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交际对礼貌原则的运用和突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任何语言系统中都普遍存在。因此,对礼貌原则的研究是语言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其中最著名的是英国语言学家里奇(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六大准则,即策略准则(Tact Maxim) 、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 、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 、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 、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 和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
网络为人们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社会,它不同于现实社会,它具有自由性、开放性、虚拟化、非人性化等特点,因此也导致在现实生活中普遍适用的礼貌原则在网络语言交际中有了变化。
一、对礼貌原则的强化
礼貌原则包括了得体、宽宏、谦恭、融洽等一系列范畴内容,网络交际主体遵守礼貌原则时,相应地遵循了这些范畴所建构的交际规范。同时由于网络交际参与者双方在非面对面的交际环境中,说话人为了达到获得网络终端后的陌生人信息反馈的目的,一般会采取一些语言手段。从笔者在论坛上所收集的资料来看,这些语言手段一般分为三种:一是夸张地表达其礼貌来求助或赞扬;二是委婉地表达其批评;三是使用语气词或儿化语言等来缓和语气。
在以求助为交际目的的网络交际中,发话者使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使用的词语,比如“跪求”“哭求”。这些词语的使用遵循的是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贬低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倘若我们要请求别人的帮助,由于有一些非语言因素的辅助,例如:目光接触、态度诚恳、语调柔和等,因此,言语中使用一般礼貌语言,如“请”“麻烦”已经足够表达其礼貌,达到求助的目的。而在网络世界中,缺乏这些非语言因素的辅助以及接话者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获得反馈的可能性比现实生活中有很大程度的降低,从而产生了一些极端的言语方式。这种方式类似于公众场合的乞讨行为,即:乞丐坐等别人的帮助时,无法确定谁是帮助者,处于强烈的求助目的,常使用“跪求”的姿势。网络上的交际者使用这样的极端言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浏览者的反馈,但是也因其过于极端而使人产生不快的感觉,所以有一些论坛公告明确表示禁止使用此类语言。
网络上表达赞扬时,常使用一些在实际生活中会被认为过分赞扬的语句。比如:“我对你的景仰犹如滔滔黄河水”“你的帖子太好了,真是我心中最完美的偶像”这一类的话。在现实言语交际中,这样的语句会被认为过度赞扬而显得虚假。然而在网络言语交际中,这样的语句大量存在,既带有赞扬的语义,也表达了一种幽默感。被赞扬的一方虽然知道这样的话太夸张,但是还是会比较高兴。
网络交际中的一方如果要批评另一方时,为了避免其语气的生硬,会采用缩小对他人的贬损的语言方式。例如,批评别人迟到时,会说“快点吧,我等到花儿也谢了”;前半句是对他人的批评和要求,而后半句则缩小了这种贬损的语气,使语气显得非常柔和。
第三种情况则是一般的网络交际中,交际者大量使用语气词或儿化语言来缓和语言。在现实生活中,语气词的使用是有一定语境的。例如无应答意义的“哦”“嘛”等,由于其语义特征是表示“亲昵”“撒娇”,因此一般只在恋人等少数特殊人际关系中使用。如:“要吃饭了哦”“不要去嘛”。然而,网络上这类的语气词大量且广泛地出现在各种场合。网络上的语境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这些语气词的出现,使语境无形中获得了一种“亲密化”的语境。交际双方本来是陌生人,或者仅仅在网络上有相对较稳定的交际,却因为这种“亲密化”的语境,使双方拉近了距离,促进网络交际的顺利进行。
二、对礼貌原则的弱化
网络语言中有一些网络“黑话”让一些初上网者感到一头雾水,这些带有网络“黑话”的言语交际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一部分对网络还不熟悉的人的进入,具有排他性,因此是一种对礼貌原则的弱化。例如:
A1:刚才跟exgf打了个电话
B2:我ex都已经无视我了
A3:wel~为了你我也要去板聚
这一段对话摘自校园网上一则非常平常的帖子。其中说到的“exgf”是指ex-girlfriend,“wel”是“well”,“板聚”是“版聚”,即经常在这个版面上发帖子的人组织的现实生活中的聚会。前两个英文词首先排斥了不懂英文的浏览者,后一个词对于上网不多的,对网语不熟悉的人来说,也是一种考验。像这样的排他性用语,在一些以地域分类、单位分类或话题分类的论坛中尤其集中。
而有的时候,当交际者并非非常需要获得别人的信息反馈,或认为自己的发言本身就具有相当吸引力的时候,或是在比较固定的论坛经常发帖时,为了提高交际速度,则会采取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进入自己阐述的内容主题,而较少使用特殊的话语标记或恰当的称呼形式。这时候,网络交际比日常言语交际更直接坦率,礼貌程度降低。例如:
A1: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网段无法上lqqm, 俺不得不使用穿梭,不知道大家能否告诉我,用穿梭怎么看照片。
B2:现在版本高的cterm可以看图片的,鼠标放上去就可以。
A3:可是,好像图片穿梭的时候是用不了的。 我用的是yjrg的穿梭,我直接上不去的。你说的那个cterm可以看么?
B4:看图片和是否穿梭没有关系吧,看软件而已。
这段对话中,交谈者直接进入自己阐述的内容,交际显得非常直接坦率。
三、对礼貌原则的改变
网络语言交际缺乏在现实言语交际中一些辅助交际的非语言因素,例如:语调、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等;然而同时,网络语言交际却创造了大量的表情符号和小图以及标点符号来表示表情,例如使用:)表示微笑等,从而使网络语言交际变得更具体、生动和活泼,弥补了缺少实际语言交际中非语言因素的不足。
有时,网络上的言语交际也会表现出对礼貌原则的违反。比如,“我靠”这样的较粗俗的话语在网络言语交际中,却泛化为一种男性口头禅,其语境是现实生活中男性朋友之间关系的延伸。
有时,发帖者会用非常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想法在现实的言语交际中会因为显得粗野以及贬损了别人而避免使用。而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则使这样的伤害不那么直接,似乎网络上的面对面不是现实意义上的面对面。例如:
A1:我和女朋友在一起很久了,但是最近我却发现我对她的感情越来越淡了,现在我喜欢上了我师妹,大家说我该怎么办?
B2:你这样的人真是找抽,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C3:去死吧!
A4:大家使劲拍我吧,我知道我错了,可是我和女朋友的感情确实不在了。怎么向她开口说呢?
由于网络语言交际主体可以隐匿真实身份以及交际者个人性格修养等原因,一些交际者在发话时使用了非常不礼貌的话语,突破了网络语用礼貌程度的限制,违反了礼貌原则,导致网络语言中存在大量的粗俗语言和不礼貌的交际辅助手段,因而,一些学者指出网络语言污染问题严重,亟待解决和规范。
四、结语
礼貌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之中,属于某种社会规范,规定着人们的言语行为。一般来说,违反礼貌原则,就会影响日常言语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不礼貌程度严重时,会导致言语交际活动的失败。而在网络交际中,人们之间的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的关系有了很大的改变与不同,从而导致影响现实生活交际活动的礼貌原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对礼貌原则的强化、弱化和改变上。网络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也在改变着以现实生活交际方式为研究对象的交际理论。
参考文献:
[1]G.N.Leech. Principle of Pragmatics. London:Lonman,1983.
[2]J.S.Peccei.Pragmatic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陈 融.面子、留面子、丢面子―介绍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原则[J].外国语,1986,(4) .
[4]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5]刘润清.关于Leech 的“礼貌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2).
[6]王建华.礼貌的相对性[J].外国语,1998,(3).
(吴承雅,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70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