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及外化途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大学生是祖国美好未来的建设者,走上社会,无论哪个行业,大学生都将成为祖国建设的中坚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社会主旋律,应该成为高校必备课程,从课堂深入到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基于此,文章从通过分析总结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与外化的影响因素,探寻并完善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与外化途径。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外化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表现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表现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个人层面表现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大学生作为民族的希望与未来,承担着国家建设的重担,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所以高校应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机制与外化途径上下功夫,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思想教育方面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影响高校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践行的因素
  (一)过于强调专业教育,忽略思想政治教育
  受社会就业压力影响,一直以来我国民办高职高专院校较为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向企业输送对口专业实操性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主要衡量手段,过度强调专业知识的教育,并大力投入。长此以往,忽略了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投入,造成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较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和能力不强。
  (二)缺乏专业化的师资力量
  首先,在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民办高职高专院校缺乏对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教师对于价值观教育缺乏重视,并存在思维误区。大部分专业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任务只是教好自己的专业课,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思政老师的任务,专业课教师只需要专注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其次,许多专业教师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认同和深刻理解,在教育中无法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最后,思政教师的课堂多枯燥无味,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共鸣,更不用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
  (一)以社团为依托,以活动为途径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其功能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而这一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大学生作为民族建设者的接班人,必须深刻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相融合,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使学生能够认同并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举办一系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活动外,还可以开展人文素养相关讲座等活动,从而营造全校共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
  针对专业教师在全校范围内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通过学习,专业教师可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从而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进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深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对于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可以促进其专业知识的学习,从而有利于学生专业能力与道德素质共同提高。
  (三)用榜样示范引导价值观
  在高校范围内,榜样主要来源于教师和优秀学生。作为教师来说,在教学中以及教学外与学生接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每一位教师都需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并在实际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
  同辈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高校可以通过现场讲座、网络媒介(QQ、微信等)对先进学生事迹进行宣讲和传播。尤其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可以将其树立为典型,拍摄微宣传片,用纪实手法展现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真实人物和真实故事,让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学有榜样。
  三、加强实践,让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高校在开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应注重加强学生自己的角色体验、情感体验。
  (一)着力实践养成,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
  加强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键在于践行,最根本的是让大学生形成自觉行动。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各种平台和媒介大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使典型和楷模和凡人善举人人礼敬,使丑恶现象和不良行为人人鄙视,为大学生营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校园氛围。
  (二)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用社会活动践行价值
  要使大学生真正能够做到常态化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靠外力,更需要自身的实践。要使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中来,要其在实践中巩固已有的认知,将正确的行为习惯不断固化。比如: 广泛地开展学雷锋的活动等,通过这些学生易于参加的、乐于参加的活动来固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自觉性和能力,最终实现将学生的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
  (三)发挥网络教育的积极作用,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途径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信息的传播,同学之间的互动沟通中是一种经常用的载体。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展了新的空间。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不占领这一阵地,消极腐朽的东西就会蔓延滋长。高校拥有强大的互联网阵地,例如:易班、人人通、班级群、学习强国等,这些平台被如果被教师充分使用,将会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强大助力。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网络特别是高校校园网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四)打造志愿者服务平台,建立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
  志愿服务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化途径之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既是志愿服务的精神,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原则。近年来志愿活动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起到了一个促进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活动方式单调乏味、服务范围有限、服务水平不够高等问题。高校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志愿服务的管理部门,对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保证志愿服务的质量水平,使志愿活动能够长远发展。还要在学生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通过开展多种活动,如志愿服务体验会、志愿服务文化节等来培养学生对志愿服务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志愿服务的吸引力与魅力,增强学生为社会服务的责任心。还要创造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拓宽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范围。高校可以与其他组织或机构合作,为学生们寻找更多的志愿服务活动,让大学生们用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内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成为高校学生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允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析[J].黑河学刊,2018(05):152-153.
  [2] 汪婷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研究[D].安徽大学,2017.
  [3] 黄国庆,田拥军.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6(08):75-77.
  基金项目:上海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立项通告,课题名称:优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途径的探索与研究—基于护理专业志愿者服务基地,课题立项号:X2018020。
  作者简介:贺佳婕,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支部组织委员,助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6944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