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律师 在IPO中以量取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蔡恩泽

  在IPO中介利益链中,律师在IPO过程中相对于投行和会计师,其作用有限,因而获得的报酬也比较微薄。
  
  一项统计资料显示,自2009年IPO重启以来,平均每单A股IPO中,投行最为肥缺,有4808万元之巨;会计师也能喝汤吃点肉,可以拿到307万元;而律师,相比而言只能啃骨头,只有区区134万元,还不到投行的3%,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同样是为企业上市造势,鸣锣开道,需要操劳两三年的时间,报酬却肥瘦不均,是因为眼下保荐通道是个稀缺资源,投行有能耐疏通保荐通道。
  
  物以稀为贵。一边是望穿秋水、苦熬上市的数以万计的拟IPO企业,一边是监管部门每年400家左右的发行计划,在中间公关拉关系的便是投行。投行的身价随着IPO名额的紧缺而愈显重要,其报酬当然也就比律师高得多。
  
  其实,律师在IPO过程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律师担负着对公司合法合规性核查的职责,并在上市申请之前尽可能地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和架构。在企业IPO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证券律师参与谈判、尽职调查、撰写备忘录、出具法律意见书。证券律师是资本市场的“看门人”。
  
  而眼下,证券律师这个行业僧多粥少,上市企业不愁找不到有名次的律师事务所。
  
  但是,在上市企业心目中,证券律师的作用只是为企业上市的合法性做点“场面”上的事,很多材料都可以“闭门造车”,只要证明企业没有违规劣迹,是“良民”就行。律师在IPO项目操作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对项目的贡献不太大,但其角色又不可缺,所以拿钱不多。这也符合“按劳分配”的社会分配原则。
  
  律师在IPO链条中的弱势,使律师IPO项目价格战愈演愈烈。如今已大名鼎鼎的国浩律师事务所,是国家司法部批准组建的第一家律师集团事务所,在中国律师业居于领先地位。这样一家“大店”在争取IPO项目中,也放下身段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觅食”。
  
  2010年IPO项目中律师费支出表
  IPO项目所在市场 实际募资金额(亿元) 律师费用(万元) 律师费用/实际筹资额
  中小板2043 24726 0.12%
  创业板96313857 0.14%
  主板1920 71890.04%
  
  从2010年开始,国浩的IPO项目数量和收入一直是业内第一名,眼下也加入了价格战的行列。国浩剑走偏锋,特别专注于中小企业IPO业务,因而在竞争中能抢到较大的市场份额。但需要强调的是,国浩IPO项目平均收费低于行业平均,每单仅收116万元。比较尴尬的是,今年6月22日上市的金城医药项目,国浩收费只有32万元,是今年以来行业收费最低的。
  
  2009年底,国信保荐的洪涛股份,事先约定是200万元酬劳,最后只拿到22万元,创行业收费最低纪录。无论从机会成本还是职业声望来说,都是国浩不愿接受的,但在残酷的行业竞争面前,能赚一点算一点,毕竟聊胜于无嘛。
  
  在微薄的利润空间挤压之下,律师们琢磨出“批发”的生存之道,想方设法“黏住”大投行,做IPO小贩,“批量承包”IPO项目,薄利多销,保证了收入和市场份额,而其中的“批发”大户是IPO数量较多的几家投行。
  
  还以国浩为例,A股IPO重启以来,国浩三成以上的业务是“批发”来的。国浩一直是国信证券的第一大律师合作伙伴,国信证券的64个IPO项目中,有10个给了国浩。国浩采取的正是“薄利多销”的策略,10个项目平均收费为107万元,比国信证券IPO项目125万元律师费的平均水平低8万元。这是个双赢的选择。
  
  在成为国信证券“批发大户”的同时,国浩还绑定平安证券,是其第二大律师合作伙伴。平安证券72单项目中,国浩揽得了9单,平均每单92.5万元;而平安证券所承销的IPO项目平均每单律师费为109.6万元,平均每单节省了17.1万元,平安证券何乐而不为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37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