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随词潜入文 释义细无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现代汉语词典》中关于词的定义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可见,没有词语就没有语言,每个人的语言修炼都应该从词语开始。针对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架空词语”的教学现象,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创设情境中赏词、从换词比较中品词、从联系实际中悟词、在演绎展示中解词,以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词语教学;赏词;品词;悟词;解词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6-0050-02
  我们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1~6年级的阶段目标就能领悟到:词语教学要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不仅低年级要重视、高年级也要重视,并且既要注重新词的释义,又要注重关键词的解释。那么,怎样才能让词语教学常教常新呢?
  一、寓词于情景交融中——创设情境,灵动中赏词
  教学情境的设计要紧贴儿童熟悉的生活经历,遵循其思维特点和情境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理解、感悟,使其情感体验更深刻,从而做到活化课文语言,让词语成为学生言语表达的鲜活元素。
  如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在导入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设计情境,配乐播放荷花池的优美景色,创造出一个有利于词语学习的环境。学生在音乐中欣赏荷叶。教师紧接着出示一片大荷叶图,并提问这是一片什么样的荷叶,从而引出文中形容荷叶的叠词“圆圆的、绿绿的”,然后又指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荷叶是“大大的”。在进行“说叠词,延伸拓展”这一环节时,除了课件出示苹果的图片外,教师又拿出一个苹果进行实物展示,让学生用所学的叠词来形容这个苹果。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说出了苹果是“红红的、大大的、小小的、圆圆的、香香的、甜甜的、酸酸的”……
  又如,《称赞》一课中“粗糙”这个词语的教学,教师通过出示三个粗糙的小板凳图片让学生说一说粗糙的板凳看上去会怎么样。接着,教师又出示一块粗糙的小木板,让学生摸一摸,是什么感觉。学生纷纷发表看法:粗糙的小板凳有裂缝、有小毛刺,摸上去有点扎手。在学生对具体实物有了感受之后,教师总结:“像这样凹凸不平、不光滑的样子就是——(生:粗糙)可见粗糙是指小獾的小板凳做得不好。”此时,“粗糙”一词就更加直观形象地植入了学生的脑海中。
  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对词语形成一段记忆,一个画面,一段声音,一种情感,从而使词语灵动地存入学生的脑海中,待到运用时能“招之即来”,这样的词语教学才是有亮度、有生命力的。
  二、寓词于心领神会中——换词比照,分析中品词
  词语是有温度的,是色彩斑斓的,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关键性词语,用同义词去取代(即所谓换词)也可以使其意思不变,前后畅通,但表现力会因此而大大减弱。因为教材中有些词语的意思虽然很容易理解,但却用得形象逼真,恰到好处。
  如教学《威尼斯的小艇》时,教师抓关键词“特别”做足文章,先让学生说说句中的“特别”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个词。学生马上联想到多个词,如“非常、十分”等。教师进一步引导:“请你们把‘十分’‘非常’放进句子中读一读。”紧接着教师也读了一句:“船夫的驾驶技术‘十分’好。”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在这里用‘特别’这个词是想夸奖、称赞谁什么?”学生再次迅速做出反应:“称赞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经过替换比照分析,学生知道了,虽然运用了意思相近的词,但所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不一样的。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抓关键词,引领学生换词理解,让一个成功或者不成功的过程来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够实现深入领会词句的教学目标。经由多种方法的操练,学生明白了有些词既有近义的特色,更有表达程度深浅之分,并能感受到课文中词语运用的精准性,领会到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
  三、寓词于生活经验中——联系实际,积累中悟词
  小学低年级学生虽然年龄比较小,但他们本身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对于课文中一些难理解的词句,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讲授,学生就只能一知半解、似懂非懂,更难以用这些词句去进行自主表达。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尽量调动学生现有的经验积累和感受,引领他们在生活中理解词句,自主表达,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如对《两只小狮子》一文中ABB式词语“懒羊羊”“慢吞吞”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懒惰的经历。当学生说到自己在做作业时也会这样懒洋洋、慢吞吞的,并且由于自己做错事,在教师和全班同学面前会很不好意思时,他们就明白了,懒狮子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又如《荷叶圆圆》这一课中“透明、亮晶晶”这两个词语的教学,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是透明的,哪些物品是亮晶晶的呢?”学生联系生活,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事物(玻璃、水珠是透明的,钻石、星星是亮晶晶的)。再如,学习文中“躺在”“立在”这两个词,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是这颗小水珠,你要怎么躺在荷叶上呢?你见过蜻蜓立在荷叶上的情景吗?它是如何立的?”就这样,学生在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教学中,理解了“躺在”“立在”这两个词语。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来促成他们产生新的感悟。结合生活实际悟词,不仅能让学生踏踏实实地理解词语,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发其学习创新性,还能增强学生的生活意识,让其更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语言文字的美。
  四、寓词于直观形象中——巧用演示,感受中解词
  有人说:“眼睛看到的記不住,耳朵听到的会健忘,唯有动手实践才能学得会,记得牢。”此话不假。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对抽象词语的领悟,我们可以利用演示法、实物展示法,借助视频、动手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将词语所表示的意思直观再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快速地理解词义。
  例如,教学“五彩缤纷”(《秋天的雨》)这个词时,我从讲台里拿出一袋自制教具—— 一包剪好的彩色纸屑。然后抓一把出来摊开在手掌上(此时有的学生用五颜六色来形容这些纸屑),再把手上扬,各种油亮的彩色纸屑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这样的演示,把“五颜六色”和“五彩缤纷”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展现得淋漓尽致。“五颜六色”只有颜色多的意思,而“五彩缤纷”除了表示颜色多,还带有一种动态美。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我借机加以拓展巩固,让学生用“五彩缤纷”这个词来说一句话,进行语言训练,在迁移运用中加深了学生对这个词的理解。
  教学中,通过演示,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词语的含义,还可以使学生对所学词语的理解更深入。而且这样的演示过程,能放飞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放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真正做到了对词语的活学乐用。
  聚焦小学语文课堂,当词语教学与阅读教学美丽邂逅,就会绽放出无限的魅力,为小学语文教学撑起一片蓝天。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来揣摩作者用词的准确、高明和独特之处,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强化学生的语感,扎实词语教学。
  [ 参 考 文 献 ]
  [1] 赵静.感性化的低年级词语教学[J].教书育人,2015(29).
  [2] 吴智勇.词汇教学中的解词法[J].新课程(上旬),2015(6).
  (责编 刘宇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148932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