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复兴号,让我看到了梦想实现的样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7年6月,当复兴号列车通车的时候,我收到了一位亲历这一历史时刻的大学同学发来的信息,他说:“一瞬间好像在铁道线路上飞驰的就是当年实验室里的那个火车模型,我看到了梦想实现的样子。”这条信息几乎令我潸然泪下,时光跨越近三十年,我似乎听到姚老师用一口浓重的江浙方言那么认真地说:“总有一天,你会看到梦想实现的样子。”
  二十多年前的1989年,我们从全国各地走进了那所西北一隅的铁路院校,大学生活是从心底里挥之不去的因高考失利流落大西北的遗憾开始的,对于当时铁路院校清晨出早操晚上强制晚自习的半军事化管理,对于学校开设的满满的高中一样紧张的课程充满了抵触。作为铁道车辆专业的学生,我们在第二学期就开设了“铁道车辆工程”这门课程,那时,我对于这样的工科专业,对于这样的专业课程厌烦至极。直到带著一副用胶布缠着镜架的眼镜、瘦弱清爽的姚老师走进教室,翻开那本厚厚的教材,我才惊异地发现,这位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姚老师原来是这本全国铁道车辆专业大学教材的编撰者。
  姚老师双手拿起这本教材,告诉大家说:“这本书,你们要一直学到毕业,这门课程中间有四个小设计和一个大的毕业设计,这门课程要教会你们以后吃饭的本领。”姚老师像对待幼儿园的孩子一样让同学们拿出来一张纸,画出来自己心目中的火车车辆的样子,大家哄的一声都笑了起来,“火车啊,那还用画吗?就是那个火柴盒的样子啊!”姚老师用一口江浙方言声音不高咬字很重地说:“要有想象力啊,真的要有想象力的。”还是有男同学大大咧咧地说:“老师,我们将来都是要拎着小锤子修火车的,要什么想象力啊?”全班24名同学画出火车车辆的差不多有10人,除了几个中规中矩的火柴盒一样的造型,也有我和另外几位男同学画出来的动画片里日本新干线里的子弹火车。那时候,即便我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也会觉得这样的火车离我们的距离似乎就像距离太空一样的遥远。
  姚老师在讲台上举起我那张完全按照漫画风格画出来的图纸,几乎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给我们描述一辆通往未来的火车,他讲得那么投入,那么认真,让我那些对未来的期待就是拎着小锤子修火车的同学们几乎都鸦雀无声,在遥远的1987年,在我们灰暗贫瘠、缺乏想象力的少年时期,在我们关于未来没有职业设想没有前途愿景的专业第一课,姚老师让我们看到的是一辆辆充满了奇思妙想、充满了不可思议的科技含量的未来的火车,让我们看到的是正在运行的德国磁悬浮列车、日本子弹火车。姚老师就在那些枯燥的车辆轮对和轴距等冰冷的专业术语之间打开了我们这些铁道车辆专业的学生们看世界的窗口,作为一位师者,他成功地把我们引导到了学术的轨道上,他慢悠悠地说:“在这条专业的道路上你们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要看到梦想实现的样子,三十年或者五十年甚至一百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图纸你的小锤子一定会让火车变得越来越快。”
  真正开始课程学习的时候,才会知道这样枯燥的专业有多难,这样一位几乎像一本铁路大百科全书一样的老师有多么认真和严厉,这样一位把梦想当作使命的学者有多么执着的追求。每堂课,教材可能翻过去的只有一页,我们的笔记却有十几页,几乎每个同学的手里都握着尺子、橡皮和铅笔,随时都会把一张已经完成的图纸擦掉重画。就是在这样沉重的课业负担中,我们迎来了第一次为期一周的车辆工程设计周,全班24名同学分为四个小组,每组同学共同完成一份设计图纸。这样的课程安排就像工作20多年后的今天迎来了国庆小长假般令我兴奋不已,我把这样的设计完全托付给了一位学霸,给自己安排了一次出游。在小组作业讲评的课堂上,姚老师把我们组的设计方案评为优秀,把我的成绩记为零分。我哭着去找姚老师,我一遍遍和姚老师描述我的努力和认真,我希望姚老师能原谅我这么一点点的小任性。我甚至搬来班主任老师和班长一起去找姚老师,姚老师丝毫不为所动,我0分的成绩就那么清晰地记录了下来。就是这个0分,让我和班里所有的同学不敢再有丝毫的懈怠,我必须全力以赴拿到好成绩才能保证最后的平均成绩,我的同学们因为我领教了传说中姚老师的严厉。这个专业这个班级的同学几乎成了学校里最刻苦的一群同学,除了上课,我们的业余时间几乎都待在车辆工程专业的沙盘实验室里。
  多年之后,我们重新回忆起大学生活,这个实验室承载了我们那么多美好的记忆。留学归来姚老师把自己的才华和梦想都投入到了教学车辆专业的教学中来,他亲手建立起来的几乎是全国铁路院校第一座、最有艺术气息的模拟铁道运输沙盘实验室,在那座大型的沙盘里,有途经沙漠高原、寒地冻土各种地形地貌的铁道线路,那些运行在铁道线路上的火车模型有各种可以变形的、可以随意组装编组数量和载重的车体,甚至车站的站舍和绿化都是精心设计的。这个实验室经常会有其他专业的同学来测试一些数据,准确地说,这个沙盘实验室就是一条成熟运行的京哈线。作为车辆专业的学生,我们就是在这个实验室里体会到了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五大体系协同作战,才会有铁路大动脉的畅通无阻。
  就是在这样的紧张忙碌中,班级里24名同学都以优秀的成绩完成了两年半的大学专科车辆工程专业的学习,我们告别了令我们无比敬重、无比惧怕的姚老师,告别了大西北的母校,奔赴了各自的工作岗位。
  真正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才知道姚老师最初告诫我们“坚持专业”的道路有多苦。我的同学们有的走进了车辆厂组装车辆的流水线,有的走进了满手油污拎着小锤子的检修工人的行列,设计和梦想遥远得无从提起。
  10年后的同学聚会,我的那些散落在千里铁道线上的同学几乎都成了车辆专业技术骨干人才,无论是在工厂还是行车部门,同学们扎实的技术功底几乎赢得了所有同行业的口碑,在专业领域的坚持和执着,让他们的事业道路踏实有序。回到学校的我们和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姚老师一起在沙盘实验室合影留念,古稀之年的姚老师使劲握着我们的手,说出来的话依然是要坚持和努力。
  20年后的同学聚会,我的那些在专业领域坚持下来的同学们和我们的铁路、我们国家一起经历了中国高铁从无到有,经历了车辆技术的引进改装到自主研发,那个曾经认定了自己要拎着锤子修一辈子火车的同学,他带领着他的团队全程参与了第一条动车组的运行测试。聚会时他带着一辆自己亲手制作的、镌刻了我们全班同学名字的动车组模型送给了母校,送给了以姚老师名字命名的实验室,在那个沙盘实验室里我们这些人到中年的学生鞠躬落泪,我们多想告诉姚老师,我们依然坚持在这条专业的道路上,辛苦却又充满希望,无助却又充满力量,仰望星空,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实现老人家当初描绘的梦想,我们的国家仅仅用了10年的时间,我们幸运地承载了几代人的梦想,奔跑在这条充满希望的路上。
  2018年,我的同学带着儿子乘坐复兴号,从济南西站上车,一路向西,直到西北边陲我的母校,作为铁路人的后代,父子俩成为跨越29年时光的校友。我的同学一遍遍和儿子讲述我们大学里的第一课,讲述我的0分作业,讲述姚老师的沙盘实验室。
  我和我的同学们都期待,有一天,我们乘坐复兴号回到母校,回到姚老师的实验室,我们要告诉姚老师,我们在努力奔跑的路上,幸运地看到了梦想实现的样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5/view-144676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