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上海市长宁区2005―2007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00051)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2008年4月我国部分地区发生手足口病暴发疫情,长宁区为上海市商贸中心城区,常有大批流动人口来沪,容易造成传播扩散机会。为了解本区手足口病流行趋势和特征,现对2005-2007年辖区手足口病疫情进行分析,为制定合理的控制策略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流行病学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2005―2007年网络直报疫情信息,现住长宁区上海市户籍人口和由本区医院传报的外来人口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病例。人口资料为2005、2006、2007年年中长宁区沪籍人口数和公安局备案的外来人口数。
  1.2质量控制
  社区全科团队对网络直报居住在辖区内手足口病病例开展病家访视,结案后上交结案单,疾控中心随机抽取10%进行质控,符合率100%。
  1.3统计方法
  将国家疾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中相关数据导入Excel 200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疫情基本情况
  上海市从2005年对手足口病实施网络报告,至2007年本区疫情为694例,疫情一直处于较低水平,2007年疫情有所上升,但未发生集聚性发病事件;3年中外来人口发病率一直高于本地人口,其中本地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23.75/10万,外来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72.77/10万,见表1。
  表1、2005―2007手足口病发病率(/10万)
  
  2.2流行病学特征
  2.2.1 季节分布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有明显的季节性,疫情从3月开始上升,6月达到高峰,其中5―7月疫情数占全年总疫情53.75%,7月开始下降,8月高峰结束,见图1。
  
  2.2.2地区分布本地人口发病率较高的为新泾镇、仙霞、程桥、周桥、北新泾,外来人口发病率较高的为新泾镇、北新泾、仙霞、周桥、新华街道;而新泾镇、北新泾街道外来人口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口发病率(表2)。
  表2 2005―2007年手足口病地区发病率(/10万)
  
  2.2.3 人群分布户籍分布:上海市户籍439例,外省籍或外籍255例。年龄分布:年龄最小为2个月外籍儿童,最大为本地居民45岁男性,工人;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占总疫情90.21%(626/694),且以2-5岁为主,占总疫情72.34%(502/694),少年儿童和成人发病较少,10岁以下年龄儿童发病分布曲线,见图2。
  
  6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发病情况:对6岁以下各年龄组发病情况作深入分析发现,结果2-5岁年龄儿童发病率最高,除本地人口6岁学前班儿童发病率高于外来人口外,其它各年龄组外来人口发病率均高于本地人口发病率,见表3。
  表3 2005―2007年 6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1/10万)
  
  性别分布:男性发病(245)高于女性(194),男女之比为1.26:1。职业分布:幼托、散居儿童占病例总数的90.77%,幼托与散居儿童发病之比为2.46:1;其次为学生,占6.92%,这与年龄分布结果相一致;幼托儿童、学生发病数所占比例本地人口高于外来人口,散居儿童发病数所占比例外来人口高于本地人口,外来人口中托幼儿童与散居儿童发病所占比例接近,见表4。
  表4、2005-2007年手足口病病例职业分布
  
  3 讨论
  
  手足口病从2005年纳入监测进行报告,由于此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病人症状一般轻微,无明确规范要求相关人员及部门对此病还不够病重视,据国外观察报告,在人群中,每隔2~3年流行一次,主要是非流行期间新生儿出世,易感者逐渐积累,达到一定数量时,便为新的流行提供了先决条件[1],病例报告也随之增多。
  外来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地人口,主要是由于新泾镇、北新泾街道同属北新泾社区,此处居住的外来人口经济收入相对较低,生活、居住的环境卫生条件较差,此病传播途径易实现,无有效疫苗,易发生感染。住在新泾镇、北新泾、程桥等地区的本地人口居,一般生活、居住环境卫生条件相对较好,病例多为幼托儿童,可以认为是幼托内密切接触感染所致。
  病例的地区分布也呈现出与城乡结合部相邻的街道或外来人口多的地区发病较高的特点。
  发病人群以2-5岁儿童为主,本地人口托幼儿童病例多于散居儿童,这与本地适龄儿童大多已进入托幼园所,增加了儿童间密切接触感染的机会,而散居儿童一般由专人看管(独居)感染机会相对较少有关,这也符合此病流行特点;外来人口托幼儿童与散居儿童发病比例接近,这与外来人口中的散居儿童是经常在一起群体玩耍和幼托儿童间玩耍性质是一样的。
  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可能与男孩喜好活动,相互接触密切有关[2]。
  以国家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预检分诊流程,设立专门诊室,落实各项消毒、隔离措施,避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医务人员手足口病的诊治水平和鉴别诊断能力,防止漏诊、避免错诊;传染病报告信息要完整准确,尤其是入托单位、家庭地址等重要信息的准确,以便有关部门进行疫情分析,采取有效控制干预措施。
  托幼机构及小学等应加强晨检制度[3、4],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控制传染源;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每日对儿童用品用具、生活环境物表进行清洗消毒以切断传播途径;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良习惯以达到从根本上保护易感者的目的。
  对外来人口居住较多的城乡结合部、外来人口居住集聚等重点地区要利用各种健康教育手段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强化居民防病意识,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和水平。防止成人隐性感染传播扩散使儿童患病;搞好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卫生资源投入,改善居民居住环境卫生的低收入家庭居住条件,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加强疾病监测、开展危险因素分析、进行易感人群健康干预,根据病毒对喜好潮湿对干燥和紫外线敏感特性,上海梅雨季节为防病重点季节。
  
  4 参考文献
  [1]何家鑫,沈晓娜.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及其防治[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1,7(3):22-24.
  [2]陈德颖,林向利,杨正辉,等. 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手足口病监测报告[J].疾病监测,2006,21(8):435-436.
  [3]张予平.2000―2006年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校医,2007,06:731-73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S].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563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