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由字母“a”反思中国的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wxr3981

  今天偶看校报,发现其中一个学生文章中有一则关于“a”的小故事,由此我想到我所从事的教育行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孩在上幼儿园时,当时教师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要大家把刚学的拼音字母“a”写满一页。回到家,小孩并没有马上抄写,而是想,教师只是要自己写满一页,并没有要求按格子填写,那么我可以写一个大大的“a”字来填满一页。于是他小心地用铅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漂亮的“a”字母,看着漂亮的字母,小孩满心欢喜,以为自己明天一定能得到教师的表扬。然而,当他第二天把自己的作业交给教师检查时,得到得却是狠狠的批评,那些认真抄写的同学得到了表扬。他很委屈,回到家告诉父母,却又受到父母地批评。
  从此后,小孩再也没有这样做过,而是按时按量地完成教师布置的所有作业,到现在,这个小孩已经变得既木讷又缺乏自信。
  这是一个小孩的悲剧,但他何尝不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的悲剧,教师和家长的批评扼杀了他们的个性,使他们变得做事机械,没有任何创造性。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吕淑湘曾经说过,教育的性质应当类似于农业,而绝不是工业。
  是啊,每个刚出生的小孩就是一颗种子,而我们的教育应该就是把这颗种子种到适合他生长的土壤里,然而在他不同的生长过程中,施加一些他所需要的肥料,让他发芽、成长、开花结果。而不是把教育当成工业,把每个小孩当成原料,然后做好模具,按规定的程序,通过流水生产线,把他们变成一个个我们事先设计好的成品。
  然而,反观我国现在的教育,跟吕淑湘先生所提出的观点完全背道而驰,我们的教育完全就是工业式的教育。小孩从一出生,就在家长和教师监督下,按照国家教育部设计好的程序,教育着他们,不容他们出轨。在同一种机器、同一道程序操作中,把他们制成千篇一律的“产品”。可以说,这些产品,是我们教师和家长所满意的,他们被制成方方正正、光滑圆润,没有任何棱角,因此,他们同时也就失去了个性,失去了创造性。
  所以,我们要培养出好的学生,好的人才,需要的是充分使学生自由成长的土壤,和他们发展的合适的空间,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共同的关心和爱护,而不是把他们放到机器中按照设计好的程序制造。
  前些时候,在一些网站也经常能看到反映教育方面的文章,那些作者们大多把矛头指向教师,认为中国教育的落后应归于教师的素质差,没有能力把学生培养成高端人才。试想,在中国这种机器式的教育模式下,教师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在巨大的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的指挥棒下,他们能做什么,其实,教师只是一个工人,一个操控机器的机械化的工人,他们只要按工序开动机器的开关,然后看着工件一件件的从流水线上流出,发现不合格的工件,就挑出来,又捏又挤,然后再放回机器中,重新加工,直到他们符合标准。其实,教师只是教育体制下的牺牲品,但同时也担负着教书育人所带来的一切好的和坏的责任,真是成也教师,败也教师也。
  我想,如果同样的小孩,同样的作业,但教师和家长能够正确的引导,这个小孩也许会是个人才,我不太清楚外国的教育模式,所以如果在外国,这个小孩的结果会是怎样的,我不得而知。同样的事,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肯定有所不同。一个小孩,他们没有定性,他的成长全操纵在大人的手上,是方是圆,任由我们为之。
  可见,教育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前程,同样的事件,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会完全不同,根源就在于教育。想想吕淑湘先生的“农业教育”理论吧,如果我们倡导“农业教育”,让所有的小孩都能充分的享受阳光和雨露,那么他们就能健康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更多有创造性的人才,中国的教育才能蒸蒸日上,中国的发展才能更加迅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294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