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辽宁蒙古族文化浅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冬梅

  在中国的历史上,许多少数民族都被博大精深的汉民族文化征服过,蒙古族也不例外。其实在草原民族“汉化”的道路上,蒙古族的步履要艰难得多。蒙古族无论在血缘、语言,还是在生活方式上,都与其他在北亚、中亚,以及南俄草原的突厥系民族一脉相通。蒙古族入主中原后,面对着产生于黄河、长江流域的博大精深的农耕文化,再也无法抗拒这种文化的诱惑。尽管忽必烈实行“汉化”并不彻底,但是蒙古文化开始接触汉文化,并互相冲突交融,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新局面。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蒙古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但是蒙古族文学的历史比它的文字更古老。早期的口头文学有神话传说、歌谣、祝词、赞词、英雄史诗等,生动地展现了蒙古族早期发展的历史。如蒙古族著名的英雄史诗《江格尔》与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一同被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其它像《蒙古黄金史》、《嘎达梅林》、《蒙古秘史》、《乌巴什・洪台吉》等作品对后世都有影响。
  辽宁省的西部地区是蒙、汉文化最先交汇融合的地区,丰厚的蒙汉文化的营养哺育了许多优秀的蒙古族作家、诗人、学者。如尹湛纳希、罗布桑却丹、恩可特古斯、玛拉沁夫等。他们身上具有很多共同点:天资聪颖,而且大多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尹湛纳希出身官宦人家,一门父子兄弟五人都是作家。恩可特古斯10岁就在私塾里学习。玛拉沁夫自幼受其父的影响,得到了比较全面的教育。罗布桑却丹虽出身寒门,但他发奋读书,自学成才,最终成为知识渊博的民俗学家、思想家和哲学家。
  汉民族文化博大精深,优秀作品众多。像《聊斋志异》、《封神榜》、《今古奇观》、《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优秀古典名著,用蒙文翻译过来,在辽宁蒙古族居住地区广泛流传。近代的蒙古族作家尹湛纳希曾翻译过《红楼梦》,他的兄长古拉兰萨翻译了《水浒传》。1998年底,喀左地区发现了蒙文手抄本《水浒传》20多本,举世罕见。
  在向汉族诗歌的学习过程中,取得成绩显著的作家是尹湛纳希兄弟四人。他们创造性地借鉴、吸收了汉族唐代以来的近体诗、格律诗和绝句的行数规则、词数规律、押韵、对仗等传统,创造了有别于蒙古诗坛中其他体裁的新诗体。
  尹湛纳希创作《大元盛世青史演义》、《一层楼》和《泣红亭》时,积极地有创造性地借鉴和吸收了汉族章回小说、长篇历史小说的写法和技法,丰富了蒙古文学的体裁。
  几百年来,辽宁蒙古族群众创作了不计其数的诗词歌赋,同时也创作了许多历史故事和长篇小说。这些作品大多以手抄本的形式在群众中流传。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就是尹湛纳希及其父兄创作的《一层楼》、《泣红亭》、《大元盛世青史演义》等鸿篇巨著。
  蒙古族民间不仅有耐人寻味的口头文学,还有脍炙人口的好来宝(连环说唱)、乌力格尔(故事)、民间演唱、民间小戏等民间文化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辽宁地区的蒙古族民间文化和作家作品构成的文化交相互应、长期共存,都极大地丰富了蒙古族人民群众的生活。
  通过对辽宁蒙古族文化的粗浅的研究,我们能发现这样的一条规律:各民族之间如果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对各种先进文化借鉴、吸收,那么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的文明就不会有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相比较而言,汉民族文化对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来说,应该算是一种强势的文化,在各民族接触、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一个大问题。成吉思汗说过:“如果有一天我的子嗣和臣民都住进了用泥土建造的房屋,那就是我所建立的蒙古要灭亡的时候了。”这真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所以我们应该为保持辽宁乃至东北地区的蒙古族文化做些什么,让这种独特的文化延续、发展下去。
  责任编辑舟扬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288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