剧中人物内心的情愫。《长命妻》完全理解,同样拥有,却有克制,用含蓄而有表现力的表演,全靠人物的语调、眼神、姿态、动作来传神达意。《长命妻》使我认真地生活在角色里,使人物的基本逻辑在真实的角色生活中,也使人物的基本逻辑生活在真实的轨道上。
这部戏以质朴的风格,农村题材的文化品格以及真挚的情感袭击了人们的视线。它牵动了人们内心渴望真情的感动之心,博得了人们内心对真善良的认同之心。所以,利用“民以食为天”注定成为一部让人们牵肠挂肚的作品。
通过与观众的见面,让剧中每一个人物接受观众们洗礼,给每一个角色肯定与否定,让演职人员领悟到观众是上帝。《郭》剧作品如同一部历史时期的记录,所以,该如何准确的反映时代作品,需要我们演职人员在生活不断地提炼人生命运、时代使命。用我们对艺术的追求,努力上进,呈现给观众一部有思想性、文化性、娱乐性的精品,使观众感受到话剧艺术的精美现实主义之美。让百年的话剧艺术焕发时代的人文主义共鸣与强音。(作者单位:西安市话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3124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