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  > 中国论文网 > 
  • 医学论文  > 
  • 替诺福韦酯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替诺福韦酯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分析替诺福韦酯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治疗前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肝脏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总胆固醇(TC)、白蛋白(ALB)]、HBV-DNA载量及病死情况。結果 观察组患者HBV-DNA转阴率为50.00%(15/30), 高于对照组的13.33%(4/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 观察组患者INR、TBIL、TC、ALB以及HBV-DNA载量分别为(2.4±1.0)、(90.9±10.0)μmol/L、(2.8±1.3)mmol/L、(25.5±7.6)g/L、(4.0±0.3)×103 copies/ml, 对照组患者INR、TBIL、TC、ALB以及HBV-DNA载量分别为(2.6±0.7)、(252.6±10.8)μmol/L、(2.6±0.9)mmol/L、(24.6±6.8)g/L、(9.2±1.8)×103 copies/ml;观察组患者的TBIL和HBV-DNA载量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BIL和HBV-DNA载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NR低于对照组, TC、ALB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3.3%, 对照组患者病死率为6.7%,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使用替诺福韦酯进行治疗, 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肝脏功能恢复速度, 有着极好的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效果。
  【关键词】 替诺福韦酯;核苷(酸)耐药;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8.042
  乙型肝炎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 乙型肝炎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毒感染性疾病[1]。目前, 核苷(酸)类似物主要通过直接对乙型肝炎病毒进行抑制来避免肝组织的病变, 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上市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分为两种:5种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5种核苷(酸)类似物主要有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拉米夫定、替诺福韦酯和替比夫定[2]。干扰素包括普通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其中, 替诺福韦酯属于一种核苷(酸)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在患者进行替诺福韦酯口服吸收后, 替诺福韦酯会在极快的速度内进行水解, 酸化为有一定药理活性的代谢物, 即替诺福韦二磷酸, 从而对病毒进行抑制[3]。使用替诺福韦酯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进行临床治疗, 有着极为可观的效果[4]。为分析替诺福韦酯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 本院就30例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给予了替诺福韦酯口服治疗,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感染科收治的60例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中男13例, 女17例;年龄38~70岁。观察组中男15例, 女15例;年龄42~7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所开展的一切活动均严格按照本院相关规定进行。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于研究前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确保研究顺利进行。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 给予患者适量的促肝细胞生长素注射液、新鲜冰冻血浆、人血白蛋白注射液、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等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诺福韦酯口服治疗, 300 mg/次, 1次/d。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均为12周[5]。
  1. 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集血样,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血清肝脏生化指标和凝血指标进行检测, 同时利用荧光定量法对血清HBV-DNA载量进行检测。上述指标的监测均由本院专业人员进行。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HBV-DNA转阴率。HBV-DNA检测值低于检测下限值(HBV-DNA<5×102 U/ml)为HBV-DNA转阴。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INR)、肝脏生化指标(TBIL、TC、ALB)及HBV-DNA载量。③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病死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HBV-DNA转阴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HBV-DNA转阴率为50.00%(15/30), 高于对照组的13.33%(4/3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NR、肝脏生化指标及HBV-DNA载量比较 治疗前, 观察组患者INR、TBIL、TC、ALB以及HBV-DNA载量分别为(2.8±0.7)、(256.9±10.5)μmol/L、(2.3±0.5)mmol/L、(21.5±8.4)g/L、(9.8±0.5)×103 copies/ml;对照组患者INR、TBIL、TC、ALB以及HBV-DNA载量分别为(2.7±0.9)、(260.5±20.5)μmol/L、(2.4±0.6)mmol/L、(22.0±7.4)g/L、(10.1±1.9)×103 copies/m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 观察组患者INR、TBIL、TC、ALB以及HBV-DNA载量分别为(2.4±1.0)、(90.9±10.0)μmol/L、(2.8±1.3)mmol/L、(25.5±7.6)g/L、(4.0±0.3)×103 copies/ml, 对照组患者INR、TBIL、TC、ALB以及HBV-DNA载量分别为(2.6±0.7)、(252.6±10.8)μmol/L、(2.6±0.9)mmol/L、(24.6±6.8)g/L、(9.2±1.8)×103 copies/ml;观察组患者的TBIL和HBV-DNA载量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TBIL和HBV-DNA载量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INR低于对照组, TC、ALB均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病死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病死率为3.3%(1/30), 对照组患者病死率为6.7%(2/30),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长期临床治疗经验的积累和医疗探索的不断深入, 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 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疾病治愈率, 降低乙型肝炎病毒的载量, 阻止残存的肝细胞加快坏死, 同时有效地减少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从而极大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6-8]。但是在应用替诺福韦酯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仍存在很多不可避免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 在对患者进行替诺福韋酯治疗时, 医护人员要充分考虑到替诺福韦酯药物的疗效和耐药风险的增加。耐药增加, HBV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复制, 加深患者的病情, 在严重的情况下就极易造成患者的死亡。因此在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进行替诺福韦酯治疗时, 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出应对方案, 及时地进行补救。
  综上所述, 给予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替诺福韦酯治疗, 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肝脏功能恢复速度, 有着极好的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效果, 且治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极少,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姜真实. 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短期疗效观察. 中国民康医学, 2017, 29(22):35-37.
  [2] 邱梅花, 李耿祥, 陈泳莲. 替诺福韦酯治疗多药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 10(17):10-11.
  [3] 丁丹, 鞠琪, 孙兴, 等. 替诺福韦酯挽救治疗核苷(酸)类药物多重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29):5689-5690.
  [4] 方焕, 张晨光, 孙学强, 等. 替诺福韦酯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临床疗效评价. 抗感染药学, 2016, 13(6):166-169.
  [5] 关霞. 新药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23):3195-3196, 3199.
  [6] 屈莉红, 刘璐, 郑洁芳, 等. 替诺福韦酯治疗34例慢性乙型肝炎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患者的临床分析. 肝脏, 2016, 21(6):444-446.
  [7] 卢婷, 李成忠. 替诺福韦酯挽救治疗对核苷(酸)类药物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研究进展.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6, 19(3):369-372.
  [8] 徐瑾. 替诺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7):873-874.
  [收稿日期:2018-09-1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490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