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纪录片的字幕翻译谈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互联网不断深入发展,纪录片作为集视觉听觉于一体的新型媒介,能更为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及其历史变迁,是一个国家对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实现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方法与途径。截至目前,各国对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研究多集中在传播途径上,鲜有从语言本身入手,特别是对纪录片汉英字幕翻译的探究。本文将以《舌尖上的中国》和《英国史》为例,对纪录片字幕翻译策略及方法进行综合考究,探究其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视角下文化自主意识的构建,以及其对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纪录片;翻译策略;民族文化
  一、直译法
  直译不是死译,是在保证译文通顺的情况下,尽可能体现原语文化特征,让目的语读者被异国情调(原语特色)所吸引,从而更深入、贴切地了解外国文化特点,增进目的语读者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例1.每年冬至到大寒是老黄父子制作火腿的最佳时间。
  Every year,hams are made between the winter solstice and the“Great Cold”of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Chinese lunar calendar”是中国传统历法,取月相的变化周期为月的长度,参照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个节气,对农业的生产活动进行较精确的指导。“冬至”和“大寒”是老黄父子祖祖辈辈摸索出来适合制作火腿的时节,如果仅用“winter”将这段时间统而概之,不仅时间指明不精确,观众也无法从中体会到中国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
  例2.Claudius did succeed where Julius Caesar had failed,through a brilliant strategy of carrot and stick.
  克劳蒂亚斯绝妙地运用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完成了凯撒大帝未完成的梦想。
  “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来源于一个古老的故事,通常指的是一种嘉奖与惩罚并存的鼓励政策。关于这个政策,最早的英文引用来自于十九世纪中叶。此处译者运用直译的翻译手法,将“carrot and stick”逐字逐句译为“胡萝卜加大棒政策”,能最大限度的保留原文用典修辞手法,体现了克劳蒂亚斯伟大英勇的人物形象以及英国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二、意译法
  意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尽可能考虑目的语读者感受,使译文在目的语语言环境下显得更为流畅、自然。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由于文化的民族性和獨立性,一些特殊表达是根植于国家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并且被当地人民赋予了一定的文化色彩,如果译入语国家对此类文化并不熟悉,那么完全采用直译的手法,可能会产生歧义和误解。因此,在翻译这类语言时,我们要考虑到两国的文化背景的差异,适当的采用意译的翻译手法,增强原语文本的表现力。
  例3. So Irony Age Britain was definitely not the back of beyond.
  因此,铁器时代的不列颠绝非蛮夷之地。
  “the back of beyond”的翻译“蛮夷之地”在中国就比较容易理解,如果采用直译的翻译策略——“在一切之后”,不仅语句不通顺,其词意表达效果也不能完全体现原文内容。
  又如“舌尖上的中国”提到了“高原上的猪不是一般的大路货” 。“大路货”在中国文化中是指量大面广的普通质量商品,而在英语国家中,却没有类似的表达。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将其翻译为“Big Road Pork”,会造成语意模糊,失去其在文中的意义。因此本句的采取了意译法,将它翻译为“Pigs growing on the plateau are different”,既忠实了原文,又让观众体会到了我国在选材上的精益求精。“藕夹”是中国南方地区著名菜肴,将其翻译为“loots root sandwich”既体现出了它中国韵味,而“sandwich”也让西方的观众能更直观、简明地明白这道菜的原料,增进对中国传统食物的理解。
  三、音译法
  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音系统,很多带有民族特色的词语、表达在另一种语言中很难找到对等语,这便造成了语言上的不可译性。而面对这种不可译性,音译法的使用,可以最大程度上保留原文风格和特色。
  《舌尖上的中国》以美食为窗口,让观众味蕾得到满足的同时,也丰富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兰州拉面”译为“Lanzhou hand-pulled noodles”,一碗拉面承载了很多兰州的精神和文化,将其音译为“Lanzhou”,保留了古城韵味,又体现出了其悠久的文化历史。“苏式小方糕”译为“Suzhou-style little diamond cakes”,“little diamond cakes cake”在外国人看来再平常不过了,而当译文中加上了中国特有的地名符号“Suzhou”时,就给食物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外国观众更愿意去探索食物背后的故事。
  四、结语
  随着国际化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规模越来越大,交流层次越来越深,各国的文化不仅仅局限于“拿进来”,而更着眼于“走出去”。要想在多元化世界格局的当下,毫无保留地向世界展示本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恰当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
  参考文献
  [1] 许宏.外宣翻译与国际形象构建[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7.
  [2] 呼媛媛.《舌尖上的中国》字幕翻译探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06):109-110.
  基金项目:成都理工大学科技立项项目“纪录片对外传播中的翻译策略及身份识别——以中国经典纪录片和英国BBC纪录片为例”(2018KJC0340)。
  作者简介:程萌雅(1998.11- ),女,汉族,四川成都人,2016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翻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2724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