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河池市AB0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结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河池市AB0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结果,总结AB0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诊断经验。方法:2014年11月~2018年6月,医院共尝试诊断AB0新生儿溶血对象501例,进行A型、B型、0型、AB型对象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型、B型对象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A型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阳性率高于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型的抗体表现更为复杂,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病情评估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AB0溶血;实验室检查
  AB0血型系统是一种重要的血型系统,人类不同血型存在不同的抗原,因母婴血型不合,可能会导致胎儿或新生儿发生免疫性溶血性疾病,患儿表现为黄疸、贫血、肝脾肿大,新生儿溶血病己成为NICU常见病因之一。新生溶血病还可能会引起发育不全等后遗症。及早诊断AB0新生儿溶血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2014年11月~2018年6月,医院共尝试诊断AB0新生儿溶血对象501例,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1月~2018年6月,医院共尝试诊断AB0新生儿溶血对象501例,其中男260例、女241例,胎龄(38.2±1.4)周。
  1.2方法
  对于怀疑为AB0新生儿溶血病的对象,需要分别抽取夫妻双方的静脉血,测定AB0血型、RHD血型。新生儿采集静脉血或脐血进行AB0血型、RHD测定、血清游离抗体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红细胞抗体释放试验。试剂采用长春博讯生物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AB0,RHD血型卡和新生儿溶血病检测卡。仪器使用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TD-3A型血型血清学用离心机。将采集好的静脉血或脐血,用生理盐水配置成为0.5%~0.8%红细胞悬液,进行血型鉴定。离心分离血浆、红细胞,洗涤最少6次进行酸放散,制备红细胞散液,取上清液(放散液)进一步检验。直抗:0.5%~0.8%红细胞悬液1滴(约50Ial)加入抗人球蛋白卡孔内采用专用离心机检测。游离:取配置好0.5%~0.8%AB0试剂红细胞50ul,加入标记号的AB0微柱凝胶卡孔,加入离心好的血清50ul,孵育15min,专用离心机离心5min,观察结果。放散检查:将配置好的0.8%~I%AB0试剂红细胞50ul加入标记号A、B、0微柱凝胶卡孔内,加入放散液75ul,孵育15min,专用离心机离心5min,观察结果。
  1.3观察指标
  A型、B型、0型AB型对象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不同血型的检测结果分布组间对比采用x。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A型、B型型对象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A型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阳性率高于B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AB0新生儿溶血并不少见,发病必须符合三个条件,即母体受到胎儿红细胞抗原刺激并产生免疫抗体、母体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并通过胎儿进入胎儿体内、胎儿对母体进入的该抗体具有免疫敏感性,检测新生儿的体内特异性抗体产生情况,可以评估疾病发生机制,辅助诊断。
  大量研究显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结果还与检测的时间等因素有关。临床上以黄疸作为新生儿溶血诊断的主要依据,先检测新生儿的ABO、RHD血型是否与母亲不合,然后进行溶血三项试验。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针对胎儿新生儿溶血病进行判断,这三项研究代表不同的意义。
  直接抗体人球蛋白试验一定程度反映新生儿红细胞是否被来自于母体的IgG类血型抗体致敏,本次研究中四组对象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均较低,提示结合率较少。血清游离抗体试验提示红细胞上是否存在吸附抗体,存在游离抗体提示病情往往较重。放散试验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是诊断新生儿溶血的重要指标,也可评估预后。研究显示不同血型的实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提示A型的对象病情相对更重,这可能与血型的产生机制有关。检查结果抗体放散试验是新生儿“三项试验”中最有价值的一項检测,试验所使用的红细胞比直抗试验多几百倍,敏感度最高。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和/或抗体放散试验阳性者为确证实验,游离抗体试验阳性仅为副证实验且具有参考价值。在进行检验时,需要做好血样的质量控制、及早采样,以提高诊断效用。
  当前三种方法也并不能完全针对所有的ABO新生儿溶血病,有研究显示疾病严重程度与孕妇IgG抗A(B)抗体效价有关,若有必要可连续对孕妇溶血抗体进行监测。
  小结:A型的抗体表现更为复杂,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病情评估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692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