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优质红小豆高产栽培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红小豆作为我国主要的食用豆类,拥有广泛地种植范围。由于其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等特点,愈发受到人们追捧,市场需求量也随之大大增加。红小豆在我国北方种植较广,多年来因土壤贫瘠、栽培技术落后等原因,仍然存在低产、低质等问题。基于此,以下总结出培育优质高产红小豆的栽培技术要点,仅供广大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红小豆;栽培技术;田间管理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随之而来的是我国粮食品种的增多以及种植面积的增大。红小豆由于其本身适应性强、土地利用率高等特点,受到农民朋友的青睐。由于我国居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结构的多样性,红小豆也成为大多数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选择。因此,如何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红小豆,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一、选地、施肥
  红小豆不宜连作,因连作可能导致病害加重,使红小豆根系发育不良,造成其产量和品质的下降;应避免与豆科作物重茬,选择前茬种植禾谷类作物的地块。根据其具有肥地的特性,可以选择间作或轮作。
  红小豆对土壤要求较低,各类土壤均适宜种植。但保水力强并且土质疏松的沙壤土能使其达到高产的效果,所以,在土壤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排水性能良好的地块。由于红小豆根系不够发达,采用深耕能够助其发育根系,从而良好的吸收营养。整地的最佳时期是在秋收之后,若没有及时进行则要在次年春天进行,深耕深度至少要达到20cm,可同时施有机肥。红小豆拱土能力较弱,要精细整地,及时镇压。对土壤增施农家肥能够起到增产的作用,但要注意用量,一般农家肥每亩4~5m3。对于肥力一般的地块,可多种混合施用种肥,每亩硫酸钾5kg、磷酸二铵5kg、尿素3kg。
  二、选种、播种
  在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筛选,优良的品种是达到高产的前提。应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土壤的种子,尽量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并且要进行晾晒处理,晾晒过的种子能增强其存活性,以2天为宜。可进行包衣处理,用多福可湿性粉剂按照1:50的比例。红小豆具有喜温特性,5月中下旬时温度在12℃左右播种最为合适,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红小豆的生长,使其结荚多、籽粒重、产量高。一般情况下14~18℃时便可发芽。
  播种时如果选用点播的方式,一穴一种,每一株保持在15cm左右,每一垄保持在65cm左右,每亩田地要保苗8000株左右;如选用条播的方式,要注意下籽要均匀,覆盖土壤不宜过深。播种时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条件判定,一般播种深度保持在3~5cm即可,太深会对出苗率造成影响。种植时要注意其密度,根据具体情况判定,例如:密植适宜早熟品种、直立型品种、土壤肥力好的地块,稀植适宜晚熟品种、土壤肥力差的地块。做好前期工作,才能收获优质高产的红小豆。
  三、田间管理
  有效的田间管理,可保证红小豆的正常发育。正常情况下,在播种后一个礼拜左右便可出苗,农民朋友要及时查看是否有缺苗现象,以便及时补苗。出苗后要及时除草、松土,以保证幼苗根系的生长。首先,要进行间苗,留出适宜的苗间距,防止过密或过疏,过密易造成花期延长、成熟慢的现象。及时处理病苗,一亩地留苗16万株左右为宜。其次,要进行除草,红小豆不耐低温,为保证温度顺利出苗,应对其进行三铲三趟。也可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及时除草有利于红小豆的生长发育,避免杂草与其争抢肥水。最后,要进行3次中耕,要坚持浅-深-浅的原则。第一次中耕要对其进行表土疏松,避免土壤结块,同时有利于温度的提升,能有效帮助根系的发育;第二次中耕程度要比之前深一些,可在分枝期进行;第三次中耕要结合封根培土,在花开前进行。要注意在中耕时避免伤害秧苗。
  四、适量追肥
  红小豆耐贫瘠性较强,适当施肥可促进其提高产量。农家肥是较好的选择,适宜红小豆的生长特性,可多用磷肥。若出现贫瘠的土壤,也要适时使用肥料,增加其土壤肥力,保证红小豆生长过程中所需营养。及时追加肥料可以保证红小豆的高产,在初花期可每亩用磷酸二氢钾300g加25kg的水喷洒,提高结实率。在末花期可使用尿素100kg喷洒,以此增加花荚。若后期出现植株过高、扑秧的现象,可喷洒多效唑可湿性粉剂防止倒伏。若天气多雨便要减少施肥,防止出现缺铁。
  五、防病虫害
  在红小豆生长期间,开花期和结荚期易出现病害,应提前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应以物理防治结合药剂的方式进行。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在选种时要优先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要避免后期虫害困扰,并进行合理轮作;其次,可采用喷洒药物的方式进行补救。可用多菌灵喷洒防治褐斑病、叶斑病,三锉酮防治白粉病等。此外,虫害也要多加防范,可用吡虫啉等喷洒防治食心虫、蚜虫等。去除杂草应尽量避免使用农药,可采用人工和机械的方式,避免环境污染。
  六、适时收获
  红小豆结荚具不同的习性,对于无限结荚的品种,80%荚果成熟便进入收获期,因其花期较长,成熟时间不一致,中部叶子变黄、下部叶子脱落时最适宜采摘。收获过早,会导致部分籽粒不够饱满,影响产量、质量;收获过晚,籽粒颜色加深,影响其品质。因此,广大种植者要密切关注结荚情况,以便及时采摘,避免没必要的损失。要注意尽量在清晨收获,种植面积较小时可分批进行采摘,种植面积较大时应当一次性采摘。收获后要放置阴凉处,在脱粒4天后便可进行晾晒,以便促进后熟。当籽粒含水量在13%以下时,便可储藏,注意保持通风。
  七、结论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国民越来越注重健康的饮食文化,对食物的多元性和品质也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红小豆因其营养价值、药用价值等因素,在市场上大受追捧。因此,要想收获优质高产的红小豆,必须从以上几点栽培技术入手,只要栽培得当就能产生理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洪雁.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8(14):171.
  [2]杨雪松.红小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标准[J].农民致富之友,2018(09):1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244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