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比不同透析模式在血液透析高危患者中影响血压的情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究透析模式的不同对血液透析高危患者的血压造成的影响。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血液透析高危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组(常温常规透析)、B组(低温常规透析)以及C组(低温+可调钠透析),对比三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结果:C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45.20%)低于B组(64.40%)与A组(70.40%),P均<0.01。结论:血压透析高危患者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治疗有助于降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关键词】血液透析;高危患者;透析模式;低血压发生率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常见肾脏疾病,最好的办法是进行肾脏移植,但是肾脏移植对患者造成的经济压力沉重,且肾脏来源较少,因此多数患者选择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导致容易出现血压波动的并发症,其中以透析性低血压最为常见,透析过程中出现低血压可能导致患者心率失常而对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对血液透析高危患者而言,维持性血液透析就显得较为危险[1]。本次研究主要探究不同的血液透析方式对血液透析高危患者的血压造成的影响以寻求对血液透析高危患者具有较高安全性的血液透析模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委员批准后,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高危患者150例,患者知情同意入组,遵循单盲原则,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三组患者各50例:A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39-73岁、平均(54.9±5.4)岁;B组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40-75岁、平均(55.1±5.3)岁;C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9-75岁、平均(55.0±5.4)岁,三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透析时间6月及以上;行血液透析治疗;知情受试。
  排除标准:合并肿瘤、外伤、感染等并发症;心衰、低蛋白血症、不稳定型心绞痛、严重心功能不全;透析不充分;依从性不佳。
  1.2 方法
  A组患者行常温常规透析,透析液为碳酸氢盐,血流量控制于230-270ml/min,血液透析过程中,将透析液的温度控制于37.0℃,控制钠离子浓度140.0mmol/L,4h/次,每周2次[2]。
  B组患者行低温常规透析,血液透析过程中将透析液的温度控制于35℃,其余同A组。
  C组患者行低温+可调钠透析,透析过程中透析液的温度控制同B组,对钠离子浓度进行动态调节,初始钠离子浓度为150mmol/L逐渐降低,透析结束前的30min,控制钠离子浓度为136mmol/L,4h/次,每周2次。
  1.3 观察指标
  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多发期为血液透析的后半段,患者主要表现为收缩压降低,因此对三种透析模式下患者透析4h的收缩压进行对比。每例患者观察10次。低血压诊断标准:透析过程中患者的收缩压在90mmHg以下,患者表现出低血压症状如呕吐、恶心、胸闷、心悸、打哈欠、头晕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SPSS17.0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接受常温常规血液透析模式的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次数为352次(50例患者均接受10次透析,组内患者共接受血液透析总次数500次),低血压发生率为70.40%;接受低温常规血液透析模式的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次数为322次,低血压发生率为64.40%;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模式的患者低血压发生次数为226次,低血压发生率为45.20%。
  低温常规血压透析模式的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常温常规血液透析模式,其卡方值为4.096,P<0.05。
  低温+可调钠透析模式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常温常规血液透析模式与低温常规血液透析模式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其卡方值分别为65.088、37.207,P均<0.01。
  3 讨论
  受到多种原因影响导致患者的肾功能出现衰竭,患者体内毒性物质无法经肾脏排出,导致尿毒症产生,患者需要接受持续性血液净化进行血液透析,清除血液中存在的毒性物质。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替代肾脏治疗的过程中,持续性血液透析是常见透析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同时适用于儿童与成年人,其治疗方式为引出患者体内血液,将血液引入透析器中,血液与透析液(透析液为与机体浓度相近的电解质溶液)经透析器中的大量空心纤维的对流/弥散作用交换物质,将血液中存在的代谢废物清除,从而维持患者血液的酸碱平衡以及电解质平衡;这一过程中,将患者的体内多余水分进行清除,血液经透析器净化后,回输至体内[3]。
  持续性血液透析过程中,随着患者的体内有效循环量不断减少,患者的血浆再重盈率持续下降,这一过程中受到其它因素影响导致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上升。对老年患者等血液透析高危患者而言,由于心血管的功能减退以及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血液透析高危患者透析过程中的低血压发生率较常规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显著上升,因此对这些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需要警惕低血压发生[4]。
  常温下行常规血液透析,由于将肌酐、尿素等溶质进行清除的缘故,患者的血浆渗透压降低,细胞内外渗透压下导致水分从血管内转移进入细胞,患者的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而发生低血压。血浆再重盈率与超滤量决定了患者的有效循环血容量;透析过程中的患者体温升高而促使外周血管的阻力降低、心输出量减少、静脉容量上升等,也是导致患者的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的原因之一。因此,低温下行常规血液透析,能通过控制患者的体温而降低患者体温上升导致的一系列不良反应,能提高患者的心输出量、改善其心肌收缩力进而稳定血压;低温对儿茶酚胺的释放具有诱导作用,对外周血管发挥收缩作用,通过提高外周血管的阻力而保持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血压稳定。本次研究中,B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A组患者,提示低温下进行血液透析有助于保持透析过程中血压稳定。
  血液透析过程中,透析液中的钠离子浓度高低对患者的血浆再充盈率具有重要影响,透析液中的钠离子浓度降低,将导致患者的血浆渗透压降低,为了确保渗透压保持平衡,水分渗透入细胞,导致血管内水分减少,患者的循环血容量降低,进而导致发生低血压;透析液中的钠离子浓度较高时,患者的血钠浓度上升,有助于改善透析过程中的血浆晶体的渗透压,确保患者的血浆保持再充盈状态,保障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容量稳定,能避免透析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压。
  但是一味强调高钠透析,也将导致钠离子潴留于患者体内而导致透析间期患者的体重上升、患者出现口渴现象,这将加大下一次超滤难度,对患者的心脏功能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采用钠离子浓度从高到低缓慢过渡的方式,不仅确保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容量保持相对充足,能确保血液透析完毕后患者的血钠浓度保持稳定,避免患者出现口渴现象,也能有效避免透析间期患者体重明显上升,有效避免了患者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
  本次研究中,不同的血液透析模式透析下,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血液透析模式的患者发生低血压的可能性显著低于低温常规血液透析以及常温常规血液透析的患者,提示低温+可调节钠透析能有效減少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出现低血压的次数,能有效避免患者出现低血压,因此对血液透析高危患者而言,低温+可调节钠透析的血液透析模式属于一种安全有效的血液透析模式。
  综上所述,血压透析高危患者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治疗有助于降低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高丽华,孙宇,孙妍等.不同血液净化方式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影响[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8,16(06):48-50.
  [2]谭伟硕,谭玉燕,陈彪等.不同血液透析模式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血压的影响[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8,39(05):43-45.
  [3]陈美秀,黄玉清,梁艳影等.渐进式低温可调钠透析对有低血压倾向高危患者超滤量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6,23(03):47-49.
  [4]李军,王玲玲.透析液中钠浓度的不同对尿毒症患者的血压和血钠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3):55-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7083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