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海市某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丹华 陶丽娜 李 佳

  现代健康教育提倡患者对治疗和健康管理主动参与,注重患者长期自我管理信念的建立和自我管理技能的提高……为此,我们尝试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旨在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在调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方面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虹口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400例已确诊的非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愿意合作者作为干预组。其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均>45岁。另选取与上述对象年龄(相差±2岁)、文化程度、病程、饮食习惯等基本特征相似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除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外,干预组加以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加以集中授课式健康教育讲座。
  
  1.2 方法
  将干预组患者随机分成4个团体心理辅导小组,每小组10名患者。由2名从事糖尿病防治工作5年以上,并且同时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和经验的医生作为团体心理辅导小组的组织者,按照预先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和内容,采用专题讨论、示范、角色扮演等方法,每周每小组组织团体心理辅导活动1次,持续2个月。对照组患者每周接受1次集中授课式的健康教育讲座,持续2个月。
  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健康教育包括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饮食与运动治疗、心理调节、药物治疗以及预防并发症等基本内容,以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糖尿病防治知识读本》为蓝本。
  在干预期间,每周采用自动生化仪监测空腹血糖值(FBG),并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干预前后糖基化血红蛋白值(GHbA1c)的变化情况。
  
  1.3 团体心理辅导
  1.3.1 前期准备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准备期,患者(小组成员)要先填写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治疗经历、血糖控制情况、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对疾病的看法、迫切需要获得哪些知识等。之后组织者要与患者(小组成员)进行1次面谈,交谈的内容包括组织者将开展活动的目的、参加活动的最佳时间等告诉患者,询问患者关于糖尿病感到最困惑的是什么,并鼓励患者完成团体心理辅导的全过程。
  1.3.2 活动场地房间面积20 cm2,保证安静、舒适、整洁,房间的一侧有电脑和投影设备便于组织者讲解。组织者和小组成员们呈圆圈形围坐在一起,以彼此既感到舒适又方便相互交流的距离为度,圆圈中间不放置桌椅。
  1.3.3 团体心理辅导过程 糖尿病患者的团体心理辅导一般经历3个阶段,即开始阶段、中间阶段、结束阶段。每周活动1次,每次不超过1.5 h。
  在开始阶段,组织者带领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团体辅导的内容和议程的决定。首先组织者要促使小组成员尽快熟悉,建立彼此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激发小组成员参与的愿望。这一阶段的目标包括轮流自我介绍;共同讨论整个活动过程中所要学习的健康教育内容;设想整个小组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规定每次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制定共同遵守的活动规则。活动次数为1次。
  
  在中间阶段的各次活动中,组织者不但要带领小组成员们学习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还要促使大家进行讨论、交流感受,然后再给予讲解、归纳和总结。本阶段重点在于边学习糖尿病知识边讨论,有些患者在长期的患病过程中,已经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又因为各种原因深感困惑难以理解而无法遵从,讨论和交流能促使小组成员提高领悟能力。随着学习的深入,成员之间相互理解、支持和鼓励,信任感和亲密感增加,学习的热情随之提高。每次活动结束时发放学习材料并留家庭作业。活动次数共6次。
  结束阶段是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阶段,也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过程。小组成员共同讨论自己对糖尿病认识的转变,以及今后怎样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并相互提出希望和嘱托,为今后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做好准备。团体心理辅导至此基本结束。活动次数为1次。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干预组40人,男16人,女24人,平均年龄为(71.70±8.25)岁,病程为(8.45±5.17)年。对照组40人,男13人,女27人,平均年龄为(71.43±9.19)岁,病程为(8.13±5.44)年。两样本经t检验和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 干预前后血糖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低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3 饮食控制和规律用药情况
  经团体心理辅导后,患者的不合理饮食、凭感觉估计血糖高低擅自增减药物等情况有所改善(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代谢性疾病,在缺乏情感支持和定期鼓励的情况下,患者容易丧失信心,无法坚持正确的治疗方案。糖尿病团体心理辅导这种健康教育模式,一改以往社区常用的单向传递健康教育内容的说教式、指导式的模式,鼓励发挥患者的积极主动性,更多地自由互动,相互获得情感支持和鼓励。本文结果显示,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正确看待和接受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坚持饮食控制和规律用药,从而改善临床化验指标。其特点在于传递健康教育信息与促进情感交流相结合。
  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接受事物的能力等方面有诸多差异,因此每个团体心理辅导小组的构成具有独特性,这就要求组织者要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调整活动内容和进度,做到有针对性。比如在有的小组中,成员们因为对高血糖的恐惧心理而过度限制饮食。组织者就从糖、蛋白质、脂肪对人体的益处讲解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从而使他们接受平衡膳食的观点。有的小组格外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质疑降糖药物治疗,甚至使用保健品或黄连素代替降糖药物。组织者利用2次活动带领成员们一起学习降糖药物种类、作用机理、联合用药、不良反应以及中药降糖作用等,通过提供充足的信息来减轻小组成员对药物的恐惧心理,从而实现规范用药的目标。
  团体心理辅导过程可满足糖尿病患者的自尊感和归属感的需要。自尊感和归属感是深层次人际交往的需要。在团体心理辅导小组中,各成员有充分的时间表达各自对疾病的感受,有机会听到与自己类似的观点和忧虑,能有效降低孤独感、减轻焦虑情绪。还能通过互相理解、支持和安慰,形成信任、承诺和真诚关怀的关系,有助于产生积极、乐观、有信心、有尊严的心态,表现在较高的出勤率、参与度,以及对小组活动规则的遵守方面。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笔者发现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既担心病情不断发展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又担心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会影响肝肾功能,同时伴有自责、内疚、无助、抱怨、恐惧、多疑等多重不良情绪,甚至疑虑医生的处方用药。在这些复杂的感受影响下,即使是正确的知识也经常不能完全理解,更难以分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错误信息。因此,糖尿病患者更需要健康教育、情感支持和鼓励相结合的模式,来获得克服疾病的信心。
  使用放松技术可有效减轻心理压力。在团体心理辅导小组活动过程中,组织者在每次活动开始之前带领成员们一起做10 min的放松训练,这样有助于抵御焦虑状态,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563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