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工单髁关节置换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康復护理对人工膝关节单髁置换与全膝关节置换的影响效果。方法:收治接受人工单髁关节置换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128例,指导患者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并将其分为UKA和TKA两组。每组各64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所有置换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下肢肌力恢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KA患者康复护理效果优于TKA患者。结论:康复护理指导应贯穿整个围手术期,并对患者进行系统专业的个性化指导,相同条件下单髁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明显较快,疼痛少,且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显著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护理;效果
  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越发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关节疼痛及畸形大大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现代医学中,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不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矫正关节畸形,而且对于患者膝关节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有显著作用。手术技术娴熟度和围术期系统规范的康复功能锻炼对于手术效果以及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都有着直接影响,手术技术娴熟度越高、围术期康复功能锻炼越规范,越能有效防止关节粘连的情况发生,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2]。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进行人工单髁关节置换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8例,其中男66例,女62例;年龄45 - 75岁,平均59.8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疼痛难忍、活动不便、关节畸形等,病情严重者生活无法自理。病程10 - 45年。患者经诊断均显示骨关节退变,间隙变窄情况严重,且出现内翻畸形。入院后为所有进行人工单髁关节置换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的骨性关节炎患者提供系统规范的康复护理,并对治疗6 - 18个月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及随访护理。
  方法:(l)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状态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直接影响,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都会对患者带来一定创伤,由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发病于中老年患者,而膝关节疼痛时间较长,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对关节置换了解不够充分,大多数患者在术前会出现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对手术的安全性及术后是否存在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房环境适应以及手术疗效等问题存在一定顾虑。为消除患者以上状态,首先,护理人员应在患者入院时积极热情接待并主动带领患者熟悉病房环境,建立和谐友善的病患关系,认真倾听患者需求;再者,部分患者对手术期望值较高,过于乐观,认为只要进行关节置换手术,膝关节功能就可立即恢复,为消除患者这种不正确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治疗过程及正确的康复锻炼方法,让患者树立只有坚持进行系统规范的康复功能锻炼,才能有效提升手术效果。②术前准备:所选病例均是中老年患者,因此护理人员应协同医生对患者做一次全面性术前检查,以便详细了解患者病史,需特别注意患者以往是否患有糖尿病、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疾病,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对高血压进行控制,并综合考虑患者喜好,对其饮食规律进行合理调配,补充身体营养和抵抗力。针对有皮肤感染者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术前30 min对患者使用抗生素,尽可能降低手术感染率。(2)术后护理:①常规护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密切关注患肢皮温、血运、运动、感觉及肿胀等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肢体末梢麻木、肢体青紫、血管损伤等症状,需及时报告处理。②引流管护理:术后伤口引流管负压引流积血,引流管往往在1-2d后拔出,护理人员应将引流管固定好保持其引流通畅,密切关注并记录患者引流液颜色、量以及性质。若术后首日引流量高于780 mL,术后第2天引流量高于420 mL,极易会有出血现象,此时需立刻通知医师及时处理,与此同时,时刻关注患者血压变化。反之,如果患者出现局部明显肿胀且引流液过少的现象,必须立即解决并查明原因。③康复指导: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不可操之过急,因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适当把控训练强度及训练时间,并向患者介绍康复训练的必要性,强调康复功能锻炼在患者功能恢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避免造成患者在功能训练过程中出现剧烈疼痛从而逃避功能训练必须严禁“跃进”式锻炼。a.第1阶段:术后2-3d,护理人员应加大关节活动力度和肌力练习强度,改善患者关节控制能力。在患者意识清醒的状态下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及下肢静脉泵锻炼和踝关节活动。b.第2阶段:术后3-5d,加强肌力训练,从而增强患者关节稳定性,加快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做些轻微运动。在引流管拔出后可指导患者做直腿抬高以及仰卧锻炼。进行踝关节背伸运动,将下肢缓抬放10°- 15°。开始时,患者由于害怕疼痛、畏惧伸展导致此项锻炼难以开展,此时护理人员应在旁辅助。两手分别轻握患肢足跟和患肢小腿,协助患者缓慢抬放患肢35°- 40°,持续时间4min左右。反复锻炼数次后可让患者自己进行锻炼。术后2-3d引流管拔出后实施CPM训练,此项训练可有效防止关节粘连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了术后恢复速度。CPM功能锻炼应在术后2-3 d实施,抬放幅度30°- 40°,2-3次/d,持续20 - 30 min/次。术后1周左右就可进行100°左右的屈曲锻炼,确保患者在术后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此期间,患者极易有惧怕、抗拒CPM锻炼的不良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CPM功能锻炼的重要作用及必要性,必要时可为患者使用消炎镇痛药或合用中枢镇痛药,进而减轻患者在锻炼时出现的疼痛及紧张情绪。c.第3阶段:主要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活动,加强肌力训练和关节稳定性。在术后1周左右,患者由家属或护理人员陪同下练习行走,最初主要以健侧下肢承担身体重量在助行器辅助下向前行走。在此期间,为避免患者摔倒必须加强防护工作。出院后逐渐加强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及四头肌肌力锻炼,促进下肢平衡功能、感觉的快速恢复,进而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在此期间,患者可能会有些疼痛,但随着膝关节功能锻炼的深入疼痛感会慢慢消除。为避免患者有心理负担,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讲明疼痛的原因及特点。   结果
  以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为参考翻,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膝关节功能评分> 90分为优,70-90分为良,60 - 70分为可,<60分为差。UKA组优58膝,良4膝,可2膝。术后2周,置换膝关节主动活动度95°- 110°;被动活动度110°~130°。术后6个月,所有置换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下肢肌力均恢复良好,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无关节粘连等并发生。TKA组优50膝,良6膝,可8膝。术后2周,置换膝关节主动活动度80°- 100°;被动活动度100°~110°。术后6个月,所有置换关节稳定性、活动度及下肢肌力均恢复良好,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无关节粘连等并发生。由此可见,同样条件下UKA组进行单髁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明显更好,康复护理应贯穿整个围手术期,对进行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提供系统专业的康复指导,利于加快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讨论 术后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对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和增强患者肌力具有显著作用,此外,还可有效预防肌腱、关节粘连、关节挛缩等系列并发症,软化瘢痕,有效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而患者在术后早期往往因疼痛抗拒康复训练,导致锻炼过于被动或锻炼力度不够,因此康复功能锻炼的效果常常是差强人意。因此,良好镇痛是UKA和TKA术后患者促进其康复锻炼的重要条件,在确保术后“无痛”的前提条件下功能训练才可顺利实施[4]。而膝关节的负重及行走功能则通过膝关节活动度和肱四头肌肌力来具体展现。本文研究通过循序渐进的功能鍛炼,在不引发患者疲劳和加重患者疼痛的基础上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并提供规范的康复锻炼指导,患者均自愿接受和配合康复锻炼,临床效果显著。综上,系统规范的围术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UKA和TKA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显著提升手术疗效。
  参考文献
  [1]盛红艳,韩燕.42例人工单髁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康复护理[J].西部骨科论坛,2013.
  [2]王爱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康复护理[J]全科护理,2007,5(27):33-34.
  [3]蒋协远,王大伟.骨科临床疗效评价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7-178.
  [4]刘静,解雪,张其亮,等.疼痛控制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12-51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710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