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嵩山 王进 马振水

  摘要:在中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使社会老龄人口显著增多,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太极拳运动在增进老年人健康,对缓解人口老龄化给社会所带来的压力上起着重要作用。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中有重要贡献,是不可缺少的运动项目。
  关键词: 太极拳老年人健康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文化等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人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人口总数的7%,便称为“人口老龄化”或“老龄化社会”。我国结合现状提出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标准,现今的老年人也不仅仅满足于无痛无病的简单状态,他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在希望做一个健康的当代老年人。什么是健康,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 “健康是指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不仅仅是躯体无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衰退和健康程度的每况愈下,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产生强烈的自我保健养生意识,并迫切希望通过体育锻炼方式增强体质,延年益寿,并且在得到锻炼身体机能的同时心理也要得到愉悦。由于老年人群体所具有的特殊性,所以就迫切需要一种即能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的急切需求又能充分适应老年人自身身心特点的体育锻炼方式。
  1.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太极拳是我国的国粹,其综合了各家拳法之长,结合导引吐纳,采用腹式呼吸,能在练拳时汗流浃背而不气喘,动作畅通气血。它也融合了以阴阳为基础的经络学说,成为内外双修,身心并练,将意识、呼吸、动作三者结合为一的内功拳法。动作以松柔入手,练劲养气、可缓可快、柔中寓刚、刚中有柔,其动作处处带有弧型,连绵不断。太极拳练习讲求“用意识引导动作”,是一种“会意”的运动,其运动强度不大,练习时动作舒展大方,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老年人喜爱。此外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一支奇葩,具有丰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长期发展中人们赋予它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显现出高贵的文化气质,其强调身心合修,注重精神和体魄的平衡发展,塑造人的身心健康和当今所提倡的健康所吻合。
  2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60岁以上的为老年人,45到59岁为初老期,60到79岁为老年期。“衰老”是一种随着时间变化发展的过程,人进入老年期以后由于人体新陈代谢的迟缓和衰退,代谢水平明显降低,身体各个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也随之发生一系列的老年性变化。
  肌肉控制能力明显下降,尤其是60岁以后下降更为明显,70岁时肌力仅相当于35岁时的60%,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肌肉力量的下降,特别是下肢肌肉群力量的明显减弱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由于肌肉力量的减退而导致肢体运动退化,行动迟缓,因而易发生摔倒骨折以至威胁到老年人的生命。老年人的身体成分和体型的改变,神经系统功能的下降都会加剧这一过程。
  随着年龄的增长,全身关节的灵活性、肌肉和韧带的伸展性发生功能性减退。如果老年人平时缺乏柔韧性素质锻炼将会加剧这一过程,其结果是引起老年人关节活动幅度的明显下降,关节结构变化,甚至会出现行走障碍等症状。
  由于血管弹性下降,心输出量降低等因素,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出现明显的下降,表现为最大吸氧量降低,血压升高,肺活量降低等。同时还出现心血管呼吸系统的发病率增多。研究表明,对老年人心肺功能衰退起加剧作用的不良因素还有吸烟、缺少体育锻炼,不规律的生活习惯等,而对此有明显延缓作用的则是适当、科学的体育锻炼。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细胞逐渐萎缩和死亡,脑重量和皮质表面积逐渐减少,而且神经纤维出现退行性改变,脑神经细胞的功能明显减退,主要表现为对刺激的反映较迟钝,动作协调性差,较难适应快速灵活的运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表现在记忆力上的的明显减退。
  3.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躯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将发生改变,尤其是脑的改变,再加上社会、家庭、政治地位、经济的变化以及各种因素的冲击,必然会引起心理方面的变化。
  衰老感是指个体面临正常生理衰老现象或退休、丧偶等生活事件而产生的“老不中用”的心理体验。衰老感是老年人一种自我心理感觉,与本人的健康状况,心理素质以及现实生活相关,衰老感一经产生,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精神老化,失去生活的愿望和积极性,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很大。
  空虚感是指个体在空闲状态下对时间高估,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老年人离退休以后,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如没有新的内容来充实,缺乏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就会感到百无聊赖,它往往给人带来寂寞、冷落、甚至被遗弃的体验。
  怀旧是老年人突出的特点,有时它几乎成了老年人的一种爱好,尤其体现在对旧事不忘,对老的道理和传统文化更加情有独锺。老年人退休后与外界联系减少会感觉与世隔绝,爱和子女唠叨过去的事情,由于年龄的差距子女大多难以理会,这样会影响老年人的自尊心,这些消极情绪对健康极为不利。
  4.太极拳对老年人生理的影响
  太极拳有着高超的技击艺术,有宝贵的医疗保健作用,它是一种把我国源远流长的拳术、导引术、吐纳术相结合,加以创新的祛病健身、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体育活动。在太极拳经典论著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话。
  老年人在练习太极拳时全身肌肉关节都要参加运动,使脊柱得到充分的锻炼。其次太极拳各个动作都要求走弧型,前后连贯,全身上下都有或大或小,若明若暗的圆的动作在连贯进行。因此,坚持太极拳练习能使肌肉结实,关节灵活,促进周围软组织和韧带保持旺盛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对延缓老年人肌肉功能衰退有明显的作用。加上其动作缓慢、虚实分明、步法稳健,整个练习过程中身体的重量由腿的虚实转换交替负担,这样下肢骨骼相对受力时间较长,久而久之骨骼强健有力,肌肉耐力和灵活性得到提高,对骨骼肌肉防止衰老有着积极的作用。
  太极拳重意不重力,在练习上以养生为主,与调息有关,扩大肺活动,提高吐故纳新的效果,太极拳所强调的是“深长匀净,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使腹部充实,提高腹式呼吸机能的持久性,改善肺通气,推动膈肌的运动,通过深长均匀的腹式呼吸还对肝、脾、胃起到不同程度的按摩作用,有利于对消化系统的提高。
  太极拳迈步轻灵如猫行,轻起轻落,虚实转换,在动作转换时,要单腿支撑,另一腿缓缓迈出,下肢肌肉处于缓慢而持久的半静力工作状态,这样长时间克服自身重量的练习可以发展腿部的力量和耐力,增加下肢骨支撑力,在习练太极拳时做如蹬脚、跌叉、下势雀地龙等动作时更加对柔韧性有明显的提高。
  太极拳练习中要求用“意”不用“力”,要求“心静体松,排除杂念”,由于太极拳有很多不同的单式构成,其中还有一定难度,还有一些动作要在要求很高的平衡中进行,所以大脑高度紧张,间接的对神经系统起到了锻炼,尤其套路较长的传统太极拳一整套下来就有多达600多个动作组成,所以无形中对习练者的记忆力进行了锻炼。
  5.太极拳对老年人心理的影响
  太极拳的锻炼,即可以直接促进身体的健康,又可以通过调节心理间接的增进人体健康,太极拳强调以意识引导动作,内外结合身心并练,使人进入无忧无虑、物我两忘的超然境界,故能消除疲劳,使人精神快乐,经常练习可以对人的性格情绪有一定的影响。
  衰老感使老年人受消极自我暗示的影响,加剧大脑功能的衰老甚至病变,从而产生短期记忆明显下降,临时遗忘显著。在态度和行为方面变得固执、怪僻,过度关注自身的生理变化,自我封闭。通过对太极拳的练习使老年人产生“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心态,在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通过对动作的学习、掌握、提高的过程,产生成就感,通过互相的观摩、交流起到对衰老感心理压力的减缓。

  老年人由于退休后赋闲在家,空余时间过多,时间不知如何打发,感到百无聊赖,加上生活圈子减小,社交频率降低,缺乏一定的交流,使人产生消极的情绪,有碍健康。通过太极拳的练习老年人产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又加上其具有保健价值所以老年人会利用其充裕的时间来对太极拳加以习练,加上太极拳的拳理、文化等博大精神,更会使老年人沉醉其中,另外太极拳大多在户外练习,优美的环境以及在练习中与其他拳友的交流,扩大社交圈子,结交朋友,使老年人真正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怀旧是老年人突出的心理特点,常常对过去的旧事情、旧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尤其表现在对传统的道理、文化情有独锺,太极拳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化,蕴涵的传统哲学,为人处世之道深得老年人青睐,另外老年人对过去的怀念可以通过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和同龄的甚至是有类似经历的老年人互相交流,从而对其情绪和心情产生好的影响。
  6.结论与建议
  太极拳是我国的国粹,它综合了各家拳法之长,结合导引吐纳,采用腹式呼吸,融合以阴阳为基础的经络学说,具有明显的保健养生功效,是最适合老年人群所习练的传统体育项目,通过经常性的练习太极拳对增进老年人健康,抗衰防病,使正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所面临的压力得到相应的缓解。
  参考文献:
  [1]刘茂盛太极拳与养生
  [2]燕侠太极拳老年人的精神乐园中华武术
  [3]马晨太极拳中华民族的瑰宝
  [4]马虹传统底架太极拳是最佳有氧运动项目
  [5]吴永霖浅谈太极拳中的呼吸方法传统国术
  [6]孙绪生对简化太极拳运动步态站立中期的分析
  [7]丘丕相练太极拳增强腿力
  [8]王宗岳太极拳论
  [9]马虹传统陈式太极拳的养生健身功能
  [10]不详从医学观点谈太极拳
  [11]吕少文北京体育大学老年人健身运动的综述
  [12]不详古典拳论养生解析
  [13]秦念阳发展柔韧素质涪陵师范学院学报涪陵师范学院2003年10月
  [14]刘宗梅体育锻炼中柔韧素质的重要性及其锻炼 承德医学院学报2002 第2期
  [15]许茹霞 浅谈柔韧素质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学校学报 2002年6月
  [16]张玲谈人体灵敏柔韧素质指标的测量 安徽体育科技1997年第2期
  [17]郑送波太极拳健身原理研究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18]丘丕相田学建论太极拳的普遍和谐价值观体育学刊 2005年5月第3期
  [19]邢树强太极拳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005年第2期
  [20]刘忠伟21世纪都市太极拳发展与现代社会亚健康 武术科学2005年3月第2期
  作者简介:
  周嵩山,男,1981年10月29日,籍贯:河北省冀州市,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武术教学与训练
  作者单位:河北体育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3750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