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3~8岁儿童自尊发展特点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丽华 杨丽珠

  摘要采用自编的《3~8岁儿童自尊教师评定量表》,探讨了3~8岁儿童自尊发展的年龄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3~8岁儿童的自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4岁和7岁可能是儿童自尊发展的转折年龄;(2)3~8岁儿童自尊发展存在非常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自尊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关键词儿童,自尊,发展特点。
  分类号B844.1
  
  1问题的提出
  
  自尊是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评价和体验。近年来,儿童自尊的发展及其相关课题的研究已成为倍受教育心理学界与发展心理学界关注的研究领域。研究儿童自尊发展,可预测儿童以后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发展,以便为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目标的确立以及儿童自尊的培养提供心理科学的依据。目前,对于自尊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龄和性别两方面。近年来,我国心理学家分别对幼儿[1,2]、小学[3]、中学[4~7]和大学[8~10]学生的自尊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自尊萌芽于3岁左右,稳定于学龄初期,发展于青春期。国外研究也发现[11],在儿童阶段自尊稳定性较低,在青少年和成年期它呈不断增长趋势,在中年和老年阶段呈下降态势。而自尊发展的性别特点是一个正在争论的问题。国外研究者的争论主要集中在有无差异上,一部分研究认为自尊无性别差异;一部分研究认为自尊存在性别差异[12~14];而大多数研究则表明,自尊在整体上没有性别差异,但在个别因素上差异显著。我国学者多支持第三种观点。总之,我国虽然有一些关于幼儿、小学生和少年儿童自尊发展的研究,但尚未见到系统探讨3~8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而且,我们通过查阅资料也发现,国外对自尊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成人阶段,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与幼儿自尊尚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
  
  2研究方法
  
  2.1被试选择
  从大连市两所幼儿园和两所小学随机抽取3~8岁儿童700名,其中3岁110名,4岁121名,5岁109名,6岁120名,7岁120名,8岁120名。男生合计356名,女生合计344名。参加评定的教师共37名。
  
  2.2 测量工具
  采用自编的《3~8岁儿童自尊教师评定量表》作为测评工具[15]。综合以往对自尊定义的研究,把自尊定义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评价与体验。经过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3~8岁儿童自尊结构是由重要感、外表感、自我胜任感三个维度构成。问卷共由22个题目组成,重要感包括8个题目,外表感包括5个题目,自我胜任感包括9个题目。又分别对自尊的三个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操作性定义。重要感是指儿童在心理上渴望得到他人的注意、接纳或接受、支持、喜欢,他就通过言语、身体姿态、面部表情等方式来展示自己,从而获得他人肯定的情感体验。外表感是指从身体外表及其长相或穿衣打扮等方面获得的一种自我价值感体验。自我胜任感是指儿童在游戏、体育、学习、交往等活动中,通过表现出成功的行为和能力,获得了他人对其学业、体育活动等方面能力的赞许,以此证明自己是个成功者,从而获得一种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体验。
  对本研究得到的问卷进行了信度检验。总问卷的同质信度、分半信度、评分者信度、再测信度分别为0.94、0.89、0.90、0.75,均达到了可接受的标准,说明问卷是可靠的,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在进行实际研究时,让教师和家长同时对儿童自尊发展水平进行评定,以家长评定结果作为教师评定的效度指标,结果表明,儿童自尊的教师评定与家长评定存在较高相关(r=0.83),这证明了教师评定问卷的有效性与合理性。问卷共有22个题目,采用5级评分,即“5”表示非常符合,“4”表示基本符合,“3”表示不太肯定,“2”表示有些不符合,“1”表示非常不符合。
  
  2.3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3研究结果
  
  3.13~8岁儿童自尊的年龄差异
  为了探讨儿童自尊发展的具体情况,对儿童自尊的总体年龄差异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自尊量表的总分以4岁儿童为最高,4岁以后下降,至7岁为最低,8岁儿童又上升。对儿童自尊总分进行方差分析发现,各年龄组间的差别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对每一个维度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了自我胜任感这一维度外,重要感和外表感的年龄差别也达到了显著和极其显著的水平。
  对儿童自尊总分进行多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岁与3岁(t=4.6702,p=0.014)、4岁与6岁(t=5.7369,p=0.002)、4岁与7岁(t=7.5369,p=0.000)、4岁和8岁(t=4.2786,p=0.022)、5岁和7岁(t=4.7924,p=0.012)之间差异显著。分别对重要感和外表感两个维度进行了多重比较分析,结果也发现,差异主要表现在4岁和7岁两个年龄段上。从自尊发展的年龄趋势来看,儿童自尊总体差异也主要表现在4岁和7岁两个年龄上,这表明在儿童自尊发展中,4岁和7岁可能是儿童自尊发展的转折年龄。
  
  3.23~8岁儿童自尊发展的性别差异
  对男、女生在总分和各维度上的得分进行了比较,结果见表2。
  
  从表2可知,儿童自尊评定量表总分性别差异非常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从各维度来看,外表感与自我胜任感的性别差异均显著,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而在重要感上,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
  
  4讨论
  
  4.13~8岁儿童自尊发展的年龄特点
  本研究发现,3~8岁儿童自尊的整体发展呈现出非常显著的年龄差异,且这种发展并不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3~8岁儿童自尊发展的年龄特征是,3~4岁呈上升趋势,4~7岁呈下降趋势,7~8岁又呈上升趋势。
  3~8岁儿童自尊之所以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身体、认知能力、尤其是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以及同伴交往范围、交往关系的扩大,再加上幼儿园与小学的知识学习,使得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也带动了儿童自尊的整体发展。
  4岁是幼儿自尊发展的一个转折年龄,这与以往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关于幼儿自我情绪体验发生转折年龄在4岁有关,也可能与幼儿自我评价开始发生转折的年龄在3.5~4岁有关。自尊作为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出现的年龄也在4岁左右[2]。另外,儿童自尊发展在4岁达到最高水平,主要与幼儿自我评价能力有关。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正处于他律阶段向自律阶段转化,但真正达到自律阶段是在儿童入学以后。可以说,在幼儿阶段,成年人对于幼儿的评价影响了幼儿自尊的获得。我们在幼儿园的调查研究中也发现,由自我胜任感获得的自尊在3~4岁之间发展显著,主要是因为幼儿园老师在对幼儿能力发展进行评价时采用了不同的比较方式,对小班和中班儿童主要以纵向比较为主,评价大班儿童时,老师或家长则以横向比较为主。横向比较的结果是成人会忽略幼儿自身的进步,只看到与别人的差距和不足。幼儿在这种氛围下获得的自尊体验及发展水平就会降低。所以,4岁是儿童自尊发展水平的最高峰,4~5岁可能是3~8岁儿童自尊发展的第一个转折期。

  3~8岁儿童自尊发展的第二个关键年龄可能是7岁,7~8岁也是转折期,而且,7岁是儿童自尊发展水平最低的年龄。一个重要原因是环境的变化以及由此导致的主导活动的改变。儿童进入小学后,他们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形式,并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与学前儿童的游戏相比,学生的学习不仅具有较强的社会性、目的性和系统性,而且还有了更大的强制性。但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还具有明显的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所以,这种发展变化所带来的挑战不是每个儿童都能适应得了的。而在其中的不适应时期,学生必然会对自我价值产生消极的评价和体验,从而导致其自尊水平的下降。实质上,这是一种学习上的不适应性导致的结果。日常观察研究也发现,小学生最害怕的还是学业上的失败,学业压力及其焦虑等不良情绪,会造成小学生心理上的紊乱,结果就会出现学校恐怖症。
  
  4.23~8岁儿童自尊发展的性别差异特点
  本研究发现,3~8岁儿童自尊整体发展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除重要感维度外,男、女学生在自我胜任感上差异显著,尤其是外表感的性别差异极其显著。同时,女生在自尊整体以及各维度的得分上均高于男生。
  3~8岁儿童自尊发展之所以出现性别差异,主要因为在儿童社会化发展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都对儿童赋予了文化所规定的不同的性别对待。父母以及幼儿园、小学的教师都积极鼓励和强化孩子以适合性别的方式行动,并对孩子进行性别角色行为指导,这就造成了儿童在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上的性别差异性。比如,幼儿园和小学老师一般都是女性,她们强调安静、顺从和被动性等具有女性特点的行为。而吵闹、顽皮、竞争性、独立性等适合于男孩的行为则不受老师的赞许和鼓励。由于女生听话、顺从以及学习成绩较男生好,所以,她们就比男生更多地得到老师和父母的赞许、鼓励,使得女生身上出现了较多的“罗森塔尔效应”,自我评价水平也较男生高,造成她们自尊整体发展水平以及各维度发展水平明显高于男生。这也验证了以往研究的结果,即5~6岁左右的女孩自我体验比男孩强[16]。
  至于男、女生在外表感上的性别差异极为显著,这说明外表感既是3~8岁儿童自尊发展中最不稳定的因素,也是影响儿童自尊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Harter指出[17~19],身体外表或容貌不仅是影响小学儿童自尊的最重要的因素,而且,也是影响整个年龄阶段个体自尊的重要因素。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关于身体外表的自尊是幼儿期儿童美感发展的体现。比如,幼儿喜欢漂亮的服装以及相貌漂亮的小朋友,而不喜欢形状丑恶的任何事物。进入小学后,对身体外表的重视依然伴随着儿童成长,以往的研究也发现,小学低年级学生把对自己身体健康、身体形象的关注作为他们的主导需要;学生的容貌依然是影响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期望的一个重要因素[20]。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文化对个体外表过于重视的结果。比如,电影、电视明星、各种广告中的男女主角都有着漂亮外表,而且,他们也被塑造成有智慧、友善、真诚、有魅力的代表人物。再加上一些公司、企业在招聘时过于注重应聘人员的外表与身体形象。这都会促使家长和老师内化这种社会偏见,并通过自身的影响使得儿童也过分关注自身形象与外表。实际上,身体外表并不能对自尊产生直接的影响,但个体对其身体外表的感受则会影响他们的自尊。对此,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儿童克服因体型及容貌不佳而造成的对自尊心的伤害。
  
  5结论
  
  (1)3~8岁儿童自尊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4岁和7岁是儿童自尊发展的转折年龄,4~5岁、7~8岁是儿童自尊发展的两个转折阶段。
  (2)3~8岁儿童自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自尊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参考文献
   1 Li Changmin, Liu Banghui. An investig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elf-esteem and inferiority in preschoolers. I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in Bei Jing University,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AFRI-ASIAN Psychological Congress, Bei Jing: Bei Jing University Press, 1993. 308~311
   2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 243~244, 316, 388
   3 程学超, 谷传华. 母亲行为与小学儿童自尊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17(4): 23~27
   4 张文新. 初中学生自尊特点的初步研究. 心理科学, 1997, 20(6): 504~508
   5 魏运华. 少年儿童的自尊发展与人格建构. 社会心理科学, 1998, (1): 8~14
   6 程乐华, 曾细花. 青少年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16(1): 12~18
   7 宋剑辉, 郭德俊.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培养. 心理科学, 1998, 21(3): 277~278
   8 杨雄, 黄希庭. 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特点的初步研究. 心理科学, 1999, 22(6): 484~487
   9 顾海根. 师范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 心理科学, 2002, 25(2): 217~218
  10 李虹. 大学生自尊状况的调查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 1(2): 133~136
  11 Trzesniewski K H, Donnellan M B, Robins R W. Stability of self-esteem across the life sp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3, 84(1): 205~220
  12 Muris P, Meesters C, Fijen P. The self-perception profile for children: Further evidence for its factor structur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03, 35(8): 1791~1802
  13 Burnett P C. Gender and grade differences in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s descriptive and evaluative self-statements and self-esteem.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1996, 17:159~170
  14 Kling K C, Hyde J S, Showers C J.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esteem: A meta-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9, 125(4): 470~500
  15 张丽华. 3~9岁儿童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博士论文, 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04
  16 杨丽珠. 幼儿个性发展与教育. 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3. 141
  17 Josephs R A, Tafarodi R W, Markus H R. Gender and self-esteem.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2, 63(3): 391~402
  18 Shaffer D R. 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4th ed.) California: Wadsworth,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2000, 172~178
  19 Liebert R M, Liebert L L. Liebert and Spiegler′s Personality: Strategies and Issues. (8th ed.) California: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Pacific Grove, 1998, 459~464
  20 Freeman W H. Self as narrative: The place of life history in studying the life span. In: Thomas M. Richard(Ed.), The Self. NY: Stati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2, 15~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34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