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开放科学环境下区域间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关键词:开放科学;图书馆;智慧服务;区域协作
  摘 要:文章立足区域图书馆协作,在分析开放科学构成要素的基础上,从高效化、多元化、个性化等图书馆智慧服务三个方面的特征展开研究,认为智慧检索服务、移动图书馆服务、智慧参考咨询服务和隐私保护服务是图书馆对开放科学进行智慧服务工作的重点。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0)04-0090-03
   开放科学(Open science,OS)思想诞生于中世纪欧洲的宫廷资助系统,为判别被资助者的科研能力,资助者采取科研成果同行评议和开放交流的方式以确保其质量[1]。在当前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盛行的时代,开放科学的思想和理论不断发生变化,新兴技术为科研合作提供了便利,使知识创造和共享成为可能,为开放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图书馆已经实现由纸质为主到电子多媒体的“数字图书馆”和单体独立到网络集成的“移动图书馆”的飞跃[2]。自“智慧地球”观点出现以来,不同领域涌现出一系列“智慧+”观点,智慧图书馆也由此应运而生。笔者意识到区域协作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对开放科学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在这方面展开相关研究。
  1 开放科学的内涵与构成要素
  1.1 开放科学的提出及内涵
   开放科学最早提出于2008年,欧洲科学开放论坛网站发布了由科学共同体起草的开放科学的目标[3]。开放科学的目标为受资助研究文献的开放存取、受资助研究工具的有权使用、公共领域受资助研究数据(包括研究数据、数据集、数据库和协议等)的开放、开放投资的基础设施等[4]。此后,众多学者提出开放科学的概念和观点,如“科学2.0(Science 2.0)”“开放科学(Open Science)”概念及“开放笔记本科学(Open Notebook Science)”观点,2015年英国开放大学和欧胜微电子基金会提出“开放科学实验室(Open Science Laboratory)”这一名词,主要是由英国开放大学和欧胜微电子基金会资助的科学教学实践的在线实验室。以上术语从不同的方向阐释了开放科学的含义,其目的都在于能够更好地为求知人群、相同兴趣爱好者提供免费的科学研究成果,同时实现科研数据共享,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科研工作,为提高科研工作效率提供可能。
  1.2 开放科学构成要素
   根据开放科学的六项原则,笔者整合构建了开放科学构成要素架构,如图1所示。
   构建开放科学的构成要素框架可以明确开放科学的研究方向,有利于对开放科学视角下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工作展开研究。
  2 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及特征
  2.1 图书馆智慧服务概念的提出
   自芬兰奥卢大学图书馆的艾托拉于2003年提出“图书馆智慧服务”概念以来,众多业界学者纷纷投入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研究中,并且不断有关于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新观点产生,笔者按照各种观点提出的时间顺序进行了整理,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众多国外学者对图书馆智慧服务方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后续图书馆智慧服务应用于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具有指导意义。但我国学者对图书馆智慧服务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概念、特征、模式、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跨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2.2 图书馆智慧服务特征分析
   开放科学对信息的要求尤其是科研数据的要求较高,这对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挑战,但图书馆智慧服务的高效化、个性化、多元化特征足以支撑跨区域的开放科学,能够为开放科学提供必要的数据与技术支持。
  2.2.1 高效化。高效化作为智慧图书馆区别于传统图书馆最大的特征,也是图书馆开展智慧服务的基础。近年来,RFID技术、传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使用户能够实现自助信息检索、图书借还、座位查询与预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馆员的工作强度,减少了馆员的工作量。
  2.2.2 个性化。图书馆智慧服务个性化特征体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获取用户基本数据、用户内容偏好数据、互动数据、会话数据以及用户情境数据并进行用户画像建模,在用户进行信息检索与查找书目时能够根据用户的喜好推荐相关书目及相关图文声像资源,进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2.2.3 多元化。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多局限于文献存储、图书借阅、参考咨询等基本的服务领域,而智慧图书馆在传统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基础上开设学科服务、智庫服务、知识讲座服务、新信息服务、系统展示推介服务等新型服务,实现了图书馆智慧服务的多元化,为开放科学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5]。
  3 开放科学引入区域图书馆智慧服务的重要价值
   OCLC在2017年发布的《研究数据管理(RDM)服务空间概览》指出,研究数据管理已成为高等教育方面的热门领域,因而需要在服务、资源和基础设施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从而满足研究人员的数据管理需求[6],这给图书馆服务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3.1 重塑服务定位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各区域图书馆打破以往的地域空间限制,服务范围也不再局限于本馆物理空间可容纳的用户,互联网为用户跨区域检索、图书馆跨区域合作提供了便利,图书馆的角色定位由传统的为用户提供教育、咨询、借阅等服务转变为向用户提供信息、知识等服务。开放科学的引入符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要求,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
  3.2 变革服务理念
   为开放科学提供便利已经成为当今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高校图书馆提供学科服务、公共图书馆提供数据报告、《政府工作报告》要通过数据体现,以至于企业的运营情况未涉及商业机密的部分也要以数据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展现。智慧服务为各区域间图书馆共同实现开放科学提供了可能,但也要求馆员积极主动地学习并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多的创新点,打破馆际界限,在服务好本馆用户的同时利用图书馆智慧服务促进区域间图书馆事业的协同发展。   3.3 扩展服务内容
   开放科学理念的引入促使图书馆由满足用户的单一需求转变为通过智慧化服务方式满足用户的多元需求,并向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体验选择的创新服务转变。该过程可以实现图书馆的空间再造,同时有利于激发图书馆人在充分利用本馆资源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能力与水平,化被动为主动,通过跨区域合作实现区域间图书馆的协同发展。
  4 开放科学环境下区域间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探究
  4.1 智慧检索服务
   信息化时代庞大的信息流增加了信息检索工作的难度。图书馆拥有的纸质与电子资源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成为用户进行精准信息检索的一大难题。在充分尊重用户隐私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拓扑结构和传播影响力对用户进行描述,进而生成用户画像,能够将用户检索的结果缩小在一个更准确的范围内,带来人性化的用户体验。图书馆智慧服务中RFID技术、GIS技术等能够为用户查询与预定座位提供便利,及时反馈用户检索图书的具体位置,实现多本图书同时借还,减少借阅与座位预约时间,尽可能避免用户在体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麻烦。此外,区域间图书馆智慧化检索服务也体现为当某个图书馆不具有某一资源而其他馆拥有时,用户可以通过智慧化检索方式实现馆际互借,了解该资源的具体情况,进而缩小区域间的资源差距。
  4.2 移动图书馆服务
   传统意义上的移动图书馆是将改装后的大型车辆内部装满纸质图书并放置于社区,方便居民借阅,其活动过程均在线下完成。开放科学环境下区域间图书馆智慧服务中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与传统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最大区别在于,智慧服务模式的移动图书馆完全可以在线上完成,用户只需通过移动终端就可以完成检索、浏览等一系列活动,使利用其他区域的信息资源为本区域发展服务成为可能。此外,在经济较为落后、电子设备普及率较低的区域,有针对性地设置智慧服务模式的移动图书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区域间图书馆协调发展。
  4.3 智慧参考咨询服务
   開放科学环境下的区域间图书馆提供的智慧参考咨询服务打破了传统参考咨询服务被动联系用户的局面,图书馆机器人和多媒体设备的引进使图书馆能够以图文声像等多种用户更感兴趣的形式主动向用户推荐资源。对科学进行分类后,图书馆举行主题活动也是馆员发挥自身主动性、主动走近用户的真实写照。另外,以积分的形式鼓励各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便捷的网络设备为在某研究领域有疑惑的用户答疑解惑,可以在提升参考咨询准确率的同时充分利用区域间的人力资源提升用户满意度,促进区域间图书馆的共同发展。
  4.4 隐私保护服务
   隐私、版权等问题一直是图书馆界研究讨论的热点话题,如何在互联网盛行的大数据环境下保护用户隐私、在开放科学环境下保护作者、艺术家、出版商权益一直困扰着业界专家学者。国际图联(IFLA)于2018年提出版权素养概念,具备版权素养是指拥有丰富的版权知识并能够明智决定如何利用受版权保护的文献。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专业研究型图书馆,许多馆员所从事的外借、呈缴、访问、保存或其他日常工作都涉及版权处理问题。此外,馆员正成为图书馆用户、教职员工和其他寻求解决版权问题人群的参考咨询对象。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能和职责,并以最有效的方式支持同行和用户,图书馆提高馆员的版权素养是很有必要的[7]。同时,图书馆在未经用户允许的情况下不可公开用户的个人信息和浏览痕迹,并要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
  [1]DAVIDPA.Common agency contracting and the emergence of open science institution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2):15-21.
  [2] 李民,王颖纯,刘燕权.“211工程”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推荐系统调查探析[J].图书情报工作,2016(9):55-60.
  [3]Science Commons. Principles for Open Science[EBOL].[2019-03-11].httpscience commons.orgresourcesreading roomprinciples-for-open-science.
  [4] 赵艳枝,龚晓林.从开放获取到开放科学:概念、关系、壁垒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16(5):2-6.
  [5] 王颖纯,贺新乾,刘燕权.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推进路径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12-17.
  [6]New OCLC Research report explores the Realities of 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EBOL].[2019-03-11]. https www.oclc.orgennewsreleases2017201708 dublin.htlm.
  [7]IFLA Copyright[EBOL].[2019-03-11].httpswww.ifla.orgnode72626.
  (编校:崔 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437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