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选取本社区下辖20~70岁常住居民90例,均采取中医“治未病”理论社区健康管理。对比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90例常住居民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常住居民健康管理中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可真正意义上达到已病防变,未病先治,发挥中医保健、养生预防效果,改变居民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理论;社区;健康管理
   随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中医理论得到有效发展,同时社区居民也普遍关注到无病保健的重要性,对中医养生和中医疾病预防给予关注和肯定[1]。诸多临床研究和中医理论中可发现,“治未病”这一理论关键性和意义非同小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改善现有生活方式及生活状态。中医“治未病”理论可以在社区健康管理中进行应用,从而提升社区居民总体健康情况,降低常见慢性疾病临床.发病率及发病风险,消除诱发因素。本次报道就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资料与方法
   选取本社区下辖20~70岁常住居民共计90例为本次调查研究对象,均为健康、亚健康或慢性病高危人群;男54例,女36例;平均年龄(39.8±4.9)岁;居住时间≥1年。
   纳入标准:①精神心理与社会功能正常并且能够配合研究;②居住时间≥1年的常住居民;③不存在重大疾病;④无严重慢性病或慢性病并发症;④知情同意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①不能配合本次调查研究或居住时间<1年常住居民;②已明确诊断严重器官或系统慢性病变;③阿尔茨海默症等老年痴呆;④严重精神障碍。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中医“治未病”理论社区健康管理:①建立健康档案:治未病中医理论为健康管理基础,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主要包括居民既往病史、健康情况、中医体质辨识、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等,进行为期1年随访和干预,追踪干预过程,每3个月进行血糖、血脂等常规项目检查并记录。②制定养生计划:根据患者现有身体健康情况及中医体质情况,进行养生,计划制定,采取针对性“治未病”干预措施,降低患者现有常见问题或常见健康不良影响因素。结合体质为居民采取针对性健康指导,主要包括饮食、运动、生活习惯指导等,同时辅助以针灸、耳穴、火罐等传统中医疗法,改善居民亚健康状态。结合实际体质需要和干预需要,进行食疗药膳养生、茶饮养生等。制定运动时间及运动量规划,如肥胖患者则在心肺功能允许情况下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如患者存在睡眠障碍或长期疲劳,则继续维持以往药物治疗,进行中医干预治疗[3]。③情志护理:在养生计划、养生指导和中医干预基础上,对居民开展情志护理,根据居民综合情况差异,如家庭情况、健康情况、年龄情况、文化情况差异,采取针对性情志护理,找寻情志方面对于居民可能产生的风险,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
   观察指标:观察90例居民进行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使用SF-36量表进行评价,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居民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90例常住居民干预后8项SF-36分数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论
   为进一步加强我国基层医疗综合效果,提升全民健康,减轻临床医疗负担和压力,将“治未病”这一思想应用到社区中十分关键[4]。
   如本次研究报道所述,在为社区居民开展中医“治未病”理论健康管理之后,90例社区居民SF-36量表精神卫生、情绪角色功能、社会功能、精力、总体健康、躯体健康、疼痛和躯体角色功能评分均得到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且消除了常见慢性疾病风险,纠正了不良生活习惯。由此可见,在社区常住居民健康管理中采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可以真正意义上达到已病防变,未病先治,发挥中医保健、养生预防效果,改变居民生活方式,提升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骆少欢.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社区老年高血压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医临床研究,2017,9(4):70-72.
   [2]刘玫.中医治未病在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13):62-64.
   [3]高旭军.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五位一体健康管理在社区高血压防控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统计,2017,24(2):139-141.
   [4]陈姝婷王洋李灿东.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中医健康管理在基层的应用及构建优势[J].中医药通报,2018,17(5):31-3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199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