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项目引导式“外语+岗位”融合教学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职外语专业要提升竞争力,实现服务经济发展、满足企业岗位需求的教育宗旨,就应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岗位实践能力教育特色,探索外语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有机融合的项目引导式课堂教学模式,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高素质技能型外语人才。
  关键词:高职外语专业;项目引导式;外语+岗位
  高职院校的教育宗旨是服务地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培育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过硬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外语专业要遵循这一教育宗旨,就必须摆脱陈旧的“以语言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突出“职业化”教育特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中将语言教育与职业岗位教育有机融合,以市场为导向,以岗位为核心,培养学生基于职业岗位的语言应用能力。笔者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外语+岗位”教学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外语专业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必要性
  (一)遵循人类认知发展规律的结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学习者在原有的知识体系、社会经验和文化背景下,通过其他人的帮助或与周围人的协作活动建构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其所处环境的社会性和情景性。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最好的方法是发现学习,即教师通过创设条件激发其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现知识、掌握规律。
  项目化教学较好地体现出了人类认知发展规律,教师依据工作过程设定项目情景,让学生以团队协作的形式独立思考、探寻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而只起引导和提示的作用,由教学“主体”转变成“主导”,学生真正成为了项目“主体”,学习主动性被充分激发出来,探索的欲望和对成功的渴望促使其主动思考和学习,学习效果远远高于被动接纳式的教學方式。
  (二)外语教学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高职外语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陈旧,过于注重学生对于语言知识本身的掌握程度,将通过外语等级考试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忽视高职教育“职业性”的本质,导致语言教学偏离了职业岗位教育轨道,仅仅沦为本科教育模式的缩减版,导致高职外语专业毕业生没有自身优势和特色,就业缺乏竞争力。
  项目化教学是将外语教学与职业教育有机融合的有效途径,因为不同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具有不同的环境背景和职业能力要求,只有基于工作过程设置项目和任务才能帮助学生更为清晰地区分岗位任务,形成职业化学习概念。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一方面提升了语言应用能力,了解了工作流程,掌握了工作方法,学会了如何应用外语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业务能力得以提升;另一方面模拟实施岗位任务过程中促进了团队协作、应急处理、创新思维等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形成。项目化模式使语言教学紧密联系职业岗位,直接有力提升了高职外语专业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二、项目引导式“外语+岗位”融合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一)深入调研与准确定位
  外语教学要进行项目化分解必须依据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只有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项目才能切实起到培养职场应用能力的作用。因此,项目化分解之前必须进行深入的市场需求调研、行业岗位调研和同类专业调研,做好专业定位,制定专业长短期发展规划。在实地走访相关行业企业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可邀请地区政府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行业企业专家、资深一线员工和专业往届毕业生参与调研。通过一系列调研需要确定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典型就业岗位(或岗位群)、岗位任务体系、任务实施过程、职业核心能力、职业资格证书及该岗位对于员工职业道德、职业综合素质的要求等。
  (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以岗位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实际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设计外语专业教学项目。教学项目应该统观全局,覆盖三年整体教学过程,所有项目都应体现出知识要求、实践技能要求、核心能力要求和职业综合素质的要求。以教学项目为支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界定专业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以商务日语专业为例,通过前期调研设计出四大教学项目,即日企文秘管理工作过程、对日商贸交易工作过程、对日服务外包工作过程、对日酒店旅游服务工作过程。新的课程体系通过设置实践实训课程加强能力训练,重点使学生了解各个工作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掌握应用外语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践能力。
  (三)项目化“外语+岗位”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体系确立之后,需要对每门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项目化分解教学内容。戴士弘先生在《职业教学课程教学改革》中指出,体现先进职业教学观念的课程设计应遵循以下六项原则:职业活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载体;用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以《商务日语会话》课程为例,依据六原则,进行了如下课程项目分解:在日企接受面试;接听客户来电;接待来访客户;处理客户投诉;接受或拒绝上司和同事的委托;组织召开会议。每个项目都是以具体故事的形式呈现,设定故事的背景、出场人物、情节,给出相关知识点学习资料。任务内容须取自实际工作过程,符合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既包含常规工作任务,也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提升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训练岗位业务处理技能,并且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渗透,为学生踏上真实工作岗位做足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的准备。
  (四)课堂教学实践
  完成教学设计之后,进入课堂实践环节。整个过程必须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学生组建团队,领取任务和参考资料,团队协作分析任务内容查询相关资料,梳理知识点和实践方法,商讨角色安排,模拟任务实施,展示项目成果。这一过程中,教师绝不能置之不理、无所事事,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协调、指导和评价。首先应对项目概况、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学习重点难点作统一讲解,然后组织学生分组实施任务,且不断穿梭于小组间进行个别指导,发现问题,解答疑问,评价实施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应用语言知识和岗位知识实践岗位技能的重要环节,是语言与岗位有机融合、以实践促进理论升华的关键阶段,通过具体任务的实施构建起岗位框架下的语言结构体系,形成岗位外语实践能力。
  (五)课堂教学评价
  项目化“外语+岗位”教学模式想要取得预期教学效果,合理而有效的评价策略不可或缺。考核方案应遵循形成性评价原则,因为整个课程由多个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项目任务组成,那么每个任务完成情况都应是考核方案的平等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用心学习实践,切实掌握岗位技能。具体来说,评价方案中应包含出勤状况、课堂参与态度、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流利、发音是否清晰标准、任务理解和岗位知识掌握状况、突发情况应对处理是否得当、是否体现职业精神和职业风貌等项目。同时,评价方式中既要包含教师评价,也要包含学生自评与互评。通过亲身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使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知识能力重点、自我优势与不足有更为直观和深入的认识,有利于增强调整学习状态、加深岗位理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六)教学反思
  项目化“外语+岗位”教学模式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营造了模拟实施岗位任务的背景与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训练技能和自我展示的机会,实现了在大学课堂中将外语语言应用训练与职业岗位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目标。但是在学生体验感受和教学效果方面仍有值得反思和改进的环节。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发现,一是希望学校加大对于实训设施的投入,营造更为逼真形象的岗位任务实施环境;二是希望教师加强课堂管理,使整个任务实施过程更具条理性,各项环节更为流畅,以增强课堂学习效率;三是希望调整考核方案,使评价更为客观更为理性,通过提升成就感激励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展示主动性,消除某些学生的懈怠情绪。可见,项目化“外语+岗位”教学模式仍需不断改进,使职业化外语教学切实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自觉性、提高岗位外语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蔡海霞,赵芝英.基于工作过程的公共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10).
  [2] 戴士弘.职业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
  [3] 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王欣(1981- ),女,汉族,河北唐山人,辽宁轻工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商务日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686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