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高职课程中的应用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冯军 陈韵西

  摘 要:教学目的的实现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实施需要服从正确的教学目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提高人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活动为依托,脑手并用,行知结合。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突出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顺应了高职职业教育改革的潮流,符合高职院校的专业特征,适合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应用。
  关键词:行动导向 课程 教学 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8-144-02
  
  行动导向教学,是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它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运用于学生的发展,旨在培养复合型、多技能、前途广、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人才。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的具体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使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他们走上社会,适应社会打下扎实基础。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1.国外发展趋势。在国外,德国推行的“学习领域”职教模式,它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德国,1996年德国的一次州文化部长联席会议首次提出“要以学习领域为基本原则组织与职业相关的教学内容”。这个决议在1999年正式颁布,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要按企业生产任务的要求组织教学,要用职业行为体系代替专业学科体系,要求职业教育的目标要全面包含“知识、技能和关键能力”,因此,确定了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
  法国的“多学科教学”,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情境教学都是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翻版。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韩国首尔召开了第二届国际技术和职业教育大会,提出了职业教育新的时代和新的发展模式的看法,认为要“建设教育的五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和学会学习”,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新的发展模式将是以人为中心,注重环保,保持可持续性发展和推广使用新技术,培养创业能力和自立能力,促进继续和独立学习”。从根本上讲,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就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教育,它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德国职业教育中一切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和评价的基本点。由于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效果非常突出,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所采用。
  2.国内发展趋势。自本世纪初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传入我国,研究和探索大多停留在对若干具体的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中,缺乏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总体的使用课程类型、技术要求的研究,特别是主要集中在中职教育层次,而对高职教育应用研究的较少。目前我国的职业培训教学、技工学校教学还在沿用几十年一贯制的传统的三段式的教育模式,按照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程序组织的教学。传统职业教学采用灌注式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从社会的角度来看,传统职业教育是在通过“修剪”学生的个性而培养出同一模式的人,因此传统的职业教育造成学生缺乏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被严重扼杀,特别是传统职业教育使用了统一化的尺度去考核学生,因而使学生失去了合理的有效地发挥个人潜能的机会。
  (1)法律缺失。我国目前还没有颁布专门的《高等职业教育法》,现有的《高等教育法》69个条文中只有一处提到“职业教育”。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主要是规范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对高等职业教育规范不足,只是象征性、概括性或原则性地规定了企业、学校开展职业教育的义务。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六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依法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第四章第三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提供方便。”第四章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接纳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学生和教师实习;对上岗实习的,应当给予适当的劳动报酬。”没有规范力度,缺乏法律的硬约束,政府也未制定相应的实施条例,从而使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义务流于形式。
  (2)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缺失。在中国,企业不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企业只向学校要优秀的人才,不承担人才的培训费用,不承担高技能人才的培训责任。学校直接向社会招生,承担全部费用和责任。从现行的职业教育法律看,只是建议性地要求行业和企业“应当”履行实施职业教育的义务,但是,企业并不具有职业教育的功能。如果让企业承担职业教育义务,就必须让企业具备职业教育功能,没有功能,义务就是一句空话。毫无疑问,双元制是行动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理论所产生和生长的土壤,没有现代学徒制,在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环境下,学校只好满腔热情地去求企业合作,而往往遇到的是企业不冷不热的态度。“一元制”的教育体制,推行“双元制”教育模式,就把职业院校挤上了艰难的校企合作之路。
  (3)教学车间的条件不足。行动导向课程模式的实施过程是教、学、做一体化的过程,在做中学,先会后懂,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有符合生产实际的“教学情境”。德国规模较大的企业设有专业的培训中心,教学车间配备了生产级设备,技术培训主要在实训车间,由经验丰富的师傅指导进行。特殊技术常常采用一对一方式,达到一定的技术要求再完成类似毕业设计的答辩后,就要在生产线上作业。从企业内课堂、实训车间到生产岗位,是每个学员必须跨越的三步,也是学员能力提升的三个台阶。从我国的产学结合实践看,在高职教育领域,国家并没有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设稳固的“桥梁”,企业没有“教学工厂”的职能,大多数院校又没有能力自己建设“教学工厂”,院校所设计的教学情境大多是虚拟性的,不具有生产性的特点,不但不出产品,甚至连生产性操作都达不到。让以知识教育为优势的学校,承担操作技能培训,让具备操作技能培训资源的企业置身于外,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错位。
  (4)职业教育理念差异。德国人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是独特的,其中,建立在理性主义文化基础上的“职业能力开发”概念是德国人职业教育理念的核心表征。从纵向上,德国学者把职业能力划分为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根据能力的性质,把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对于课程和教学方法则认为“通过对某一专业领域新手与专家职业能力的比较,找到二者之间的差距,以及从新手发展到专家需要经历的过程和条件,是科学设计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方法的基础。”德国大众则认为:教育是对未来的投资,获得技能比取得合同更重要,毅力比智力更重要。
  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研究内容分析
  1.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形式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形式研究,主要是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形式的研究,旨在探讨在高职课程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和课程项目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行动导向教学形式,以达到职业行为能力培养的要求。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获取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自行进行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专家所推崇。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专业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难度较大,因为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的任何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因此,课程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选择。

  2.行动导向在制订教学计划中的作用分析。课程设置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范围为导向,理论课程是服务和支撑实践课程的,以够用为限,突出实践课的本位特征。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都应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教学,围绕着按职业行为能力组合的行动导向模块,在专业知识体系框架基础上,突出基本观点和工具的应用,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完全融为一体,把职业岗位技能训练与职业通用能力培养融为一体,把个人的知识、技术、素质培养与团队的交往、合作、配合等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融为一体。通过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制订教学计划中的作用研究,从而实现按职业行为能力组合行动导向模块,按认知水平螺旋上升的特点制订实施教学计划。
  3.以行动导向模式来确定学习领域和课程项目分析。通过行动导向模式,在学习领域和课程项目中确定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行为,达到学生通过一种较完整的过程,学习和掌握每一环节的基本知识和了解所需的必备能力。行动导向模块决定了学习领域和课程项目。学习领域中应融合理论与实践,按照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要求来设计各种课程项目。可分为单项小项目、综合性大项目、个人项目、团队项目。
  4.行动导向在高职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操作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主张师生双向互动,整个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和教师积极热情的参与投入。教师的角色和作用发生了变化,由原来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组织、知识传授、问题咨询与技术倡导者,甚至是主持人;同时学生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自主学习者。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手段和形式有角色扮演、启发引导、项目模拟、案例分析等,都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课程的不同项目选择运用。通过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四个操作步骤的研究,教师可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课程项目、不同学生情况灵活掌握,从而达到引导学生使其成为主动的学习者的目的。
  5.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实施分析。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技能的反馈与纠正,学生在实践操作前,应接受详细的理论讲解,在实践过程中,要能获得教师及时的指导。模拟教学可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即可以针对单项技能、综合技能和应用能力进行训练。综合技能的形成依赖于单项技能的形成,而实际应用能力的形成则必须通过反复训练和模拟来完成。项目教学法应将理论教学和项目的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与企业生产过程结合在一起,应尽量让学生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或劳动行为,项目应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运用已有知识与技能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顶岗实习法要在“双师型”教师或由相关专业员担任的兼职教师指导下进行,应让学生自行组织完成生产任务,为了保证质量,要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熟悉企业管理的一般制度,教学实践要尽量与教学计划有机融合,与培养职业行为能力有机结合,比较理想的就是与就业进行有机结合。
  行动导向教学倡导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围绕某一课题、问题或项目开展教学活动,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创造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引导组织学生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身体力行获取知识与技能,自行完成学习任务,自行进行反馈和评价,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关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培养,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专家所推崇。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专业学生参与顶岗实习的难度较大,因为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员工的任何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因此,课程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现实选择。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内涵及形式研究,主要是对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形式的研究,旨在探讨在高职课程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和课程项目的不同,采用相应的行动导向教学形式,以达到职业行为能力培养的要求。
  [本文为2011年武汉市教育局课题]
  
  参考文献:
  1.钟志贤.大学教学模式革新[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8
  2.崔文静.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
  3.马福军.行动导向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07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姚嘉五.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构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论的启示[J].广州水力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
  (作者单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武汉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北武汉 430058)
  (责编:吕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1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