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同龄群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大学生同龄群体的含义和特征
  同龄群体是指因年龄、地域、观念、兴趣、活动类型、发展水平等相近或相同, 在平等基礎上建立的、较自发地形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他们有自己的一套行为规范、价值准则, 而且他们交流、交往的内容十分广泛。本文中的同龄群体特指大学生同龄群体,是在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的、自发组织形成的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群体。
  大学生同龄群体的基本特征:
  (一)自由平等:由于大学生同龄群体是由其内部成员自发组织形成的非正式的社会群体,因此,大学生同龄群体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其成员的加入和退出,成员之间的地位关系较为平等,互动的方式灵活多变,群体内部成员可以主动选择交往的对象而不用受到约束自己,这样有利于成员之间的交流,增进成员之间的情感。
  (二)主观凝聚力较强:大学生同龄群体的建立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似的人生经历、相近的文化程度等自发组织形成的。在交往的过程中,成员之间更加自在随意,他们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自身的魅力,群体内的成员相互鼓励和自由竞争进步。相应的,成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该群体做出应有的贡献,实现自身对该群体的价值。这种相互肯定、相互鼓励、良性竞争、分享经验的相处模式,使该群体的成员较之于正式学生群体(学生会)更容易感受到归属感。成员之间的直接交流互动,使该群体成员间的相互依赖感信任感日益增强,群体的内部凝聚力也就随之增强。
  (三)领袖角色与群体教化功能极强:由于群体是由成员自发组成,因此若能作为其中领袖者,必定是得到大多数成员肯定且自身条件较为优异的。这样领袖者作为魅力领袖总是会成为该群体内部其他成员的学习榜样和模仿对象。由于群体内部成员间经常性的无障碍的沟通交流,群体成员的言行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这些领袖的影响,并且群体内部成员总是会通过模仿、学习等方式朝着榜样靠近,在这种模仿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群体成员行为的一致性在无形之中又加强了成员凝聚力,进而促进这种学习行为以加强这种群体一致性。因此同龄群体具有极强的教化作用和影响力。
  (四)影响潜移默化:在群体共同活动交流的过程中,群体成员自由的表达自身想法,在这个过程中自身的观点或者被认同或者被驳斥,在认同或驳斥的过程中,无论是交流的直接参与者还是倾听者,都会在心中自觉地进行比较,并对自己认同的加以加工和表态。群体成员对各种社会角色的感受以及对各种社会品德规范的认识常来自同伴之间这种交流活动。在这样的交流比较过程不断被反复强化后,群体成员开始不自觉地接受一些原本不属于他的观点和想法,致使群体成员常常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被群体同化和影响。
  二、同龄群体环境对成员思政教育的作用
  积极作用:满足大学生发展的需要,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大学生同龄群体成员在日常的交往中,会根据自身需要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接收不同的价值观念并运用不同的行为方式参加社会活动,从而达到满足自身发展的不同需要的目的。同时成员间的鼓励扶持与帮助,能为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及时的归属感和满足感,易在群体内形成较强的内部凝聚力。成员间沟通交流的直接性,使得大学生可以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得到的信息和知识进行平等的沟通和探讨,这种方式要比从书本上和课堂上学习得到更为随意,但是印象也更加的深刻。利用这样的群体特殊性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果能够在其自由形成的同龄群体中顺利展开,将能够为思政教育的顺利深刻推进,加强当代青年人社会观价值观的正确养成提供强大助力。
  消极作用:
  (一)导致大学生思想误入歧途,产生错误的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社会思潮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出现了许多有悖于主流意识形态的错误思想。大学生思维活跃,追求自由和独立,容易接受各种新鲜事物和新的思想。当社会上刚出现的一些错误思想被引入大学生同龄群体内部之后,这些错误思想就会以成员之间的相互交流为传播媒介,对群体成员进行同化教育,这样就会使得大学生形成错误的思想,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南辕北辙的。
  (二)形成盲目崇拜的不良风气
  大学生同龄群体中的具有独特魅力的成员和比较优秀的成员,是该群体内部其他成员的榜样,他们的言行都会对其他成员产生影响,他们的思想甚至会被当作群体的整体意识,使得该群体的其他成员去学习和模仿,甚至形成盲目的个人崇拜。如果这些具有独特魅力的成员和优秀成员的思想和行为脱离社会实际,与社会发展相背离,那么就会使得群体内部其他成员误入歧途,这样将会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不但会影响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可能会威胁社会的稳定。
  三、关于优化同龄群体环境的几点建议
  (一)关注并承认同龄群体的重要性
  与其他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比,同龄群体是最具创造力、最富创新性的集体。在众多新生事物及多元的文化面前,青少年总是以其强烈的求知欲和极强的接受力以及持有对未来开放式选择等特点。同时,他们有着永不服输的精神,在同龄群体中没有权威的指责,同伴的鼓励或是较量,使青少年的这些特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空间,这是社会学校家庭难于创造环境氛围,加强同龄群体的建设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极为有效的重要手段。
  (二)建设高校同龄群体领导人物的思想政治教育联合会
  同龄群体中通常拥有影响力较强的权威人物,他们能带领群体高效运作,对其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指导。权威人物之所以能成为群体内的核心,通常有较强的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又或许是在某领域取得了较佳成绩,他们一般是群体内的领导者并引导成员的思想,动员核心人物参与教育工作,树榜样帮助学生主动学习 , 并加以充分利用使其参与到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权威人物的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对群体内部的领导人物进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同龄群体受感染,从而在行动上模仿。榜样必须真正自身素质过硬,这样的情况下才有利于建立起学生榜样学习的信念。通过建设领导人物的思想政治教育联合体,让这些群体榜样现身说法,更好地打动同龄群体成员的心,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要在注意培养、关心和爱护榜样的同时及时引导关心其他成员,确保成员不会在这一过程之中产生缺失感。发挥领导人物的示范作用,就是要发挥同龄群体环境的渗透性,让榜样的先锋模范作用渗透到同龄群体中,发挥同龄群体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高校社团素质建设提高成员思政教育接受性
  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渴望自由与独立,但是由于社会经验不足,思想行为模式还不够成熟,往往会使得当代大学生在独立意识的支配下,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不愿意接受家人、老师和朋友的意见,甚至会和他们产生严重的冲突。而高校社团是非常典型的同龄群体,社团通过自我展示特色活动吸引成员加入,社团中的成员跨专业跨学院甚至跨年级并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为社团建设出谋划策,进行自我管理。因此学校应当尤其注意对社团的建设和筛选,承认并关注社团中的亚文化群体注意,加强对文化在思想政治上的把控,定期对社团的核心成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放思想政治教育讨论会,在平等的基础上对政治教育的发展进行讨论,充分利用这个群体的有力条件,深入大学生群体内部,了解大学生最真实的想法,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以及被教育者的接受性。
  同龄人之间的交流让群体成员的某些想法和感受可以在与自己思维方式相近、阅历相近、受教育程度相同的伙伴那里引发共鸣,增强自信心,对其人格完善有重大益处。这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的有限性所致,在这样的环境里,青少年有接受同龄群体影响的心理需求,又能满足其主动选择的要求。同龄群体环境更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对环境建设的要求是与其根本任务、教育内容与目标等相关联的,而环境建设也是为实现上述内容服务的,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在不断形成科学合理的理论实践体系。缺乏环境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难以展开的,而环境建设不贴近受教育者的实际,思想政治教育同样也是难以收到成效的, 对青少年的教育尤其如此。与此同时应该注意到,同龄群体极易成为一些不良思想行为滋生蔓延的温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忽视了对这一环境的引导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失去了與学生最直接的沟通渠道 。
  参考文献
  [1] 杜娟.同龄群体行为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亚太教育,2016(34):284.
  [2] 孙苓,徐成芳,刘岩.大学生同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8(05):68-73.
  [3] 王鑫.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4] 朱慧霞. 榜样教育在“90后”中应用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
  [5] 余慧.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9(10):110-111.
  作者简介:王雨曦(1998.05- ),女 ,黑龙江人,本科,黑龙江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783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