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动式护理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抑郁症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互动式护理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 采用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互动式护理干预模式,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 护理前,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56.70±5.32)、SDS评分为(58.93±5.56)分, 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56.78±5.10)分, SDS评分为(58.27±5.63)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87、0.5275, 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46.79±4.30)分, SDS评分为(47.01±3.59)分, 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52.04±4.20)分、SDS评分为(53.30±4.31)分,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240、7.0921, P<0.05)。结论 糖尿病抑郁症患者实施互动式护理干预模式, 有助于患者缓解内心压力, 疏导患者不良情绪, 患者能够主动参与治疗, 稳定病情, 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 糖尿病抑郁症;互动式护理干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7.106
  糖尿病属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内科疾病, 当前无明确治疗手段能够治愈, 患者只能长期接受药物治疗, 维持血糖稳定。由于该疾病病程长、病情表现明显、注意事项较多, 很多患者因此感到焦虑、紧张、抑郁[1]。持续性负面情绪会引起患者发生精神疾病, 不仅给糖尿病治疗带来困难, 还会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 在对糖尿病抑郁症患者实施治疗的同时加以护理干预, 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十分重要。本文探讨互动式护理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抑郁症患者中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治疗的80例糖尿病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关于糖尿病抑郁症诊断标准, 在参与研究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数字分配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男23例, 女17例;年龄56~77岁, 平均年龄(65.4±5.6)岁;糖尿病病程1~18年, 平均病程(6.7±3.7)年;抑郁癥病程8个月~2年, 平均病程(12.5±4.1)个月。观察组患者男22例, 女18例;年龄55~78岁, 平均年龄(65.9±5.7)岁;糖尿病病程1~17年, 平均病程(6.8±3.4)年;抑郁症病程7个月~2年, 平均病程(12.4±3.9)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以患者病情为中心, 根据医嘱做好患者病情护理、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告知患者其他注意事项等, 必要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互动式护理干预, 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 2. 1 建立互动式护理小组 由主管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精神科护士、助理护士组成, 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状态做好评估后, 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患者病情后对其制定合理护理计划, 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互动能力。
  1. 2. 2 互动式健康教育 每周组织糖尿病抑郁症患者开展互动式交流会, 通过面对面交流, 让糖尿病抑郁症患者了解自己、他人病情, 从而重新认识糖尿病, 并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让患者和患者之间进行交流, 通过相互鼓励、安慰, 引发患者的共鸣, 进而消除患者的内心不安、焦虑、抑郁情绪[2]。
  1. 2. 3 互动式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 需保持耐心, 倾听患者的诉求, 以诱导性交流方式, 让患者释放自身真实想法, 从而针对性给予心理干预。在患者日常生活中, 给予患者相关建议, 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以积极向上的语言, 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多鼓励患者家属配合护理服务,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恢复患者家庭归属感、社会存在感[3]。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SAS评分标准:<50分为心理健康, >50分并随着分值增加患者焦虑程度越严重;SDS评分标准:<53分为心理健康, >53分并随着分值增加患者抑郁程度越严重。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56.70±5.32)、SDS评分为(58.93±5.56)分, 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56.78±5.10)分, SDS评分为(58.27±5.63)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87、0.5275, 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46.79±4.30)分, SDS评分为(47.01±3.59)分, 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52.04±4.20)分、SDS评分为(53.30±4.31)分,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240、7.0921, 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发生改变, 临床上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加。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 常见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 患者不仅需要按时服用药物, 还需要加强饮食控制、运动指导等, 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4]。如果患者糖尿病控制效果不佳, 还会引发其他器官发生并发症, 包括眼、足、肾、血管、心脏等。糖尿病抑郁症主要由于患者过度担忧自身疾病, 从而引发精神疾病。该疾病无法通过确切方式治愈, 只能通过加强患者的护理干预和用药治疗改善患者不良情绪[5]。   互动式护理干预以协同护理为主要护理方式, 通过成立小组, 学习互动式护理干预内容, 再结合“护理人员-患者-家庭”模式有效的互动, 打消患者的消极心理。互动式护理干预借助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心理干预, 患者与患者之间的病情交流, 患者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影响, 帮助患者认知自身疾病, 正视治疗, 缓解内心不良情绪, 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用药习惯,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6-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护理前,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56.70±5.32)、SDS评分为(58.93±5.56)分, 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56.78±5.10)分, SDS评分为(58.27±5.63)分,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87、0.5275, P>0.05)。护理后,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46.79±4.30)分, SDS评分为(47.01±3.59)分, 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52.04±4.20)分、SDS评分为(53.30±4.31)分,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240、7.0921, P<0.05)。
  綜上所述, 糖尿病抑郁症患者实施互动式护理干预模式, 有助于患者缓解内心压力, 疏导患者不良情绪, 患者能够主动参与治疗, 稳定病情, 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陈芳. 探讨互动式护理干预模式在糖尿病抑郁症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中医临床研究, 2018, 10(6):69-72.
  [2] 张燕. 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14):125.
  [3] 胡美君. 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伴抑郁症患者临床疗效及血糖控制的影响. 新中医, 2015, 47(11):230-231.
  [4] 张玉霞. 帕罗西汀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疗效. 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5):37.
  [5] 赵妮谊, 杨春蕾, 周楠楠. 加强心理护理对糖尿病精神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 中国民康医学, 2017, 29(8):77-78.
  [6] 解坤, 段洁明, 马华, 等. 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110例护理体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10):179-180.
  [7] 杨水仙, 叶子. 心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护理效果的观察.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7, 3(3):20-21.
  [8] 满晓琴. 双轨道互动护理干预模式在社区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新世界, 2015, 35(17):180-181.
  [收稿日期:2018-09-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841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