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中管理技术的合理应用显得至关重要。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内容的补充、栽培方法的创新、栽培问题的解决上,进行有效管理办法的研究,必须引起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土地污染、过度施肥、盲目管理,致使“无公害理念”的渗透难度越来越大,从新的角度或者不同层面出发,寻找最佳途径,运用先进技术,进一步提升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的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这样,农业长远规划、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就更顺利了。
  关键词: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应用分析;问题研究;思考
  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一直在加快,将食物安全问题彻底解决,运用无公害栽培技术,成功构建全新的农业管理模式,这是十分必要且关键的。只有达到了无污染、无残留、绿色有机的目的,农作物的市场销售情况才会变好,真正意义上推动农业创新,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对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分析,笔者简单阐述了几点不同看法。
  一、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时会对常见的化学物质进行有效控制,施肥过程中,也会主动协调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始终坚持“不滥用”原则,尽可能人工操作、妥善解决农作物栽培与管理的问题。另外,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无公害栽培的效果,在环境管理上投入更多精力,达到相关标准,才有可能更好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整体而言,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很有必要,从技术问题的分析中找到好的出路,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与管理一定可以取得经济效益的最优化。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与管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1.土地污染严重。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扶持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农村建造工厂的风气盛行,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村带来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村的发展;但这些工厂在建设和生产时大多没有达到标准,不仅侵占农田,还长期向四周排放具有污染性的废气和废水,使工厂周边的土地遭到污染。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需要足够的土地和良好的环境条件。但这些建于农村的工厂既减少了培养作物所需的土地,又通过土壤污染了农作物,农作物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携带了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最终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这种土壤环境不利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技术的推广。
  2.肥料不合理使用。肥料不合理使用在我国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传统的农作物种植方法对肥料的依赖程度高,我國在过去的农作物生产活动中,长时间不加节制地使用肥料,以追求农作物的增产。这些用于农业生产的肥料通常是化学肥料,虽然在种植过程中加入肥料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收入,但日积月累,随着农作物种植活动渗入土壤中的肥料会使土壤的生态结构被破坏,土壤原有的肥力降低,进而影响生长于该土壤上的农作物的抗虫害能力,此外,农作物的营养价值也会产生损耗,达不到无公害农作物的标准。
  3.农药残留过多。农药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当前人们十分重视农作物中的农药残留量问题,但是为了消除病虫害,即使是在培养无公害农作物的情况下,工作人员还是会使用农药。适量地使用农药,可以抑制病虫害,且不会对人体产生太大的影响,但由于经验不足,工作人员对农药的使用量把握不准确,盲目使用,导致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用药量超标的现象。农药使用量一旦超标,就很容易残留在农作物当中;残留的农药使农作物营养价值降低,危害人体健康。这与无公害的理念背道而驰,极不利于农作物无公害栽培工作的进行。
  二、农作物无公害栽培与管理技术的改进措施
  1.实现规范化管理。在进行无公害栽培技术中应该注意许多内容,如果在其中的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的话,对种植的整体造成影响,浪费时间和精力,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强对无公害栽培技术的管理,尤其是规范化和系统化的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能够将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防,将危害及时消灭,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提升。在农作物管理中应该坚持对统一的品种进行管理,同时进行统一的指导,对质量的检测标准进行制定,通过统一化的方式管理,对管理的规范能够实现为无公害栽培技术奠定基础。
  2.改变施肥的方式。长时间使用化学肥料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已经对种植作物的土壤、水质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影响其内部的生态平衡,降低了农作物的生产质量,所以,再利用无公害农作物栽培技术种植时,应该合理的控制肥料的使用量,不可一味的施加作物肥料,应该结合现代技术控制剂量。介于之前长期大量施加肥料对土壤带来的维护,如今,不仅要控制剂量,而且要尽可能不使用肥料,这样就能够避免土壤遭受更严重的污染,降低了土壤的承受压力,如果,必须利用一定肥料作为辅助原料,那么可以采用有机肥,而非化学肥料。
  3.控制农药使用量。任何农作物的生长都离不开害虫的侵袭,在公害农作物栽培时,工作人员应该尽量不用农药,而采用人工除虫的方式进行杀虫处理,如果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少量农药进行杀虫。除此之外,需要选择品种优质的种子进行无公害农作物栽培,这样做不仅能够提高粮食产量,同时也能提高农作物的抗虫能力。
  4.合理预防病虫害。防治病虫危害是农作物栽培过程当中的关键环节,这个环节主要重视预防,治疗只起到辅助的作用,所以栽培者在对农作物进行无公害栽培过程当中需要对农作物做好管理,尽量避免对农药的使用。若是出现害虫,可以采取释放寄生性捕食天敌动物的方式,尽量减少对农产品盲目胡乱的用药,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度、高残留的农药。尽量使用能够溶解的农药,避免对土壤的污染,还要保证农药的用量,保障农产品无农药残留。
  5.绿色种植与推广。在全面提升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水平的过程中,为了得到高品质的农产品,需要栽培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田间管理技术、水肥管理技术、重金属污染分析与检测技术等不同的管理技术,并健全其栽培过程所需的管理机制。在这些举措的支持下,有利于实现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的高效利用,确保这类管理技术实际作用的充分发挥。同时,需要在增加农作物无公害栽培方面的生态效益过程中,加大绿色种植推广力度,确保其质量可靠性。
  三、结语
  总而言之,农作物无公害化是未来我国农作物在发展过程中的趋势,对于我国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选育合适的环境和良好的种子条件的基础上,对栽培环境进行优化,对管理技术进行创新,并提升种植者的综合技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无公害农作物的高效生产。
  参考文献:
  [1]张家栋.浅析农作物栽培无公害栽培的管理技术[J].中国农业信息月刊,2018,25(4):119-120.
  [2]刘瑞芳.无公害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方法探析[J].吉林农业,2017,16(10):54-54.
  [3]许强,张洪嘉,徐云.论新时期作物栽培管理在全球水稻增产中的作用[J].作物研究,2017,22(08):79-81.
  [4]程喜.农作物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5,24(13):111-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031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