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讨献血过程中和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原因及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全年在山西省晋中市中心血站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276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献血中和献血后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献血不良发生率为1.1%,其中心理因素占65.2%,空腹发生率为10%,疲劳、睡眠不足、身体不适发生率为13%,环境、气温不适发生率为7.6%,其他为4.2%;结论:心理因素是出现献血不良反应的首要因素,其次为疲劳、睡眠不足、空腹等;提高征询人员的问诊效率,加强对献血者的护理和人文关怀可以有效地避免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献血;献血不良反应;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597X(2015)21-0003-01
  在日常采血工作中,个别献血者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在献血过程中或者献血后发生不良反应,虽然症状持续时间不长,但是影响很大。献血不良反应,除了给献血者带来痛苦外,还会给在献血场所的其他献血者带来恐慌。尽管定期适量献血有益身心健康,但在献血过程中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不仅会影响献血者个人的身体状况,而且还会对献血工作进一步开展起到负面作用,因此,积极寻求原因,并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献血工作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
  1 资料和方法
  调查对象:选择2014年全年在山西省晋中市血站、献血屋、献血车献血的献血者,共24502人。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工作人员对每位献血者进行体检后采血,采血量为200ml或400ml。其中,共有276人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
  方法:对2014年年度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献血者进行现场处置、电话跟踪及对献血反应记录单进行综合分析。
  献血反应症状:头晕、出汗、恶心、面色苍白、心悸、胸闷、四肢冰冷、心率降低、意识丧失、惊厥及大小便失禁等,具有上述症状之一即为献血不良反应。
  2 结果
  24502例献血者中276人发生献血不良,发生率为1.1%。
  其中,心理因素占180人,发生率为65.2%;空腹为28人,发生率为10%;疲劳、睡眠不足、身体不适为36例,发生率为13%;环境、气温不适等为21人,发生率为7.6%;其他如晕针、晕血等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
  3 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心理因素是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最首要因素。心理因素主要是献血者对献血知识了解不多,对献血有疑惑或者恐惧心理,心理紧张超过了个人忍受限度后人体发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从而出现献血反应。
  空腹献血导致体内血容量减少,发生一过性低血糖,出现献血不良反应。
  疲劳、睡眠不足时献血,此时机体处于应激状态,献血后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出现短暂血管扩张,脑血容量下降,出现头晕、意识丧失、惊厥及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献血环境不理想,献血体位不舒适,献血后站立时间太长,工作人员服务欠佳,工作人员采血技术不够娴熟,献血者等候时间太长等都会引起献血不良反应。
  4 讨论
  心理因素是最主要、最常见的引起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见于初次献血者。献血过程中因为恐惧、紧张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交感末梢心儿茶酚胺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加,激活心脏传达系统出现心率增加,心排血增加,使颈动脉和主动脉弓的压力感受器收到冲动,通过神经反射作用引起迷走副交感什么传出冲动增加,造成心脏传导减慢、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下降,致使外周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献血不良反应。
  5 结论
  加大献血宣传力度,使更多献血者在献血前能充分了解献血常识,从而减少献血时心理负担;改善献血环境,提供宽敞、明亮、温馨舒适的献血环境;提高采血人员素质,加强对献血者的护理和人文关怀;提高征询人员的问诊效率,同时对空腹献血者提前提供高糖饮料、适量食品,避免空腹献血。通过以上措施,都可以有效避免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晓蓉.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和预防处置措施.中国医药指南.2011.03.32
  [2]陈玉娟.不同环境献血造成不良反应的情况分析及护理〔J〕吉林医学2011.03.(32).16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16466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