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构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内部管理更加复杂化、专业化,这迫切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修养的管理干部队伍。与此相适应,高校管理干部,尤其是中层干部,应该对知识和人才充满敬畏,有主动开展工作的谋略,有凝心聚力、团结合作的本领,有求真务实的作风,有勤于学习思考的习惯,有超越自我的涵养。
  关键词:高校管理:专业化;职业化;能力素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038(2013)08-0003-04
  一、高校管理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1.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特殊的学术组织和教育机构,高校必然涉及管理问题。所谓管理,就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高效的管理能够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最佳配置,使其发挥最大效能。一流大学不仅要有一流的教学、一流的科研,还要有一流的管理。在同等的资源条件下,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管理水平的高低。从管理与教学、科研之间的关系来讲,教学是中心,学术是关键,管理是保证。教育教学工作及人才培养质量是生命线,是高校安身立命的基础和发展的支点;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是增长线,是高校生命力得以旺盛的发展点;机关部门、教辅单位、后勤等管理是保障线,是支持生命线和增长线的坚强后盾。虽然管理不是高校的核心事务,但却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和支撑。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高校管理的价值愈加凸显。
  2.高校管理的特殊性
  高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主要承担着继承知识、传播知识和创新知识等职能。蔡元培提出,高校应该有三个原则:独立自主;教学、学术独立;形成教学、学术独立的社会政治环境。独特的职能和组织性质决定了高校管理不同于以效率优先为原则的企业管理,也不同于以统一为准则的行政管理。高校管理应遵从自身的逻辑,建立以引导和服务为核心的内部管理体制。高校“管理”的问题,需要多“理”而少“管”。“管”的结果是“管住”,“理”的结果则主要在于“激活”。时下,高校的“去行政化”已成为热点话题。“去行政化”的本质,并非是要摒弃高校的行政管理,而是要去掉“官本位化”的行政管理,还高校管理的本貌。这才是符合教育之道与学问之道的高校管理,是以学术、学者和学生为本的管理。
  3.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
  高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人、财、物、信息等各要素都必须有机配合,协调运行。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高校内部管理更加复杂化、专业化,高校管理人员的职责分工将更加明晰,迫切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职业修养的管理干部队伍。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队伍整体的职业化发展:教授专心教学科研,管理干部专事教育管理,分工合作,各司其责;二是管理人员个体的专业发展,逐步成为“讲政治、懂教育、精专业、善管理”的专业人员。“讲政治”是指要把握政治方向。高校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高校管理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和思想工作作风等都对学校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懂教育”是指要遵循教育规律。作为高校管理干部,应该懂得办学规律,清楚办学理念,保持忧患意识,了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学校和本部门工作在国内同类高校中的位置,时时思考不足之处,明确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努力寻求改进策略。“精专业”是指要熟悉自己的业务。高等学校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处于这一群体的领导者必须从搞好本职工作出发,刻苦钻研业务,积极开展业务研究,做到“本行是内行,不是本行不外行”,努力朝着成为“教育家”的方向发展.发挥出领导者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善管理”是指要提高管理悟性。任何管理工作实际上都是一个“三部曲”——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高管理悟性在这三个环节都需要有独特的表现:在观察、认识、发现问题上的独特视角和非凡的穿透力与预知力;在学习、分析、研究问题上的去伪存真、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在解决问题上的“化繁为简”能力,能迅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提出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二、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现状分析
  衡量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可以从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结构、知识能力结构、思想素质四个方面进行。一般而言,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改革主要依照从上至下、层层落实的逻辑推进。据此,以校级领导班子的队伍结构为例来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整个管理干部队伍的现状和发展趋向。根据教育部人事司2012年的统计数据,目前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共有领导干部785人。从年龄结构看,50岁及以下有313人,占39.9%;51岁至60岁有446人,占56.8%;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为52.5岁。从学历层次看,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660人,占84.1%: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09人,占64.8%。从专业技术职务看,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达到96.8%,相当一部分高校领导干部是各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
  从以上数据可见,高校领导干部队伍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基本形成了以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为主体、老中青搭配的梯次结构,学历层次和文化知识水平较高,专业素质过硬。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整个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的现状和发展趋向。但是,随着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现代大学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管理干部的思想素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四个缺乏”:
  缺乏主动意识。有的管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满足于坐办公室,维持一般性的工作运转,缺乏走出办公室搞调查研究、主动服务的意识。个别干部自己不积极投入工作,一心只想着提拔和升迁。一旦升迁无望,就开始混日子,得过且过。
  缺乏创新能力。一些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对各种信息缺乏及时准确地收集、加工和处理,往往只能起传声筒、二传手作用,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往往是简单地把矛盾和问题上交,对解决问题的方案缺乏工作思路和创意。   缺乏务实精神。基层调研“走过场,谈成绩、提经验的多;查不足、找问题的少”;有的管理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读了硕士拿博士,读了博士争“帽子”,不给“帽子”撂挑子,使提高管理水平成为一句空话。
  缺乏自律意识。有的管理干部缺乏全局意识,胸无大局,考虑的仅仅是部门利益,甚至是个人利益。一些高校的招生、后勤、基建等一些利益要害部门.仍然存在监管不严、以身试法等现象。
  三、高校管理干部的素质构成和能力要求
  高校管理干部按照工作内容,可以分为党务管理、行政管理两大类;按照管理权限,又可分为学校领导、中层干部、普通干部等各个层面。管理岗位、管理权限等客观因素不一样,对管理干部队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其中。中层干部是高校管理的中坚力量。科学的决策最终能否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去,主要依赖于中层干部的执行能力。因此,笔者将论述的重点聚焦于中层干部队伍建设。
  1.对知识和人才充满敬畏。避免官僚主义
  高校的很多管理问题主要在于管理不善,在于价值导向上存在问题。高校管理制度应体现出对教学科研服务的特性,权力意志不能成为高校管理的价值信号。在以崇尚学术自由为本的高校,作为管理干部。应该充分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敬畏知识,敬畏学术。高校的管理人员,尤其是中层干部,不应该仅仅是一个权力的敬畏者,更应该是一个学术和知识的敬畏者。要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胸襟,要有尊重科学、崇尚自由与民主的胆识,要热爱教育事业。把教育管理当作一个事业,而不是一个谋生的职业,更不是官场。
  2.有主动开展工作的谋略。避免保守主义
  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发现问题是能力,揭露问题是党性,正视问题是素质,解决问题是政绩。首先,增强问题意识,善于发现问题。作为领导,应该把身子“沉”下去.让问题“浮”上来。其次。增强观察、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善于分析问题。要“懂政策、勤动笔、会调研”,着重提高自身预测发展形势的能力和理清发展思路的能力。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时,应该给领导“选择题”,而不是“填空题”。最后,抓住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等环节,敢于解决问题。敢于打破旧的、落后的工作模式,革故鼎新,开拓进取;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站在改革大潮的前列,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完成,着重提高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只有以“特色”带一般,以“一般”促特色。才能追求管理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
  3.有凝聚力,避免个人主义
  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尤其要具备与他人坦诚合作的能力。首先,要重视部门内部的团结问题。在处理正、副职关系问题上,一把手处于主导地位,承担着主要责任,要做到:登高不空泛,务实不求远;统揽不包揽,协调不代办;居高不傲慢,善谈不空谈;倾听不主观,评价不出偏;敢断不武断,大度不失度;严管不失善,看色不失范。作为副手,关键在定位,应该做到:对正负责不越级,适应领导服从先;大事多请示,小事不打扰;协调重落实,具体不空泛;积极当参谋,矛盾不上交。其次,处理好与平行部门的关系。要有清晰准确的角色意识.当“主角”时要勇于承担责任,当“配角”时要主动服务大局。要克服本位主义,不能仅从本单位本部门的利益出发,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不能把自己分管的领域当成独立王国。
  4.有求真务实的作风,避免形式主义
  首先,重视调查研究。在调研中破解难题,在调研中总结经验,在调研中科学决策,避免只“听”不“纳”,要从实际出发。重视周围的每一条意见和建议。其次,密切联系师生。“身人师生”并不仅仅意味着“心人师生”,要带着“耳朵”去倾听师生的意见与呼声,带着“嘴巴”去了解他们的愿望与要求,更要带着“心”去体验师生的情绪与脉搏。要做到“三心换一心”,即用诚心、耐心、热心换取师生员工的信心;对待师生要坚持做到正面的“三心二意”,即热心、关心、知心,态度上要有诚意,方式上要有创意。
  5.要勤于学习思考,避免事务缠身
  首先,向书本学习,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次,向实践学习,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是否注重向实践学习,不仅决定着学习的成效,而且反映着学习的态度。既要注重加强知识和理论学习,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坚持把学习的着眼点放到研究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上,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再次,向同事学习,做到平等交流、碰撞融合、共同提高。当前,包括高等教育领域在内的社会各个行业和领域,各种新矛盾新问题新形势千头万绪,系统思考更显得重要。对难题的解答往往不能仅仅依赖一、两个人,更需要众多观点的碰撞与综合。因此,领导干部的学习交流既不应该拘泥于自己的专业方向.也不应该过多考虑阅历学历的深浅,而要在持续学习中围绕问题深入思考,大胆提出观点看法.无论正确与否,对问题的最终解决都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6.有超越自我的涵养,避免功利主义“成大事者必有大境界”。一个优秀的高校领导干部在发挥权力性影响力的同时,还应当注重非权力性因素的影响,使员工产生必要的敬畏感、敬佩感、信赖感,感受到领导的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也可称之为“人格魅力”。要激情,忌浮躁。将激情注入工作,丢掉身上的浮躁之气,养成紧张干事、扎实干事、勤恳于事、专心干事的作风。要锐气,忌脆弱。要在急、难、险、重的工作中,把困难和挫折看成是锻炼自己的机遇,要有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决心。要担当,不胆怯。“路不险不知马之良,任不重难识人之才”。如果没有勇气担当,出现差错不正视,遇着矛盾躲着走,其前途必然渺茫。要从容,不纵容。要做到淡泊明志,正确地对待升降去留。应坚信,只要努力付出,终究会得到师生的认可和组织上信任。只有真心地与广大师生接触,才能听到他们的真实心声;只有培养与师生之间的真实情感.与师生的喜怒哀乐产生共振,才能更深切地情系师生,做好本职工作。
  总之,如果用一句话来回答“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应需要什么样的素质与能力”,答案就是:以“职业”精神从事工作,将“事业”理想融入工作。
  (责任编辑 朱玉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49815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