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及治疗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对于消化内科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的具体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 100例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 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显效30例, 有效18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0例, 有效22例, 无效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4.0%。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0, P<0.05)。结论 临床中针对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 为其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疗, 能够消除恶心呕吐的发病原因, 使患者的临床症状获得改善, 应该给予大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9.070
  呕吐属于胃内容物反入食管通过口吐出的一类反射性动作, 通常分为恶心、干呕以及呕吐3个过程, 临床中对于胃中内容物通过口吐出的过程称之为呕吐, 呕吐患者一般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以及恶心等, 严重者会产生低血压以及头晕症状[1]。引发恶心呕吐的因素很多, 几乎涉及到各个系统, 通过文献[2]资料显示, 消化内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因素为:①消化系统疾病:主要为急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以及反流性食管炎, 依照疾病类型不同为患者提供对症治疗, 对于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可以缓解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②药物治疗:由于部分消化内科患者需要接受化疗药物进行治疗, 对于患者的胃肠道产生极强的刺激作用, 所以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症状[2]。本文将本院消化内科在以往1年内所收治的100例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消化内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所收治的100例恶心呕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 男31例, 女19例;年龄最小19岁, 最大75岁, 平均年龄(37.3±12.8)岁。研究组患者中, 男29例, 女21例;年龄最小21岁, 最大76岁, 平均年龄(36.6±13.7)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选取40 mg奥美拉唑混合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 静脉滴注, 1次/d;口服甲氧氯普胺片, 5 mg/次, 1次/d;口服维生素B6片, 50 mg/次, 3次/d。研究组患者根据其临床基本资料和体征开展分析, 对胃肠道刺激、胃肠道炎症、胃肠功能障碍以及胃肠道痉挛等开展针对性治疗。当患者产生恶心呕吐症状, 立刻为患者提供补液, 恢复水电解质平衡。针对胃肠道炎症导致的恶心呕吐, 需要为患者提供抗炎治疗, 餐前口服盐酸左氧氟沙星片, 100 mg/次;胃肠道痉挛患者, 肌内注射山莨菪碱, 1次/d, 0.5 mg/次;胃肠功能障碍患者, 为其开展促胃动力治疗, 餐前口服莫沙必利, 1次/d, 5 mg/次;对胰腺、胆道以及肝脏等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开展对症治疗。通过上述治疗措施后, 患者依旧存在显著的恶心呕吐表现症状, 给予甲氧氯普胺片、奥美拉唑和维生素B6治疗, 治疗方法与对照组一致。
  1. 3 觀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患者接受治疗后, 恶心呕吐表现症状全部消失, 病情获得缓解, 为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 恶心呕吐表现症状得到缓解, 发病次数显著减少, 为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 恶心呕吐表现症状没有任何改善, 甚至出现加重, 为无效[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中显效30例, 有效18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0例, 有效22例, 无效8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4.0%。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胃肠道炎症、痉挛和功能障碍, 同时存在有毒以及有害物质对患者的胃肠道产生刺激, 从而引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经常发作, 患者不但胃肠道会产生不适, 还会引发脱水症状, 造成机体水电解释失去平衡。临床中对于恶心呕吐症状的治疗措施通常为利用补液与补充维生素, 使机体恢复稳定, 从而缓解患者的恶心呕吐。对于产生恶心呕吐的原因进行分析, 采取抗胆碱能药物以及促进胃肠动力药物, 进行胃肠减压, 消灭恶心呕吐的发病原因, 提高胃肠功能的恢复速度, 使恶心呕吐表现症状得到缓解。针对依旧具有恶心呕吐患者, 需要为其提供止吐类药物加以治疗, 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
  本研究中,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 研究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措施后的临床效果, 结果表明,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恶心呕吐属于消化内科疾病中非常典型的一类症状, 和消化道感染以及身体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恶心呕吐属于一类胃肠道遭受有害刺激后的反射性与保护性动作, 患者的身体会感受到显著的不适, 对正常饮食造成影响, 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与消化, 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为了使消化内科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得到缓解, 临床在选取治疗措施时, 需要充分考虑引发恶心呕吐的原因, 为其加以准确的辨别, 从而开展有效的治疗措施, 保证治疗的针对性, 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5-9]。
  综上所述, 对消化内科恶心呕吐患者开展对症治疗, 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止吐治疗, 可以根除疾病的发病原因, 防止疾病产生复发,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成红, 张雪莲, 刘英.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症状的临床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6, 16(6):68-69.
  [2] 鞠向龙 .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的临床分析. 世界最新医 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5, 15(46):139.
  [3] 汪开兵. 关于消化内科恶心呕吐原因的临床分析.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 8(12):136-137.
  [4] 吴彦钊, 刘星星, 朱志欣, 等 .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的临床分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18):69, 71.
  [5] 杨雪兰. 50例恶心、呕吐患者的消化内科护理措施及效果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5, 15(19):197.
  [6] 阿布力孜·吐尔地.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的临床分析.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7(9):65-66.
  [7] 廖少略.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原因的临床分析. 当代医学, 2014, 7(12):41-42.
  [8] 罗曼, 罗和生.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 37(3):502-505.
  [9] 谢忠学.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及治疗.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2(33):137-138.
  [收稿日期:2018-09-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40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