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脩完”释义献疑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是目前比较权威的大型语文辞书,是集古今汉语词汇大成之作。自出版以来,参考利用者众多。但由于《汉大》收录的词条众多,且编纂工作繁重,所以其中有些词目释义偶有疏失。笔者近日在研读中发现《汉大》对“脩完”词条的释义存在一些不妥之处,现不揣简陋,试加辨正,以就教于方家。
  为行文方便,转引《汉大》对“脩完”词条的释义如下:
  脩完 修缮完备。《左传·昭公五年》“敝邑虽羸,若早脩完,其可以息师。”
  《汉大》中亦收有“修完”一词:
  修完 整修使完好。宋苏轼《乞子珪师号状》:“(沈公井)修完既毕,岁适大旱,民足于水,为利甚溥。”……亦谓整顿补充使完备。《后汉书·袁绍传》:“至乃愚佻短虑,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参见“脩完”。
  《孟子·离娄下》:“脩我墙屋,我将反。”《周礼·天官·宫人》“掌王之六寝之脩。”陆德明《经典释文》:“脩,本应作修。”杨伯峻(1985):“古书脩、修二字常混同。”“脩完”“修完”记录的是同一个词,意义相同,只是记录词的书写方式有异。
  从对“脩完”“修完”的释义看,《汉大》把“脩/修”解釋为修缮、整修之义,把“完”理解为完备、完好,是把“脩完”一词理解为动补结构。但笔者以为《汉大》的这一释义并不确切,“修完”就是“修缮”义,为同义并列复合词。理由如下。
  其一,上古汉语中“完”有“建筑、修缮”之义,“修完”解释为“修缮完备”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也可以理解为同义并列复合词。
  《说文·宀部》:“完,全也。从宀元声,古文以为宽字。”《汉书·高帝纪上》:“即室家完。”颜师古注:“完,全也。”“完”的本义为“完全、完备”,即房屋整齐完好无缺损。
  “完”又有“修筑、修缮”义[1],且这一义项出现时间很早,《诗经》时代就有。如《诗·大雅·韩奕》:“溥彼韩城,燕师所完。”郑玄笺:“彼韩国之城,乃古平安时众民之所筑完。”《左传》中也有不少相关的用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杜预注:“完聚,完城郭聚人民。”孔颖达疏:“聚为聚人,非聚粮也。完城者,谓聚人而完之,非欲守城也。”对该句“完”字的理解,王力(1999)《古代汉语》释为“修葺”;张世禄(2005)262《古代汉语教程》释为“修筑”。《左传·襄公十八年》:“二子知子孔之谋,完守入保。”杜预注:“完守,完城郭内保守。”《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缮完葺墙,以待宾客”,郭在贻(2005)认为此句“缮完葺墙”中的“缮”“完”“葺”三字一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闬闳,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左传·成公元年》:“臧宣公令修赋、缮完、具守备。”杨伯峻(1985)《春秋左传词典》解释此句中的“缮完”为“修治城郭”。此外的一些古代辞书中也有此义项。《字汇·宀部》:“完,缮也。”《康熙字典·宀部》:“又缮也。”《故训汇纂》:“完,治也。”
  其二,《左传》时代未产生动补式[2]。张世禄(2005)75认为,“在先秦文献中依补足关系而合成的复合词是罕见的”。王力(2004)以为动补式在先秦还没有产生;应产生于汉代,普遍运用于唐代;蒋绍愚(2000)261认为动结式在汉代只具备了产生的基础,总的来说是在南北朝时产生的;志村良治(1995)主张动补式在六朝时期已出现;太田辰夫(2003)则以为至迟是在唐代产生的。目前,学界主流观点把动补式出现的最早时间定为汉代,因此在《左传》时代应该还未产生动补结构。蒋绍愚(2000)242认为在《左传》中要表达用某一动作造成某一结果的时候,用V1V2之的形式极少(仅三例)。也就是说,在《左传》中,要表达“修缮完备”“整修使完好”的意思时,一般不会采用“脩+完”的组合形式。
  其三,从杜预注和前人使用该词及其逆序词的实例来看,“修完”是同义并列复合词。
  《左传·昭公五年》“若早脩完”杜预注:“完器备。”所谓“器备”,据杜预注可知[3],指“珍宝甲兵之物”。由此知“完器备”当指修缮甲兵之物,即“完”当为“修缮”义。“脩完”为并列结构,当释为“修城郭完器备”,“脩”“完”分别是动词,省略了动词后的宾语。
  《左传》以后的史书可见“完”之修缮义及“修完”一词的用例。如《旧唐书·德宗纪上》:“朝廷增一城,浚一池,便飞语有辞,而诸盗完城缮甲,略无宁日。”“完城缮甲”,“完”的宾语是“城”,且与“缮”同义。因此“脩”“完”二字是完全同义的,都应释为“修筑、修缮”, 不应将“完”理解为“完备、完好”之义。“脩完”乃同义连文,为同义复词,表“修筑、修缮”之义。《汉大》把“缮完”“完缮”“完葺” 释为“修筑”,就是把它们看作同义复词。又如《宋史》:“行数日,有诏令修完城堡,通导沟渎,而营田之议遂寝。”此“修完城堡”与“通导沟渎”相对,如若理解为修缮完备城堡,则不能与后面的“通导沟渎”工整相对。再如《金史》:“都巡河官,从七品,掌巡视河道、修完堤堰、栽植榆柳、凡河防之事。分治监巡河官同此。”此“修完堤堰”与“巡视河道”“栽植榆柳”为并列关系,三者当结构相同,即“修完堤堰”应与其他二者同为动宾结构,且“巡视”“栽植”都是同义复词,那么“脩完”也完全可能被理解为同义复词。
  《左传》时代虽没有动补结构,同义并列结构却大量存在。徐流(1990)《论同义复词》一文认为《左传》中同义复词占约三分之一。江傲霜(2006)在《〈左传〉同义复词研究》中界定了519个同义复词。同义复词是“古汉语中一种普遍而特别重要的修辞现象,由于字、词的古义在后代往往消失,因而易造成同义复词的误解。”(郭在贻2005)
  后世还有“修完”的逆序词“完修”。《晋书·杜预传》:“若今中止,孙皓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更完修江南诸城,远其居人,城不可攻,野无所掠。”据文意可知二者同义。   综上,应该将《左传》“脩完”看作同义复词,释为“修缮、修筑”,才符合语言事实。
  附 注
  [1]《漢大》中“完”共有14条释义,其中第6条为“修筑、修缮”义。
  [2]对于动补结构,语法学界尚未有统一术语。王力称为使成式,蒋绍愚称为动结式,太田辰夫称为使成复合动词。
  [3]《左传·襄公五年》:“季文子卒……宰庀家器为葬备,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杜预注:“器备,谓珍宝甲兵之物。”
  参考文献
  1. 郭在贻.训诂学.北京:中华书局,2005:14.
  2.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编.汉语大词典(第一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
  3. 江傲霜.《左传》同义复词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1).
  4. 姜建红.《汉语大词典》释义以古论今现象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 蒋绍愚.汉语动结式产生的时代. ∥蒋绍愚.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6. 王力.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1999:11.
  7. 王力.汉语史稿.北京:中华书局,2004:467.
  8. 徐流.论同义复词.古汉语研究,1990(4).
  9. 杨伯峻.春秋左传词典.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 张世禄.古代汉语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1. 宗福邦等.故训汇纂.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2. 左丘明(战国)撰,杜预(西晋)注.孔颖达(唐)等正义.春秋左传正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3. 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蒋绍愚,徐昌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94.
  14. 志村良治著.使成式复合动词的成立过程.∥志村良治.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江蓝生,白维国译.北京:中华书局,1995:235.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上海 200433)
  (责任编辑  刘 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26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