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苗族与土家族治疗风湿病特点的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贵州省是一个具有多民族文化的省份,在长期与疾病的斗争过程中形成了各民族相对独立的民族医药特色。贵州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了风湿性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各少数民族在治疗这类疾病时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诊疗手段,其中苗族及土家族在治疗风湿病方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文章从两个民族对风湿病的认识、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关键词】 苗族;土家族;风湿病
  【中图分类号】R29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22-0009-04
  
  Comparis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eating Rheumatism between
  Miao Nationality and Tujia Nationality
  HU Meng CHEN Yanling HU Chenggang WEI Junlian* LI Guangsu GUO Wei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uiyang 550025, China
  Abstract:Guizhou Province is a province with multi-ethnic 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fighting against diseases for long-term years, various ethnic groups have formed relatively independent ethnic med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particularity of guizhou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leads to the high incidence of rheumatic diseases. Various ethnic minorities have formed their own uniqu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such diseases, among which miao nationality and tujia nationality have accumulated more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rheumatic diseases. This paper will compare the understanding, treatment principles and treatment methods of rheumatism in these two ethnic groups.
  Keywords:Miao Nationality; Tujia Nationality; Rheumatism
  貴州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具有多元的民族文化,目前聚居的少数民族包括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等[1]。贵州处于高原地带,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有“天无三日晴”之说[2]。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气候,贵州常年处于风湿热的环境当中,导致贵州成为风湿类疾病的高发率之地。
   风湿病是一类复杂难治性的病,是造成人们生活困扰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医称之为痹症,最早来自于《素问·痹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阐述了风湿病的发病原因。再有“其饮食居处,为其病本也”指出了风湿的成因与日常生活起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现代医家认为,风湿的发病原因主要归于正气虚损,邪盛入侵,痰浊瘀血。其中邪盛入侵是风湿发病的重要原因,主要是指季节气候的异常,居处环境的欠佳,起居调摄不慎[3]。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贵州省的少数民族累积了较为丰富的治疗风湿病的经验,有着各自独特有效的诊疗方式。其中苗族、土家族对风湿病具有各自的较完整的诊疗手段等,文章对两个民族关于风湿病的认识、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等进行比较。
  1 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贵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及贵州数字图书馆等途径查阅相关资料,收集苗族、土家族对风湿病的特色疗法。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别从两个民族对风湿病的认识、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研究两者的联系与区别。   2 认识理念
   苗医认为风湿病是由于外界的风、寒、湿、热四毒侵入筋脉,引起筋脉受损而使人体能量逸出筋脉,导致相应的部位游走性疼痛、冷痛、麻木、热痛等症状。风湿病初起可见四肢倦怠,疲乏无力,神昏嗜睡,饮食减退;继而出现肌肉关节肿胀、疼痛、麻木,活动时更甚,遇热时病情稍好转,感寒时病情加重,反复发作则出现关节肿胀变形,僵硬,肌肉消瘦,丧失劳动能力[4]。根据入侵的因素不同,将风湿病分为冷风湿和热风湿两种[5]。“冷风湿”常表现为患者肌肉或关节部位冷阴阴的酸痛,骨头含水、关节红肿,喜热恶寒;“热风湿”则常表现在肌肉关节红肿疼痛,发热口渴[6]。
   土家医将风湿病称为“借及糯梯地”,认为风湿病是由风寒湿热邪气侵入人体,并滞留筋脉“奴嘎”(骨头),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或关节扭挫伤后局部组织受损且风湿受之邪侵犯所引起的疾病,全身“榫头”(关节)呈游走性红、肿、疼痛为主要表现,这种症状相当于中医的风湿痹症,西医的风湿性关节炎[7-8]。
   苗族与土家族对风湿病的认识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两者皆认为风湿病是由于风寒湿热四邪侵入人体筋脉引起的疾病。但两者对风湿病的具体认识分型又有很大的区别,苗医将风湿类疾病归属于“风”的范畴,依据疾病外观特征、疼痛部位和毒邪性质把风类疾病分为半边风、顺筋风、冷骨风、冷肉风、湿热风等20余种[5,9],在治疗时,根据对疾病的诊断来对症下药。土家医根据临床证候特点把风湿病分为风湿麻木证、风湿痹痛证、风湿擂杵证、风湿腰僵证4种证型,并制定了相应诊疗标准[10]。
  3 治疗原则
   苗医治病讲究热病冷治,冷病热治;弱漏用补,邪重用攻;遇毒要用八法治;气要通;血要散;常病要用内外治;怪病要用奇法医[4]。风湿病的治疗原则以舒通筋脉,通气散血,拔毒祛风为主,并根据毒邪的性质给药时调整治疗方法及药味以求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11]。另外苗医在用药时讲究“以藤为通”,在治疗时常加入1~2味藤类药物以达到祛风除湿、通气止痛、活血散瘀的作用,目前黔产藤类苗药共有81种,可用于治疗风湿类疾病的植物占58%[12]。在公开的苗医治疗风湿类疾病的验方中,选用藤类药物的频率在所用药物中超过1/3,可见藤类药物在治疗风湿病中的重要地位[14]。
   土家医治疗风湿病时采用八种用药原则,即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亏则补之,实则泻之,阻则通之,肿则消之,惊则镇之,湿则祛之;以及七种治法,即汗、泻、赶、止、补、温、清法。在临床具体应用上视其情况,而采用相应的治法。且无论是传统外治法,还是药物内治法,都要遵循这一治疗原则[14]。由于土家医认为风湿病多为体虚复感风湿之邪;或关节扭挫伤后局部组织受损,加上风湿之邪侵犯两种原因共同致病。当仅采用活血化瘀的治法而风湿不除;当单用祛风湿药,而瘀阻不去,都难于见效。故治疗时需考虑到瘀和风湿两种病因,采用祛风化湿、散瘀通络之法,使风、湿、瘀皆去[15]。
   苗医认为风湿病是外邪导致人体内的筋脉受损所致,在治疗时以舒通筋脉、通气散血为主,偏重于与祛风散寒药并用;土家医认为风湿病是外邪滯留于骨头,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在治疗时偏重于与活血散瘀药并用。苗医与土家医在治疗风湿病方面既具有共识又有区别点,两者都讲究“热病冷治,冷病热治”的理念。此外,苗医还遵循“八法治”以及“气要通,血要散”的原则;土家医遵循“八种用药原则,七种治法”的原则。不管何种原则,都是根据疾病的症状来对症下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并且通俗易懂,简单可靠。
  4 治疗方法
  4.1 苗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 苗医治疗风湿方法可归为内治法、外治法及食疗法,治疗时常采用内外相结合,并通过食疗法预防或起到缓解的作用[4]。
   外治法主要是通过药物、手法和器具在体表作用而达到治疗局部或全身性疾病的方法,其特点是应用广泛,治疗器具简单,操作方便,疗效确切。苗医外治法种类繁多,用于风湿类疾病治疗主要有弩药针法、硫磺针法、荨麻刺激法、敷蛋法、拔罐疗法、药物洗浴法、抹酒火法、睡药疗法等[16]。其中弩药针法在民间应用广泛,验方较多,如:将三分三、川乌、草乌、独钉子、小霸王、土牛膝、雪上一支蒿、红花蛇等,加上蜂毒麝香制成弩药,在治疗疾病时将其涂在驽针上,点刺患处。使药物从皮下进入人体皮肉与经脉之中,发挥祛风散寒、舒通筋脉、通气散血等作用[17]。
   内治法主要是以内服药物来治疗疾病,传统剂型主要有汤剂、酒剂、散剂、酒水共煎剂等。苗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包括透发风湿法、散寒法、止痛法、通血脉法、化湿法、祛风湿法等,主要通过祛除关节、肢体的湿邪、寒邪,舒筋活络,并减轻疼痛由此达到治疗目的。常用内服方药的使用方法有兑甜酒服法、白酒泡服法、白酒煮服法、苗药蒸服法、兑姜汁服法等[18]。其中甜酒可以增加药物的渗透力,补充人的体力;白酒具有温通经脉,散寒化瘀的功效,通过浸泡药物可使其充分溶解,有利于人体吸收;姜汁具有温胃散寒,防止呕吐的功效,与祛风湿药物同服可起到散寒止痛,祛风除湿作用。如:生川乌头 5 g,生姜 10 g,粳米 100 g,蜂蜜适量。将川乌头久煮 3h,生姜榨取汁,用川乌煎液加适量水煮粥,沸后调入生姜汁,临熟再调入蜂蜜,分2次服食,每日1剂,可用于治疗寒痹风痹[18]。
   苗族人民在防病治病方面提倡“药疗不如食疗”“防重于治”的观念,常根据体质选用相应的食物或者药食同用的方法来达到预防疾病和治疗一些轻浅疾病和慢性疾病的目的。 药食同煮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让人容易接受药物。苗医讲究“以形补形”,治疗风湿病时常将猪前蹄与藤本类药物同食,可以舒筋活络[6]。此外也可用鸡蛋、鸭蛋、狗肉、蛇肉等代替,如将狗肉与花椒、桂皮、八角、柑子叶等一起炒熟后直接食用,或者一起炖汤后喝汤食肉可治疗风湿疼痛。   4.2 土家医治疗风湿病的方法 土家族在治疗疾病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民间疗法,可概括为外治法、内治法和内外兼治法三种主要的疗法。
   土家外治法是集“刀、针、火、药、水”五术一体的一类治疗方法,民间应用的方法有推抹疗法、火攻疗法、麝针疗法、药浴疗法、熏蒸疗法、外敷疗法、雷火神针疗法等[19]。火攻疗法具有治疗方法简单,疗效显著的特点,在民间被广泛使用,火攻疗法又包含了多种治法,如踩油火疗法、拔罐疗法、烧麝疗法、烧灸法等[20]。通过采用不同的器具、手法及药物从不同的方面来治疗疾病,以此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其中烧麝疗法、烧灸法常用艾绒或药物,点燃后直接或间接在人体表穴位进行治疗。如艾叶10g,焙焦,用双手反复揉半小时左右,将粉末全部去掉,剩下为全艾绒,另用梅片、麝香各 2 g共研细末,将2味药末倒入艾绒中充分搅匀,即为麝艾,可放入密封的玻璃瓶中备用。根据治疗需要在不同穴位上放置点燃的麝团,可达到祛瘟强治痹的作用[21]。
   麝针疗法、雷火神针疗法均为土家医利用自制特殊的针具,通过针刺皮肤达到通经活络、散瘀止痛、祛湿通节、消肿散结功效。药浴疗法、熏蒸疗法、外敷疗法均是通过不同药用途径来治疗疾病,其中外敷疗法常用鲜药[19,22]。
   内治法主要是以通过内服药物的方法治疗疾病,主要分为水煎服法、酒泡法、水煎后白酒送服法。其中水煎后白酒送服法主要利用白酒的辛散之性,加快药物的吸收,且具有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如红火麻30g,白火麻20g,水麻叶20g,苎麻根30g,升麻20g,白酒适量。水煎内服,每日1剂,白酒送服[20]。
  4.3 比较与讨论 在治疗方法上苗医与土家医均含外治法、内治法及内外治法结合。其中外治法中均含有针法、药浴、熏蒸、外敷、拔罐等疗法,给药途径及治疗器具相差不大,但各具特色,如苗医的弩药针与土家医的雷火神针,两者的制作方法各不相同,弩药针仿照安弩箭的药箭法转化而来,利用蘸上糖药水的梅花针、排针刺在皮肤上进行治疗[23];雷火神针需裹住药物在明火上加热,边烧边淋适量的桐油,待药物吸收后,在患处进行针刺[24]。内治法中苗医与土家医常借助液体或固体媒介来给药,其中酒在民间使用广泛,酒具有“御风寒,通血脉,温肠胃,行药势”的作用,常通过内服外用药酒或内外共用的方式,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外治法实用简练,方法多样,疗效可靠;内治法独具特色,验方众多。此外,苗医强调食疗法,在疾病在治疗方面讲究防重于治,化解疾病于无形;而土家族并不常用食疗法,在这点上充分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治疗理念之间的不同。
  5 小结
   苗族医药历史源远流长,已形成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内容别具一格;土家医药源于实践,古朴自然,自成体系,其民族特色十分浓烈。在治疗风湿病方面均有丰富的经验,治疗手段独到。随着各民族的迁徙和社会进步,少数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民族医药间的相互影响、渗透,使得苗族、土家族对风湿病的治疗方面存在一些相似的地方,但由于民族文化、地域的不同也保留了各自独有的特色及优势。文章通过开展两个民族对风湿病治疗理念、原则、方法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挖掘开发资源。理论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可以通过借鉴民族医药学中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取长补短,进行提高和充实。并且还可以借鉴和利用宝贵的药用资源和植物药物临床应用经验,开发民族医药的文化资源、自然药物资源,并拓宽药物临床应用。如苗医应用的食疗法有较好的预防、治疗风湿病发生的效果,对人体基本无毒副作用,因此各民族可借鉴、使用食疗法,有助于丰富民族医药知识体系。
   苗族医药和土家族医药都属于经验医学,对风湿类疾病的治疗手段等尚停留在民间应用的层面,它们有很多有价值的、珍贵的知识等着我们去挖掘。因此从民族医药发展的角度来说,可对其进行深入比较研究,并从中吸纳经典的民族医药知识,为临床上对风湿病的治疗奠定坚實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启富,叶志中.风湿病中医特色治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2-26.
  [2]苏芝兰.贵州喀斯特地区聚落环境气候适应性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8.
  [3]旷惠桃.风湿病的分类及病因病机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2002,18(2):1-2.
  [4]杜江,张景梅.苗医基础[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117-244.
  [5]钟林,郭伟伟,龙冬艳,等.苗医对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思想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8,27(21):11-12.
  [6]覃海龙,顾光洋,云雪林.苗医药关于风湿类疾病的组方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8(7):21-23.
  [7]田华咏,田兰,滕建卓.土家医疗证诊疗规范[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121-122.
  [8]袁德培,彭芳胜.中国土家族医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53.
  [9]胡成刚,赵俊华,韦波.论广西苗医疾病诊断的“七十二风症”[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27(04):46-48.
  [10]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土家族医药专家委员会.土家医风湿病诊疗卡度(标准)[S].2010:5.
  [11]杜江,赵能武,赵俊华,等.西部苗医对风湿类疾病的分类和诊疗方法[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12(6):3-4.
  [12]田振华,许召林,宋定丽.黔产藤类苗药资源的调查整理[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9):21-26.
  [13]田振华,许召林,宋定丽,等.藤类苗药治疗痹证的用药规律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9):71-73.
  [14]田华咏.土家医学史[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131.
  [15]袁德培,彭芳胜.中国土家族医药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153.
  [16]杨惠杰,杜江.苗医治疗痹证的方法概说[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4(5):20-21.
  [17]杜江,邓永汉,杨惠杰.苗医绝技秘法传真[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0:11.
  [18]滕建甲,黄爱辉.苗家整病技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1:154-256.
  [19]裴凌.土家医外治法治痹症解析[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23(11):20-21.
  [20]田华咏,田兰,滕建卓.土家医疗证诊疗规范[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135-150.
  [21]潘永华.湘西土家族医药调查与临床研究[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22]彭芳胜,潘永华,杨新,等.雷火神针改善土家医风湿病痹痛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1,17(4):7-8.
  [23]吴晓勇,熊芳丽,肖淦辰,等.苗医弩药针疗法研究概述[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8):3626-3628.
  [24]谭张奎,陶春晖.初探土家医雷火神针的机理与功效[J].湖北中医杂志,2017,39(7):34-36.
  (收稿日期:2019-09-14 编辑:程鹏飞)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0907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