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文章先对“双师双能型”教师概念和终身教育理论进行界定,重点阐述了构建相应师资队伍的策略,旨在促进高校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很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的产生,促进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更高。所以引导地方高校建立“应用模式”教育,培育“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现阶段主要工作。
  一、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界定
  (一)“双师双能型”教师概念界定
  包括双师型与双能型两种,前者应用范围较广,如双职称、双证书、双素质与双经历等,但是教育界实际发展中,指标概念还有差别,很难达到统一。“双能型”指在双师型基础上,教师不但有高素质,可以在应用型高等院校中进行基本教育工作,还具有科研能力,既能教书育人,又能开展专业技术研究等工作,反映了教师整体队伍素质多元化的要求[1]。“双师双能型”教师出自《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但是理论化较强,缺少统一的标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下,教育部门对于高校办学思路转向服务当地经济上,加强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这一概念是基于促进社会经济与创新市场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作者认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将工作重点放在新建本科双能与双师型教师的培育上,按照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历,提升其职业素质、素养,完成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需求。
  (二)终身教育理论界定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欧洲建立终身教育的浪潮,最早的论著为《关于终身教育》,作者为法国教育学家保罗 朗格朗,论著中将教育定义为培育人才,完成教育民主化,引发整个教育界学者的思考。发展至今,终身教育已经是我国教育理念,指人在成长与生活过程中,要不断进行纵向或者横向教育,多个教育机制有效融合。总的来说,将“终身”放在首要位置,指人的一生都要接受教育,这不是对传统教育的否定,而是对其扩展与延伸。与“双师双能型”教师理念互相促进,教师作为教学资源中的一种,在社会的发展中会出现不适合与落后的情况,在经济与社会进步中,教师在教育中也愈加重要。所以教师在发展中,也需以“双师双能型”为背景,具有终身性。在此教师需不断学习,建立终身学习观念,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提升职业技能与素养,为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一)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本文对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优化师资结构,进而提升教师素质与能力,促进高校本科教学的“应用型”特点的体现。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不能停留在早期的认知阶段,而是确定建设计划,逐步实现“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构建。
  一方面,制定行动计划,学校收集整理现有教师资源,探究整体思路与主要任务,先掌握现有师资队伍发展情况,结合学生发展目标,对后期需求进行预测。按照办学定位,確定最终师资建设目标。将工作重心放在人才的引进与培训上,精细化处理。
  另一方面,保障机制的建设。上面讲述的环节,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从三方面进行:第一,详细划分组织任务,对于教师的管理,建立详细运行机制,学校将师资建设作为干部考核指标。在学校中师资建设不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而是将其上升到学校发展战略高度中,将其细化到每个部门中,通力合作。学校领导也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意识到“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并在管理中将其放在首要位置,为其建立保障手段与措施。借此以学校领导带头,人力资源部门管理,多个部门配合,形成梯形工作格局。首先确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职责与规则,完善管理机制,多个部门互相配合,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落实。然后实现教师的责任考核制度,领导人员建设标准责任制,精细化考核指标,变将考核结果作为推选干部的主要依据。第二,增加对师资队伍建设预算,按照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经费来源单一这一问题,需投入多种经费,从政府与社会中争取更多资金,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提供足够资金。学校自身也要加强对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预算,创建工资增长机制,通过绩效制度,提升教师薪酬发放灵活性[2]。
  (二)调整人才引进计划
  我国还有一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教师队伍发展较慢,教师基础素质较低,如单一依靠自行培养手段,需要时间长,不能短时间改变教学现状,基于此,使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计划,为学校教学配备适合的高素质人才,利用高效灵活的教学机制,调整内部人才结构。对于人才的引入,主要从下面三个领域中引进:
  1.其他高校与科研单位高层次人才。高校的发展基于教学本位,这不能脱离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应用型高校的师资队伍在科研与实践方面,还存在些许缺失,因此要坚持引进高素质人才,可以从相关科研单位与其他高校中选取,充实本院校师资队伍。同时,让善于教学与研究,具有学术修养的高级教师或者教授级别的人才招聘到本学校中,参与到人才培养与制定建设方案中,帮助培养年轻教师,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与学术水平。
  2.引进对应行业应用型人才。本论文的主旨为“应用”,因此需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这一概念提出时间较短,对应的教师队伍建设还处于初步阶段,缺乏应用型师资资源。因此,可以在学校中聘请相关行业中实践经验与专业素质高的人才,参与到大学生人才培养活动中,加强教学中实践理论结合、产业与课堂对接的效果。
  3.引进省级以上或者海外高层次人才。我国当今发展中,最缺乏的就是人才,这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更加明显,主要是因为该方面教学条件不成熟,对于人才的引进还存在一些困境。基于此,学校可打破常规思想,运用“柔性引进”策略,逐渐引进省级以上或者海外高层次人才。针对此类人才的引进,不能只通过物质激励手段,也要从精神层次分析,如颁布“终身教授”称号,激发其对应用型人才培育工作的探究。   (三)创新人才评价机制
  (1)建立多元化人才评价形式
  当下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教师还使用同一的评价标准,基于大学教师责任重大,其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还需要大量的精力进行课题研究与发表中,缺少时间与精力关爱学生。可见教师并没有全心全意的参与教学活动中,不能满足应用型学生培养的需求。因此,学校要结合建设师资队伍目标,制定新的考核机制,解决教师重职称与重科研的问题,建立多元化评价形式,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做好定位规划,创建教学型与应用型教师。
  (2)优化教师评价考核形式
  很多高校还使用传统的人才评价考核手段,更加倾向与科研方向,偏离应用型这一概念,不利于学校总体发展。基于此,需要改革评价考核方式,主要从下面两点进行。
  1.高校使用职称自主评价的方法,《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意见》中也提出,教育部门应适当下放职能,高校自身应具备一定职称评审权。当前山东和广东等多个省市中高校已经开启试点工作,这对于应用型高校发展是一大进步举措,通过探索出新型职称评聘机制,改革传统支撑评审工作流程,将重学历、重科研的评价标准,建立紧缺人才直聘的制度手段。
  2.引入职业资格聘任制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工作重点放在与当地产业结合的领域中,以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实际操作能力为主。高等院校建立中,“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中,需建立具有高水平、高道德与高经验的人才。引进或者培养高技能的師资队伍,在实践经验、职业道德上都有突出贡献。对于这类教师可以不通过支撑评价的形式聘任,从引入职业资格聘任制度完成。
  灵活使用多种人才评价考核形式,发挥各类型教师特长,是对传统评价机制的改革,实现对教师的充分鼓励,促使高校教育的顺利进行。
  (四)重塑教师培育体系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培育高校实践性人才的主要基础。当前主要工作就是对人才队伍建设时间缓慢,基于此,要想快速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应用型人才,需建立适合的教师培育机制,以终身教育为原则,探索新机制,为教师提供长久学习的机会。现阶段,我国“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处于探索阶段,教师重理论轻实践严重,需要多参加实践型培训,可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学校建立以应用型院校为原则,建立终身培训机制。
  第一,完善管理制度,创建教师培训渠道,面对实践经验低的新毕业教师、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实践操作能力弱的教师、实践能力强教学能力弱的教师、传统观念占主导与创新性不足的教师,需要规划长远培训目标,加强对教师的精细化管理,进而帮助教师建立终身学习意识,以科学的培训制度,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需求,从本质体现“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果。
  第二,加强对实践性项目培训,应用型高校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这与学生将来发展密切相关,发挥理论知识的作用,特别是理工类学科,个别科目的教师必要时还要从事相关实践工作,定期更新自己实践知识,提升技术水平,进而传输给学生最新的知识。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业发展中相关理论与实践过程不断发生变化,并且信息更新周期短。所以高校中的实践教学也要不断更新信息,多进行项目活动,为学生创建更多动手机会。另外,学校鼓励教师进行二次、三次学习,弥补日常工作中经验的不足[3]。可让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践锻炼,通过参观与顶岗训练的形式,遵守工作制度,在实践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作,结合教师实际情况,高等学校作出适当的处理对策,如创新引进、评价与培育机制,为教师提供良好学习与教学环境,进而为学校培育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悦,王清江.高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01):64-66.
  [2] 修瑞仙,孙志敏.“新工科”背景下“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8,31(11):95-97.
  [3] 陈玉新,任梦,秦捷.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大学教育,2017(09):180-182.
  作者简介:蒋红玲(1982- ),女,江苏淮安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教师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784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