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图像对比分析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的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中美术鉴赏课是以学生学会运用美术语言,理解美术与社会、自然的关系,独立完成美术作品分析为目的的。通过课堂中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的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培养高层次的审美情操。图像的对比分析可以高效、直观的将所分析的美术作品的特点呈现于学生。对推进美术鉴赏课教学意义重大。
  关键词:美术鉴赏 图像学 图像对比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7-00-02
  美术鉴赏课程作为普通的高中教育的必修课之一,1980年,陈通顺在《美术教育通讯》创刊中发表题为《谈谈中小学开设美术课的重要性》的文章。他指出“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美术教育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美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破了把学生培养成为画家的传统美术教育的片面思想,坚持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提高综合素质,加强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全面阐释了美术学科教育的目标。
  在我的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存在诸多现实问题:1.美术鉴赏课属非高考科目,学生不重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率低。授课不理想。2.学生的美术素养普遍偏低,对于美术学科的认识多停留在绘画作品上,关于建筑,设计类等美术学科的其他内容了解非常少。大多数以“像或者 不像”“漂亮不漂亮”来作为一个标准,只存在于直观的印象中,并且不能够独立完成对一美术作品的鉴赏。3.学生认识美术作品的角度单一,甚至不知从哪些角度展开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课堂提问的互动中,常常手足无措,不知如何表述。
  基于种种现实,美术鉴赏课如何高效、有序的开展非常必要,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此过程中,我认为图像对比分析法发挥了极大作用,运用图像对比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作品及其背后所包含的深层含义,帮助学生全方位解读美术作品。有效帮助推进教师的教学。下面结合我的教学案例《美术家眼中的自己》进行分析。
  选此课例是基于该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加入动手绘画环节,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美术鉴赏课堂的效率与氛围,增加参与感,帮助学生近距离体会中西方名画家在自画像的绘画过程中的主观艺术处理的方法。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更深层次读懂画作。同时,选用图像对比分析法可以便捷的帮助学生从内容到形式去追寻与考究画面的差异及发展。
  首先通过两幅西方早期绘画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寻找画家在这两幅画中对自己形象处理的共同点。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图像《埃及画匠正在制作狮身人面像》、法国科斯凯洞窟岩画(局部)中的画家形象是间接、隐晦的来表达的,如岩画中的“手印”、画匠制作石、木雕的场景,都没有出现具体的、明确的画家本人形象。同时,学生发现此时期的画作特点是平面的、简练、概括的。
  接下来继续展示,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作品,分别是丢勒《自画像》普桑《自画像》,让学生寻找这两幅不同时期的画作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图像的对比观看,相同点是:1.重视对自身形象的塑造,表现。2.画面都以冷色调为主,色彩对比强烈,突出主体。
  不同点:1.平面与立体。前面两幅画作是西方中世纪早期的作品,画面中的人物、动物形象偏向平面化,装饰性处理。文艺复兴时期的两幅《自画像》,人物形象的塑造呈现结构准确、立体、写实的特点。2.肃穆与自然。同时两幅画《自画像》之间也有不同之处,两幅画的人物面部表情以及画面气氛的不同。丢勒的《自画像》较严肃,肃穆。而普桑的《自画像》则多了更多的生活氣息,画面自然,从容。
  此时,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产生如此差异的原因有哪些?可结合画家所处时代分析得出。
  通过学生的回答,会发现,善于思考的学生会联系自己的其他学科所学进行分析,例如,首先,结合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点——重视人权、强调人自身价值。如两幅《自画像》都充分变现画家本人的价值。其次,当时科学的飞速发展,医学、解剖学领域的进步,促进了画家写实能力的提升。如画面的面部刻画都体现画家高超的写实能力,等等。学生会从多个角度,运用发散性思维思考问题,将此种美术现象的分析置身于当时的时代,整体的分析而非孤立、单一的分析。
  利用图像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快速的发现画面的差异,变化、发展,并思考其背后的原因。
  进而带领学生观看真蒂莱斯基的《自画像》,相较于丢勒,普桑的《自画像》,真蒂莱斯基在画中呈现的是自己女画家专注作画的情景,在赏析中提问学生,此画与前面两幅《自画像》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学生在对比观看图像中,发现画家采用的角度与前两位男性画家不同,画家描绘了自己侧坐专注绘画的场景,正面构图侧重画家与观众的交流,侧面像则注重与自己内心的交流,更重视自身的个性。
  当课程进行到此阶段,通过图像的对比分析教学,学生已经轻松完成对画面内容的解读,而我们美术鉴赏的意义在于,学生是否能独立完成“形式鉴赏”,从形式的角度对画面进行分析。我将三幅画作同时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从画面的色彩、明暗、光线等角度进行分析。学生得出三幅画的共同点是画面色调偏冷,色彩对比强烈,画面的主次明确,都是为了塑造画家的形象服务,突出强调画家的个人价值以及不同个性。
  通过图像的展示,推动课堂环节的层层深入,学生可近距离观察美术作品的内容、形式。通过图像的对比,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作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老师在教学过程则要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思考美术现象背后的原因。因美术鉴赏是一门人文课程,美术的发展是时代的产物,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完成美术鉴赏则要打破以往的以学科为中心,运用综合知识 ,联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唯有通过此种方法,才能通过美术现象了解背后深层次的内涵,才能全面分析,真正的读懂美术作品。
  在美术鉴赏课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利用图像的对比分析已极大的推进教学进度,具体如下:
  1.提升课堂氛围,学生参与度增强。整节课的设置帮助学生不断思考问题,使课堂的氛围明显提升。
  2.课堂效率极大提升。教师对课堂的主导作用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在图像的对比过程中,学生分析图像的能力提高,初步具备寻找画面关键元素的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较为顺利展开形式鉴赏以及社会学式鉴赏。
  3.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对中外美术名作产生极大兴趣,进行美术鉴赏分析的主动性大力提升。
  4.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美术鉴赏需要运用鉴赏者的生活经验、情感态度、综合的知识技巧进行分析的认知活动,因此学生在进行鉴赏的过程中,需要调动自己大量的知识储备,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思考,间接促进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升。
  同时,课堂需要大量的图像资料,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1.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不断地学习、查阅大量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简洁明了的解释。2.选取学生易懂的历史名作,给予适当引导,使学生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去了解作者的创作本真,领悟艺术品的内在精神含义,在此主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力、创造性、想象力,拓展学生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养。3.课件的制作要求提升。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完成图片的剪切、组合、制作等等,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陈通顺,《谈谈中小学开设美术课的重要性》,《美术教育通讯》,1980年
  [2]冯鸣阳.《图像学方法与美术史研究》,新视觉艺术,2009年第3期.
  作者简介:郅婷婷,现就职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学历:研究生,职称:中学美术二级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国画山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8456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