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红色文化是我国传统革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一脉相承。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可行,而且具有以文化的多样性提高教育的丰富性、以文化的现实性推动教育的实践性的积极意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走生活化道路,在实践中实现教育内化、入心,又当结合时代特点、深挖文化内涵,于细微处开展渗透式教育,以及充分利用技术拓展课堂教育的外延。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可行性
  按照学界的定义,所谓红色文化指的是发端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由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性实践而逐渐形成的意识形态,其核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以及融入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具有中国特色地区文化后的结果。
  一、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一)红色文化是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
  作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漫长演化,不仅具有历史的厚重,而且极为多元、丰富多彩。红色文化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于血与火的历练中成型,本身既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更是中华文化历史长河中最闪耀的部分,是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者、先进者、领导者。每个国民自出生起,无论其民族、宗教、生活环境、教育程度等个性化背景差异如何巨大,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红色文化的深刻影响。可以说,红色文化早已突破了文化范畴成为了民族基因。因此,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是极为自然和理所应当的模式。
  (二)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形成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长期实践,是对新时期中国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总结、意识升华。而追根溯源,这些相对抽象的理论概括其实恰恰来自于形象、生动、富于感性的红色文化的理性归纳。因此,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一脉相承,是同一类事物、同一种精神的一体两面。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乃是将理性和感性相互融会贯通,抽象和具象彼此相辅相成,二者结合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更加充实丰满,更富于生命活力、感染力。
  二、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文化的多样性提高教育的丰富性
  很长时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刻板、手段单一已成为制约教学品质、降低教育成效的主因之一。业界内外也不断就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开展讨论,尝试探索多元化道路以促进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而红色文化兼具物质载体和精神传承两个方面的特性则决定了其在本质上就具有文化多样性、教育多渠道、影响多方位等优势,因此,融入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必然也能借助以上种种有利条件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多样、趣味。
  (二)文化的现实性推动教育的实践性
  现实生活中,全国各地都存在规格不一、内容丰富独特、形制各异的红色文化展览馆、博物馆、遗址等实物载体,也拥有诸如信天游、桑植民歌等红色民谣。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层面的红色文化遗产都是真真切切的客观存在,并且具有极其突出的区域符号性与民族特点。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更加有助于立足现实,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体验式教学,使相对抽象的理论具有具象实体的佐证。无疑,这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化教学大有助益。
  三、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走生活化道路,在实践中实现教育内化、入心
  近年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正在成为大中小学校素质教育改革的焦点之一。究其原因正是传统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屡遭诟病,亟待有所超越和突破。因此,新时期高校思政教学当充分转变陈旧教学模式刻板机械的套路,走生活化道路,在实践中实现教育内化、入心。
  事实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充分利用区域红色文化元素活化课堂教学,使思政教育入眼、入耳、入心。比如,浙江大学蓝田学院在2016年时期组织大学生深入秦岭重走红军路,到商洛革命老区体验红色文化,通过参观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唱红歌、看影片、听故事和亲手做草鞋等活动中零距离触摸红色基因的实体。除了充分发动感官体验红色文化,这次红色文化之旅更通过分享与延伸坚定了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心。期间,学生们与商洛当地六位革命烈士后代分享了“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革命后代讲家风”,开展了“红色资源开发运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题调研,并在华山脚下围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召开了特殊团会。
  蓝田学院此次红色之旅只有短短十九天,虽然行程十分短促,然而内容安排紧凑有序。无疑,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在路上的模式远远超过课堂上沉闷的枯坐。事实上,学生们的表现也印证了此类实践化教学的成效,其不仅体现在大学生对行程中每个环节参与和积极性,也体现在自始至终的兴趣和热情上。显而易见,生活化、实践性的教育正在以最生动的操作模式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化与固化。
  (二)结合时代特点、深挖文化内涵,于细微处开展渗透式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不仅无法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也很难通过暴风骤雨式的灌输取得良好的成效。相反,润物无声往往能够取得出人意料的结果,这也是不少专业人士越来越推崇渗透式教育的原因。结合时代特点、深挖文化内涵,于细微处开展渗透式教育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值得尝试的策略之一。
  红色文化虽然大多起源于战火纷飞的硝烟年代,然而其“为人民服务”的实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始终会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故而,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妨紧紧扣住这样的真理核心,在现代化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转化或创造出更具时代风貌的思政教育新形式、新手段。
  比如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将志愿者服务、公益事业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化策略的落实。学院不仅和当地革命遗址、福利机构、文化馆等合作打造了数十个校外思政教育基地与志愿者服务组织,而且常年坚持每月开展公益爱心服务。正因如此,该院才有涌现出了荣获秦皇岛“最美志愿服务团队”的马永刚志愿服务小分队,以及勇救落水学生后不留名的学生王先涛等优秀事迹。   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成果已经指出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路径,那就是在日常生活的点滴处为社会、为他人力所能及的奉献和给予。随着西式利己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日渐蔓延,不少大学生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充满怀疑甚至抗拒,导致高校思政教学“两层皮”现象突出。而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又能持之以恒的公益行为、志愿行动恰恰能够给予这些不良思潮以最有力的反击,从而使课堂、书本中的思政教育得以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充分利用现代媒體技术拓展课堂教育的外延
  信息时代大背景下,第五媒体正在成为传播现代文化最新潮、最热门的传媒介质。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妨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拓展课堂教育的外延。比如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期间,央视和不少地方电视台陆续推出了有关的纪录片,这些素材都是利用红色文化开展思政教育的极好资源。借助包括校园网、微信、微博、朋友圈等形式,高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网络宣传,或举办线上主题研讨会等。而在时间较长的暑假等节假日期间,还可以鼓励学生借外出旅游之机拍摄红色之旅短视频,在快手、斗鱼、抖音等热门App上播出等。
  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课堂教育的外延有利于巩固思政课堂教学的成果,引导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课余时间将所学理论付诸实践。
  四、结语
  红色文化内含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红色基因,是最具生命活力又最活跃、形象的优秀文化形式。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让思想政治教学贴近现实实现内化的重要途径。更为积极的是,文化的融入不仅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全面认知红色基因从诞生到演进的轨迹,而且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路径,从而跳出书本化教育的局限性,借助文化的渗透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联系实际。这不仅是高校思政教育深化改革的良好尝试,同时也是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创造。
  参考文献
  [1] 彭永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实践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140-144.
  [2] 李嘉美.交往理性在高校幸福观教育中的作用[J].现代教育管理,2016(4):112-116.
  [3] 李慧.心理健康教育与高校研究生幸福观教育实践研究[J].科教纵横,2016(4):212.
  作者简介:郜会远(1978.01- ),男,汉族,河南西平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政治学与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6944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