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雷传珍

  小学语文课本收编的每一首诗都流淌着生命意识的汩汩清流,起伏着诗人情感的浩瀚波澜。我在小学古诗教学中尝试进行主题探究性学习的探索。
  下面以李白的《赠汪伦》这首送别诗为例进行阐述。

  1、预设导语。构建对话主题,引诗情。
  上课伊始,师:(出示李白画像)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被称为“诗仙”。师:从入学到现在你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作品?生:我们学过《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送孟浩然之广陵》……师:与《赠汪伦》一诗相对应的是哪首?对比两首诗的题目,说说《赠汪伦》是什么意思?生:相对应的是《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送别诗,“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师:看了这两首的题目后你产生了一种怎样的心情?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情感?……
  上面这段对话不仅是对李白诗作了系统的归纳小结,更是为了引发学生学习送别体诗的情绪。

  2、巧填空白,丰富对话语言,激诗情。
  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要想体味其深层内涵,必须填补其中空白,充实完善诗歌的内容,这样才能进一步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因此,我还尝试请学生屏幕阅读,同时配乐:
  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然后讨论:“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情谊,表现在哪里?”轻快的音乐声、生动的故事情境激发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悟文而移情。读文而抒情。这样不仅丰富了对话内容,而且激发了继续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李白和汪伦之间友情的深层认识。

  3、再造文本。创新对话内容,动诗情。
  创造性地处理文本,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地学、生动地学。在这一环节中,尽力做到开放思维、激发想象、发挥潜能。
  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叶扁舟停岸待发,大诗人李白雄姿英发,风流倜傥。学生兴奋异常。这时鼓励学生把自己融入情境之中。请学生选择合作伙伴,说真话,表真情……
  走近和感悟古诗,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意识、研究欲望,而随着学生生命意识的被唤醒,探究的潜能被开发,他们对古诗的理解会更深刻,把握会更准确,感悟会更透彻。

  (作者单位:澡阳市东升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033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