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行为干预模式实施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探究 ??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研究行为干预模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将接受常规护理的64例患者设为A组,将采用行为干预模式的64例患者设为B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B组甘油三酯(TG)、体质指数(BMI)、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患者健康行为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为干预模式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效果颇为显著,可以增强其健康观念,并促进其血脂水平获得相应地改善,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护理 行为干预模式 效果 应用价值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ursing effect of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model o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Method: A total of 128 cases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5 to March 2018 were selected. A total of 64 patients who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were selected as group A, while 64 patients with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model were selected as group B. The nurs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 After nursing, the levels of triglyceride (TG), body mass index (BMI) and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in group B were all bett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nursing, the health behaviors of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group A,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model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which can enhance their health concept, and promote th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of their blood lipid level, so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it in clinical practice.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大多為男性,这类患者虽然没有较为严重的饮酒史,然而,其与酒精性脂肪肝间具有类似的病理改变,患者会逐步由脂肪肝进展成脂肪肝炎,再到脂肪肝纤维化,进而变成肝硬化,最终威胁到生命。所以,临床中要对这类患者施予更为科学且高效的治疗与护理,以保障其预后[1-2]。本研究特选取2015年7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选取时间为2015年7月-2018年3月,纳入标准:(1)经过临床症状观察等联合诊断而确诊;(2)意识正常。排除标准:(1)合并有重度精神疾病、传染疾病;(2)合并有严重心脏疾病、肾脏疾病、脑部疾病、肺部疾病;(3)对本次治疗存在过敏;(4)中途退出者;(5)合并有严重血液疾病、恶性肿瘤;(6)哺乳期与妊娠期的女性患者。依据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将接受常规护理的64例患者设为A组,将采用行为干预模式的64例患者设为B组。A组:男37例,女27例;年龄33~66岁,平均(49.13±2.21)岁。B组:男36例,女28例;年龄32~67岁,平均(49.25±3.8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本研究获得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诊断
   诊断方法: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诊断要根据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的影像学或是组织学来进行,并排除乙醇滥用等容易引发肝脂肪变的其他要素。由于没有特异性表现与体征,大多患者会由于偶然发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谷氨酰转肽酶(GGT)上升,或是影像学检测结果显示出了弥漫性脂肪肝,而被怀疑是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评价包括定量肝脂肪变与纤维化情况、是否出现代谢与心血管高危并发症、是否出现肝脏炎症损害或是合并其他原因的肝病。
   诊断标准:(1)无饮酒史或是饮酒折合乙醇量低于140 g/周(女性低于70 g/周)。(2)除了药物性肝病、病毒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全胃肠外营养等会引发脂肪肝的特定性疾病。(3)肝活检组织学改变与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相符。   1.3 方法
   A组:施予常规护理,引导患者科学进行服药,维持健康的饮食,严禁烟酒等。B组:对患者施予行为干预模式,(1)健康宣教。借助交叉理念模型中的自主鼓励法,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增强与患者的交谈,构建优良的医患关系,掌握患者的身体情况、自我监管能力等,为其予以心理方面的引导,减少负性心理所带来的影响。同时,向患者解释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病因素、病情恶化情况与治疗效果等,激发患者对于治疗的信心与希冀。(2)行为干预前期。在对患者进行检测与交流后,引导其找出在进行行为干预期间所发生的问题,并给予其相应的处理对策。在患者与其亲属加入的前提下,为患者制订出高效且个体化的治疗与行为干预规划:①进食引导。在掌握患者进食方面的偏好后,依据患者情况调节饮食,掌握其每日所需摄取的脂肪与蛋白质等,依据“金字塔”饮食的健康框架,科学分配患者的进食规划。同时,重视食物的变换,以保障患者每日进食的多样化,防止浪费食物。对轻型脂肪肝患者,每日饮酒总量低于50 ml,对中重型脂肪肝患者,应严禁烟酒,或是在较少饮酒后,过渡地禁酒。②运动训练。依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加之其所喜爱的运动内容,引导患者多开展促进恢复的有氧运动,例如,走步、游泳、打太极等,运动强度是耗氧总量的60%,运动4~6次/周,在进食后的60~100 min开展,时间为30~60 min,记录每日的运动总量。(3)行为干预的实施。在开展行为干预期间,要对患者进行激励及赞扬,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告诉患者坚持治疗的关键性,引导患者记下在接受治疗期间的进食情况、运动耗时、体重改变与休息时间等,激励患者形成优良的生活方式,纠正原本不健康的方式,对于患者无法处理的难题,立即帮助进行解决,并予以心理方面的激励。同时,医护人员要加入患者处理难题的过程中,与患者一同解决。通过1周的治疗与训练,让患者对自己所发生的改变与生活中的改变进行总结。最终,依据总结情况引导患者改正不足的地方。在行为干预得到实施后,后期的坚持十分关键,所以,在后期的坚持阶段中,应让患者构建自我监管与加强行为的观念,医护人员应与患者探讨坚持的优良方法,并引导患者找出行为改变的优势,让患者能够制定出适宜的坚持对策,以全方位清除不够健康的习惯。此外,医护人员要定时进行回访与监督,并依据患者的情况进行优良的引导,随时调节行为干预中所出现的问题,让患者构建优良的行为。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评估对比两组患者護理前后体质指数(BMI)、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参考范围,TG:0.56~1.70 mmol/L。BMI:正常18.5~23.9 kg/m2,超重≥24 kg/m2,偏胖24~26.9 kg/m2,肥胖≥27 kg/m2。ALT:5~40 U/L。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健康行为,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Ⅱ(HPLP-Ⅱ)进行评价,包括科学进食、充足睡眠、坚持活动,每项1~4级评分法,单项总分高于3分,即可以视作科学进食、充足睡眠、坚持活动[3-4]。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BMI、TG、ALT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健康行为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健康行为比较
   护理后,B组健康行为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前后BMI、TG、ALT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BMI、TG、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BMI、TG、ALT水平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饮食紧密联结,患者在摄取了过量的热量后,会引发肥胖,提升了脂肪肝总的发病率,肥胖会使得代谢出现紊乱,提升血脂浓度,引发高血脂,在临床中,依旧缺少对于这一疾病具有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所以,仅可以对患者的进食与行为方法等进行干预,控制好血脂,保持体重[5-6]。
   行为干预模式指的是近几年在临床中获得大量运用的一种新兴的护理对策,其运用到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护理中,效果良好。患者遵照医嘱的意识得到增强,在进食及运动方面的自我监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7-8]。有研究指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控机制与肝脏中胰岛素发生的抵抗相关,治疗药物也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与治疗肝病为主,并联合行为干预,以降低患者的体重,减少其肝细胞中脂肪的聚集,提升治疗效果[9-10]。另外,行为干预还可以增强患者自我监管能力,改变其以往不够健康的生活与进食方式,控制好热量的摄取,减少机体血脂水平,把体重控制到正常的范围中。借助运动训练,清除机体中多余的脂肪,使得各类代谢能够回归正常,进而改善血脂水平;借助健康宣教,能够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增强其对于治疗的依从性;制订出优良的进食规划,不仅能够控制好热量,还可以保持食物的多样化,提升患者的接受程度;患者在选择了喜爱的运动方式后,比如,走步、游泳、打太极等,能够增强其运动兴趣,坚持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尽早得到恢复[11-12]。
   本次研究显示,护理后B组健康行为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BMI、TG、ALT水平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行为干预模式可以改善患者健康行为及血脂水平。
   综上,行为干预模式对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效果颇为显著,能够提升其健康观念,并促进其血脂水平回归正常,建议临床推崇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军汉,苏全生,孙君志,等.运动和饮食调整对内质网应激介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肝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7,36(1):36-43.   [2] Dogan S,Celikbile K M,Yilmaz Y K,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liver fibrosi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5,27(3):298-304.
  [3]邢英,郑嵘炅,李雅丽,等.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的水平变化及与HOMA-IR关系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9):932-934.
  [4]张超,李昌平,聂娇.槲皮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和肝X受体α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7,31(8):807-814.
  [5] Corey K E,Vuppalanchi R,Vos M,et al.Improvement in liver histology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tion in dyslipidemia in children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J].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2015,60(3):360-367.
  [6]张四青,习燕华,钟树妹,等.格列美脲聯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5):525-528.
  [7] Oda K,Uto H,Mawatari S,et al.Clinical feature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ssociated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 review of human studies[J].Clinical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5,8(1):1-9.
  [8] Korkmaz H,Unler G K,Gokturk H S,et al.Noninvasive estimation of disease activity and liver fibrosis in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using anthropometric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insulin,insulin resistance,and C-13-methionine breath test[J].Europ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2015,27(10):12-21.
  [9]王玉泽,张海丛,张冬,等.乙型肝炎病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及血清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1):62-65.
  [10]袁颖,丁芳.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16,30(27):3380-3381.
  [11]孙文静,陈东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多学科协作综合诊断与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0):727-729.
  [12]经升琴,周青,徐君凤,等.脂肪肝病人中医体质分布及生活方式调查[J].护理研究,2016,30(25):3167-3169.
  (收稿日期:2019-07-30) (本文编辑:桑茹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794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