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1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均对症治疗, 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经治疗, 显效41.1%, 有效44.6%, 死亡14.3%, 总有效率85.7%。结论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多种临床表现, 症状严重, 死亡率高, 应提高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知识认知程度, 分析临床资料, 予以积极检查、诊断、治疗, 增加其生存率。
  【关键词】 心肌梗死;不典型;急性;特点;治疗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临床中存在极高死亡率, 因为临床检测结果与很多疾病存在较高相似性, 所以治疗时极易出现误诊现象。临床表现症状中,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较为快速发作现象, 若未予以及时治疗极易引发死亡情况, 第一次治疗后24 h需对患者予以密切关注, 观察患者机体各类指标情况, 防止再次发作。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群体主要在老年患者中, 因为患者机体功能逐渐降低, 检查时有可能出现多种疾病, 导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无法得到较为有效确诊, 极易出现误诊情况。本文选取11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分析其临床资料,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12例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男64例, 女48例;年龄50~80岁, 平均年龄为(66.2±3.4)岁。入院时患者均予以心电图动态检查及心肌酶学检查并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无典型性胸痛症状, 心律失常患者36例, 心力衰竭症状者34例, 心源性休克者30例, 肾功能衰竭者12例。患者具有胸闷、呕吐、突发晕厥等症状。患者基础性病变主要为:并发Ⅱ型糖尿病患者10例, 高血压患者32例, 脑梗死患者12例, 肺心疾病8例, 高脂血症患者4例。4例患者误诊成消化道溃疡, 误诊为胃炎者4例, 误诊作支气管哮喘者13例, 急性胆囊炎患者7例, 牙周炎患者4例, 误诊率达到30.4%。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实施心电监护、吸氧、低分子肝素钙抗凝、血压测量、予以氯吡格雷防止血小板聚集, 止痛, 给以拜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调脂等进行治疗。患有高血压及高血糖者则需对症治疗;并发心源性休克症状、心力衰竭症状、心律失常患者予以对相治疗;患者病情未诊断时, 检测患者心肌酶改变, 心电图情况, 实施积极对症疗法, 病情确诊后按照对应措施予以治疗。可以承受静脉溶栓法患者予以尿激酶静脉溶栓, 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则予以临时起搏器进行治疗。患者在治疗时间安排上则按照患者实际病情确定, 均予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进行治疗。
  1. 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劳累是不会导致心绞痛症状, 发作次数降低≥80%, 心电图ST-T恢复至正常范围;有效:患者发作次数降低50%~80%, 静息情况下ST段降低治疗后恢复>1.5 mm, T波直立状态;无效: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降低<50%, 心电图未得到改善或直接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在本文选取的112例患者中显效者46例(41.1%), 有效者50例(44.6%), 死亡人数16例(14.3%), 总有效率85.7%。
  3 讨论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讲不无较高比例, 但临床检查时, 此类疾病存在较为困难诊断。患者产生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时往往具有较高年龄, 人体自身机能出现老化现象, 而且患者往往出现其他类型并发症及其他病变病。大部分患者往往都存在其他疾病, 例如上消化道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及呼吸道疾病等, 此类病变在常规检查时其临床症状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存在较高相似性, 例如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症状, 临床检查时一出现误诊情况[1]。
  心肌梗死大部分因冠状动脉出现闭塞而产生的, 有的心肌由于血流中断出现极为严重持续性缺血现象或直接坏死情况。并无典型性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症状在临床中也较为多见, 而且其发生几率因年龄增长而有上升趋势。尤其在并发糖尿病、脑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病, 患者年龄超过80岁时。有研究发现, 超过60岁老年心肌梗死中出现再梗现象达到59.4%, 此情况在临床中往往极少报告被诊断出再梗现象。分析其原因, 老年患者痛觉交感神经纤维出现退行性变存在一定关系, 老年患者多次心肌梗死使得病灶区神经末梢遭受破坏或并发其他内科病变, 例如糖尿病会使得神经系统出现病变无法使痛觉顺利传入, 增加痛阈, 在心梗发作时无法较显著感知到疼痛。而且面积小时, 心肌梗死能够释放出致痛物质量低, 无法产生疼痛感, 此也是导致心肌梗死无典型性发作因素。心肌长期供血不足导致代偿性侧支循环出现, 神经长期缺血使得疼痛敏感度减少。老年患者存在多种并发疾病, 即便急性心梗出现疼痛感, 也极易受到其他疾病所产生疼痛感掩盖[2]。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身存在的症状及体征特点均无明显典型性, 若临床医生在检查过程中并未存在足够重视及认知感, 极易产生漏诊误诊现象。医务人员在检查是对患者出现怀疑时, 需及时实施心电图检查, 由此能够有效防止发生误诊情况。在检查过程中, 临床医师需对此疾病首发症状与有关变异症状, 存在较高认识度及了解度。若患者产生胸闷、无力、气短、消化道病症、原因不明晕厥、心力衰竭、血压降低等疑似患者需及时予以心电检查及心肌酶学动态性检查, 发展鉴别诊断时出现片面性及局限性。按照患者心电图改变情况及血清心肌酶检测结果, 且与患者具体病史相结合, 通常情况下能够得到准确诊断结果, 尤其在检查过程中不可按照1次心电图结果, 做出急性心肌梗死判定结果[3]。
  总之, 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查过程中, 积极预防显得极为重要, 明确此疾病临床特点, 避免发生漏诊误诊情况, 在诊断后及时予以对应治疗, 可以有效提高治愈几率。
  参考文献
  [1] 刘东辉.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28例临床处理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24):469.
  [2] 严爱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治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0, 11(3):132.
  [3] 梅秀娟. 26例老年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中国保健营养, 2013,13(4):17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269625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