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和HBV-DNA检验结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检验结果。方法 16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乙型肝炎各项指标, 采用全自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分析仪检测HBV-DNA含量, 采用比色法检测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 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总胆汁酸水平。观察免疫指标与HBV-DNA检测结果, e抗原模式与HBV-DNA检测结果以及总胆汁酸、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结果 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检测显示HBV-DNA阳性率为38.18%(63/165);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50.00%(28/56);抗-HBc、HBsAg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33.33%(35/105);抗-HBc、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0(0/4);抗-HBc、HBeAg和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抗-HBc、HBsAg和抗-HBe阳性患者、抗-HBc、HBsAg阳性患者, 抗-HBc、HBsAg和抗-HBe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抗-HBc、HBsAg阳性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50.00%高于e抗原阴性患者的32.11%, eHBV-DNA病毒载量(6.61±1.15)×102 copies/ml高于e抗原阴性患者的(4.02±1.00)×102 copies/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总胆汁酸、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总胆汁酸水平为(7.28±11.63)μmol/L, 白蛋白水平为(47.40±2.70)g/L, 总胆红素水平为(19.04±6.54)μmol/L。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e抗原模式和其HBV-DNA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是与患者的清蛋白、总胆汁酸或总胆红素等不具有相关性, 确定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DNA能够深入了解病情具体情况, 最终正确判断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指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e抗原模式;总胆汁酸;总胆红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0.019
  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后所致的疾病。诸多研究资料显示, 乙型肝炎病毒具有较高感染率, 乙型肝炎患者极易发生原发性肝癌疾病, 因此对生命健康安全造成重大威胁[1]。目前来看, 临床常用两对半的血常规检测方式来检测抗-HBc、HBeAg、HBsAg、抗-HBeAg等[2]。但是, 上述方法无法有效诊断乙型肝炎病毒的具体传染情况, 因此本文将观察分析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和HBV-DNA检验结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茂名市人民医院2019年3~9月收治的16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 排除基础疾病患者, 所有患者中男115例, 女50例;平均年龄(37.36±8.21)岁。
  1. 2 方法
  1. 2. 1 化学发光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以及试剂均购自于雅培公司)检测乙型肝炎各项指标, 阳性判断标准:①抗-HBsAg>10 mIU/ml;②HBsAg>0.05 IU/ml;③抗-HBc>1 s/co;④抗-HBe<1 s/co;⑤HBeAg>1 s/co。
  1. 2. 2 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检测方法 HBV-DNA含量:采用全自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分析仪(上海宏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严格按照相关说明书进行操作, 阳性判断标准:HBV-DNA含量>5.0×102 copies/ml。
  1. 2. 3 生化指标检验方法 取患者晨起空腹肘关节静脉血2~3 ml, 分離血清, 采用比色法检测患者的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 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检测总胆汁酸水平。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免疫指标与HBV-DNA检测结果, e抗原模式与HBV-DNA检测结果以及总胆汁酸、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免疫指标与HBV-DNA检测结果 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检测显示HBV-DNA阳性率为38.18%(63/165);其中抗-HBc、HBeAg和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50.00%(28/56);抗-HBc、HBsAg和抗-HBe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33.33%(35/105);抗-HBc、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为0(0/4);抗-HBc、HBeAg和HBsAg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抗-HBc、HBsAg和抗-HBe阳性患者、抗-HBc、HBsAg阳性患者, 抗-HBc、HBsAg和抗-HBe阳性患者的HBV-DNA阳性率高于抗-HBc、HBsAg阳性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e抗原模式与HBV-DNA检测结果 e抗原阳性患者HBV-DNA阳性率高于e抗原阴性患者, eHBV-DNA病毒载量高于e抗原阴性患者,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抗原阳性和阴性患者总胆汁酸、白蛋白、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生化指标检验结果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总胆汁酸水平为(7.28±11.63)μmol/L, 白蛋白水平为(47.40±2.70)g/L, 总胆红素水平为(19.04±6.54)μmol/L。
  3 讨论
  乙型肝炎病毒一旦侵入到人体肝细胞后, 将在肝细胞中以HBV-DNA为模板进行复制, 从而合成新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 将新合成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释放到人体血液之中[3]。进入血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颗粒会引起一系列机体免疫反应, 最终产生诸多血清免疫学标志物[4]。患者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 往往伴有以下几种临床表现:黄疸、腹胀恶心、食欲不振。治疗前需要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 继而准确判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具体病情。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总胆汁酸水平为(7.28±11.63)μmol/L, 白蛋白水平为(47.40±2.70)g/L, 总胆红素水平为(19.04±6.54)μmol/L。有学者认为, 乙型肝炎的发生机制与机体的免疫应答机制密切相关[5]。我国临床常用两对半检测方法来检测乙型肝炎常用指标, 两对半中的HBeAg则往往用来判断乙型肝炎病毒的具体复制情况, 因此判断乙型肝炎患者的具体病情[6]。但是, 也有研究发现, 乙型肝炎患者的HBeAg虽然呈阴性但是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仍然处于复制状态中, 所以不能将HBeAg阴性作为判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停止的依据。HBV-DNA检测能够有效反映出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毒活动具体情况以及病毒具体传染情况, 临床中常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检测方法检测HBV-DNA。HBV-DNA作为乙型肝炎病毒的遗传物质基因, 病毒能够利用做模板加以复制。有学者认为, 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HBV-DNA检测能够得出准确结果, 从而做好抑制病毒扩散工作, 最终有效抑制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病情。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HBV-DNA与两对半的检测具有相关性, 与此同时反映出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检测结果可准确判断乙型肝炎病毒在乙型肝炎患者机体内的复制状况。据余敏等[7]学者在有关研究中报道显示, 对12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HBV-DNA检测以及两对半检测, 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文研究所应用的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定量检测方法能够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HBV-DNA水平加以定量检测, 对诊断病毒的复制效果具有显著价值。HBV-DNA与两对半的检测结果具有相关性, 继而清楚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在人体内的具体复制情况, 继而为防治乙型肝炎病毒提供数据参考[8-10]。
  综上所述,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e抗原模式和其HBV-DNA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但是与患者的清蛋白、总胆汁酸或总胆红素等不具有相关性, 确定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DNA能够深入了解病情具体情况, 最终正确判断乙型肝炎病情严重程度。
  参考文献
  [1] 赫英飞, 佟炳达, 张晓美, 等.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学指标和HBV-DNA检验结果分析.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2):201-202.
  [2] 彭凤英, 车小琼, 赵宏斌, 等.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HBV DNA、HBsAg及HBeAg定量的影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7):41-44.
  [3] 侯玲, 刘韧, 龙训琴, 等.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与HBeAg、HBsAg的相关性分析.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 15(7):936-939.
  [4] 王宗琰, 林孔英, 陶其飛, 等. 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小肝癌术后预防性肝动脉栓塞化疗对术后复发的影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6, 15(5):504-509.
  [5] 李珂, 李明传. 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素对乙型病毒性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炎症指标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中国药房, 2018, 29(1):98-101.
  [6] 沈男男, 王佳良, 劳国琴, 等. 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8, 34(10):1136-1139.
  [7] 余敏, 王立坤. 干扰素联合核苷类药物对乙肝患者外周血T 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6, 32(5):415-417.
  [8] 赵宇亮, 王爱玲. 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代偿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8, 34(5):494-496.
  [9] 彭金林, 吴继周, 李国坚, 等. 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比较.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9, 36(5):758-762.
  [10] 刘斐, 刘寿荣, 傅晓晴, 等. 恩替卡韦抗病毒患者乙型肝炎病毒逆转录区准种动态演变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中国现代医生, 2018, 56(27):16-21.
  [收稿日期:2019-1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195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