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丁玉芳

  摘 要: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意义非常重大。只有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才能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加强事业单住国有资产的管理,可以从建立“五个机制”入手,即建立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机制,建立清查登记管理机制,建立运用环节的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关键词: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250-01
  
  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指由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即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是事业单位履行其社会职责的物质基础。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包括国家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形成和上级无偿调入的各种资产。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意义非常重大。只有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才能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节约国家资金,保证事业任务的完成和事业计划的实现,才能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充分发挥事业资产的效能,促进和保障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以及堵塞管理上的漏洞,防止资产流失,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在国有资产的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减少或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管理中严格坚持三原则
  
  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如下三项原则。首先,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单位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其次,应当坚持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另外还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为加强资产的收益创造条件。
  
  二、建立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构成特点,决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在国有资产管理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管理好、使用好固定资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管理好、使用好了国有资产。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账目不健全,核算不严密,账外资产仍然存在。例如,有的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不设固定资产总分类账和明细账,有的单位固定资产不及时入账,导致账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约束,账、卡、物不配套,购、管、用不衔接,造成有些单位闲置资产多等等。因此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要建立和完善好三类制度:(1)建立账卡核算制度,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具体资产管理人员要做好基础工作。按规定建立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台账、卡片账等,做好资产的核算,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并按会计制度要求及时准确地做好增减变动资产的报批及账务处理。(2)建立实物登记制度,做到账实相符。(3)建立国有资产使用和责任制度,做到合理有效使用资产。各单位要按资产的类别,由部门和个人分工负责,专管专用,把使用和管理的权责结合起来。各事业单位要在认真贯彻执行资产管理政策、法规的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并健全资产的购置、验收、保管、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内部管理制度。
  
  三、建立清查登记管理机制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构成特点,决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管理好、使用好固定资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就是管理好、使用好了国有资产。目前各事业单位存量资产不清,账实不符是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最大弊端,对于这个问题事业单位都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资产清查工作。建立清查登记管理机制。固定资产清查,就是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点与核对,确定其实存数,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实施固定资产清查是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明确管理责任和经济责任,检查管理效果,改进管理工作,提高使用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固定资产清查也是建立固定资产账簿的基础和依据。通过清查可以确定各种固定资产的实存数,并将其与账面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存有差额,同时按部门对本单位资产进行清查造册张榜公示,接受单位职工的监督。确保不重不漏,清查结果出来以后要进行帐务调整以便及时调整账簿记录,达到账实相符,从而保证固定资产账簿等资料的真实可靠。通过清查,摸清家底,堵塞漏洞,对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清查,这样就可以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各项资产情况,为加强各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奠定基础,可以逐步建立国有资产动态管理系统,为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从而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四、建立运用环节的管理体制
  
  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用环节中,主要包括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处置等环节。首先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提出申请,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因为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加强风险管理控制很有必要。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等业务取得的收入属于国家所有,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中。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整体或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应当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时要进行专项管理,并在单位财务会计报告中对相应的信息进行充分披露。在资产处理时应当进行阳光操作。资产处置收入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益的主要来源,在资产处置方面要坚持“审批、评估、公示、竞价、专户”的资产处置制度,单位资产处理后要及时作出账务处理,以保证账实相符,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事业单位资产的购置、处置、投资、报损必须统一报财政部门审批,并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制度。通过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的有机结合,加大监管力度。要重点检查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是否健全,账簿所反映的信息是否真实,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立,贯彻执行效果如何。通过检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找出改进工作的方法。对新增资产的形成,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全过程跟踪监督,以保证新增资产按期到位,正常使用,发挥效果。
  
  五、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2007年财政部结合两个《办法》,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需求,研发并推出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事业单位可以充分地利用该管理系统软件,以2007年资产清查数据为基础,利用中间库导人功能,建立起适合本单位需要的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行微机管理,并逐步实现联网。通过卡片管理和条码管理功能形成资产档案,通过系统各项业务登记功能实现日常业务管理,形成资产管理台账;通过数据交换中心功能实现资产业务的申报审批和备案;通过资产报表、综合分析功能为财政和主管部门提供国有资产决策的依据和需要的基础数据;通过资产的使用效率分析,可以发现闲置资产的数量与分布。通过采取以上几个方面的措施,可以使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36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