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差异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洪 娟

  【摘要】 金融资产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资产交易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频繁和重要。随着金融资产相关概念被引入新会计准则,出现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些都给传统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带来了一些变化,如何准确把握这些变化,是会计账务处理是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分别将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差异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以归为此类。相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明确。
  
  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差异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核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活跃的市场上有报价且持有期限较短,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初始入账价值包括买价,不包括交易费用(比如佣金、手续费等),其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的借方)。买价中包含有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单独作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交易性金融资产”下面有两个二级科目,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初始确认会计核算的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指买价,不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及交易费用)
  投资收益 (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核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明确,也就是说,不能确认持有期限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如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如持有意图不明确则列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应当按其公允价值以及交易费用之和入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分类账户,下设四个二级科目: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和公允价值变动。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又分为两处情况:
  1.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股票,则其初始确认为:买价+相关税费。
  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计入投资收益的借方,直接冲减当期的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直接计入成本。买价中包含有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应单独作为“应收股利”。其核算分录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买价与相关税费之和)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
  2.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债券,则成本反映面值。买价中包含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单独作为 “应收利息”。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
  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实企业还有可能从另外一种形式取得,那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本来持有最初意图是一定要持到期,因后违背了将该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意图,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会计核算如下所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通过以上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处理,不难发现,其实因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了短期获利,持有期限短,到出售时,对于每笔交易金融资产中的交易费用也容易查证,则为核算简便不将交易费用直接进入成本;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持有期限不明确,意图也不明确,则将其交易费用进入其成本,在股票中直接进入成本,而对于债券,则挤入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中了。当然,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重分类,只能将它转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不能将其进入交易性金融资产。
  
  二、企业持有期间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差异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核算
  1.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的核算,如收到原买价中包含的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时,则应该冲减原来的“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如果是购买后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股利或利息,则应确认投资收益,其会计核算分录如下:
  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
  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2.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应该予以确认。如某交易性金融资产其成本为500万元,100万股。假如到了该年12月31日股票上升为8元/股。这时就应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元/股。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
  假如到了该年12月31日股票是下跌为7元/股。这时就应该把损益转出。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核算
  1.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为债券的,到了资产负债表日则要核算其利息,分期付息的应该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进入到“应收利息”中,如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其会计核算分录为: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可供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2.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为股票的,到了资产负债表日则要测试其公允价值是否发生了变动。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了其账面余额的差额或低于了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差额不大),都应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调整。例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原5元/股,共100万股,到了12月31日股票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股票的价格为4.5元/股,应该确认价格下跌所带来的影响,这时就应该确认资本公积减少了0.5元/股,其会计核算分录为: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接上例,如到了12月31日股票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股票的价格为5.5元/股,应该确认价格上升所带来的影响,这时就应该确认资本公积增加了0.5元/股,其会计核算分录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0

  3.资产负债表日减值(公允价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或非暂时性的下降或持续下降没有回升的希望,则应该是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例如:一项可供出售的资产,2007年6月10日购入的成本是100,到了2007年的12月31日,公允价值是95,变动情况计入资本公积5(差异变动不大),到了2008年12月31日假如公允价值是60,则应该确认资产减值损失35(因差异变动较大,确认减值),但总的资产减值损失应该是40(35+5)。也就是把原借方的差异不大的资本公积也要转入到资产减值损失里面去。其会计核算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减记的金额)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差额)
  4.减值损失转回
  对于原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随后会计期间内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事项有关的,应按原确认的减值损失进行恢复,如为股票等权益工具投资,减值损失恢复核算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除了股票等权益工具投资外,其余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恢复核算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产减值损失
  通过以上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的比较,可以看到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核算比较简单,只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收到利息及股利的核算处理,二是当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而相对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则比较复杂,要从股票与债券分别进行处理,这是由于根据股票与债券的性质决定的,对于债券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一定要计提利息,且要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原计入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的金额,而股票则要考虑其在资产负债表日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计入到“资本公积”,当然还有一个股票与债券都要考虑的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是否发生很明显的下降,如发生了,股票与债券都要计提减值损失,而公允价值回升,又都要进行减值损失恢复的核算。
  
  三、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差异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的核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持有期限比较短,是一项流动资产,当企业认为无利可图或急需流动资金使用的情况下,会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出售,将原账面的金融资产的余额转出与实际收到的金额的差,计入“投资收益”,而将原计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计入“投资收益”,以使其余额为零。其具体会计核算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贷:投资收益
  或: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的核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限不确定,但总有一天,会由于各种原因进行出售、债务重组等终止确认该资产,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要把原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转出,将因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资本公积”的变动的金额转出,这些与实际收到金额的差额,进入到“投资收益”。其具体的会计核算如下所示:
  借:银行存款等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也可能在借方)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通过以上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的会计核算,可以发现其两种核算大同小异,都是将原有会计核算科目的金额转出,与实际收到的金额的差额,计入到“投资收益”,不同的是核算科目不一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人民出版社, 2006.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3).
  [4]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2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