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究溶血現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方法 110例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 依据是否进行人工溶血处理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55例。实验组进行人工溶血, 对照组未进行人工溶血。对比两组的生化指标。结果 实验组的肌酸激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分别为(126.32±10.23)U/L、(7.62±1.36)μmol/L、(2.13±0.63)μ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175.26±13.69)U/L、(12.38±2.18)μmol/L、(5.36±0.96)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固醇、白蛋白、总蛋白、天冬氨酸转移酶、血钾分别为(68.21±2.94)U/L、(7.26±0.72)μmol/L、(45.96±6.12)g/L、(66.38±4.95)U/L、(57.16±2.95)U/L、(6.92±0.21)mmol/L, 均高于对照组的(54.18±5.36)U/L、(4.84±0.67)μmol/L、(35.19±4.53)g/L、(38.16±5.23)U/L、(43.11±2.13)U/L、(4.31±0.98)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溶血现象可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结果产生影响, 应采取有效手段, 保障生化检验指标的准确性。
  【关键词】 溶血;生化检验;准确性;对策;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3.002
  Study on effect of hemolysis on clinical biochemical test items and its preventive measures   LI Fu-jun. Quality Management Office, Heze Municipal Hospital, Heze 274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emolysis on clinical biochemical test items and its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A total of 110 patients undergoing biochemical test were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whether artificial hemolysis treatment was performed or not, with 5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artificial hemolysis,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 artificial hemolysis. The biochemical indica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reatine kinase, total bilirubin, direct bilirubi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126.32±10.23) U/L, (7.62±1.36) μmol/L
  and (2.13±0.63) μmol/L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175.26±13.69) U/L,(12.38±2.18) μmol/L and (5.36±0.96) μmol/L,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total cholesterol, albumin, total protein, aspartate transferase, serum potassium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68.21±2.94) U/L, (7.26±0.72) μmol/L, (45.96±6.12) g/L, (66.38±4.95) U/L,(57.16±2.95) U/L and (6.92±0.21) mmol/L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54.18±5.36) U/L, (4.84±0.67) μmol/L, (35.19±4.53) g/L, (38.16±5.23) U/L, (43.11±2.13) U/L and (4.31±0.98) mmol/L,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Hemolysis have an impact on the results of clinical biochemical testing projects, and effec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biochemical testing indicators.
  【Key words】 Hemolysis; Biochemical test; Accuracy; Countermeasure; Value   血液标本溶血主要是指采集的相关血液标本红细胞被破坏后, 血红蛋白等细胞内的物质从红细胞中溢出, 并且与血清混合, 可导致血清呈红色的一种临床现象。患者在进行各项血液检查时, 血液标本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抽血时速度过快, 在进行水浴时温度过高等因素均可影响血液检查得的结果, 未了进一步提高血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主要对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 总结影响溶血现象的对策,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到本院进行生化检验的1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依据是否进行人工溶血处理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55例。实验组男27例, 女28例;年龄18~77岁, 平均年龄(47.85±9.95)岁。对照组男25例, 女30例;18~78岁,平均年龄(48.36±2.1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均自愿加入本次实验, 患者或者家属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②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均已成年;③本次实验已经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存在血液疾病的患者;②存在传染性疾病的患者;③无法配合完成相关实验检查的患者;④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
  1. 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采集晨起空腹靜脉血液进行相关检查, 采集血液标准量为4 ml, 分别将采集的血液放置于2支试管当中。实验组实施人工溶血处理, 使用无菌注射器对试管中的血液快速吸注, 控制在10次左右。对照组将血液标本放置于另一支试管当中, 试管中含有肝素, 并且该试管不存在溶血现象。在相同条件下对两组试管进行离心处理, 将其放置于离心机中, 离心设置离心机参数为3000 r/min, 离心时间10 min,取上清液进行检测, 所有血液标本均使用自动生化仪器进行相关检验, 整个检验操作过程均符合试剂盒相关要求, 并分别对各样品进行3次测定, 取平均值。
  1. 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血尿酸、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血磷、血钙水平及肌酸激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白蛋白、总蛋白、直接胆红素、天冬氨酸转移酶、血钾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血尿酸、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血磷、血钙水平对比 两组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血尿酸、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血磷、血钙水平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肌酸激酶、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白蛋白、总蛋白、直接胆红素、天冬氨酸转移酶及血钾对比 实验组的肌酸激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分别为(126.32±10.23)U/L、(7.62±1.36)μmol/L、(2.13±0.63)μmol/L, 均低于对照组的(175.26±13.69)U/L、(12.38±2.18)μmol/L、(5.36±0.96)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固醇、白蛋白、总蛋白、天冬氨酸转移酶、血钾分别为(68.21±2.94)U/L、(7.26±0.72)μmol/L、(45.96±6.12)g/L、(66.38±4.95)U/L、(57.16±2.95)U/L、(6.92±0.21)mmol/L, 均高于对照组的(54.18±5.36)U/L、(4.84±0.67)μmol/L、(35.19±4.53)g/L、(38.16±5.23)U/L、(43.11±2.13)U/L、(4.31±0.98)m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3. 1 溶血 生化检验在患者临床疾病诊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生化检验往往需要通过采集血液样本完成相关检查, 但血液样本在进行生化检验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低渗溶液、强力震荡、分离血细胞时因操作不当而导致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等均可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降低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2]。血液标本在送检前发生溶血的几率相对较大, 因溶血现象能够使红细胞计数和血细胞比容有所降低, 可使血细胞的内成分与血细胞外成分相互混合, 血清和血浆化学组成发生变化, 进而可对胆红素和转氨酶等相关检测的生化指标产生影响, 并且无法将标本的原始含量反映出来[3]。
  3. 2 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对各生化检验指标的影响
  血液的细胞中含有多种物质, 其中血红蛋白、酶类、有机物、蛋白质、离子、等具有较高的含量, 当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后各物质的浓度差会明显发生改变, 若溶液溢出会导致血液中个各指标的水平高于溶血前, 但是血液中的钠、胆固醇、脂蛋白等物质会被稀释, 当发生溶血后各指标的水平会低于溶血前。本次实验结果显示, 两组甘油三酯、尿素氮、肌酐、血尿酸、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血磷、血钙水平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说明, 患者在进行涉及上述指标的临床生化检验时, 血液标本是否发生溶血现象对患者的生化检验结果影响不大;实验组的肌酸激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固醇、白蛋白、总蛋白、天冬氨酸转移酶、血钾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说明, 患者进行相关生化检验时其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受到严重影响, 应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
  若采集的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能够对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等各项生化检验指标产生作用, 并使其含量相应升高, 当血液标本中的红细胞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破裂时会使其中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移酶显著上升, 并且上述物质会转移到血清中, 使血清中原有的上述物质浓度遭到破坏, 进而获得相应的检查结果, 可发现上述指标与正常标本相比相对较高[4-7]。胆红素的指标也会改变较为明显, 重氮法为胆红素检验的主要方法, 在检验过程中会使“偶氮胆红素”类化合物生成, 其状态呈紫红色, 该类化合物具有光吸收的部分吸收波长大约为540~560 nm, 可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若血液发生溶血, 会使血红蛋白大量释放, 其吸收波长可直接影响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测量工作, 最终导致结果偏高。经大量实践研究表明[8], 溶血后γ谷氨酰转肽酶浓度也会发生改变, 主要与其生理成分有关, 在发生物理化学作用后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含量检测值也会受到影响, 主要是由于红细胞中谷丙转氨酶大量释放是临床检验结果的提高所致。   3. 3 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对疾病诊断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 肝脏疾病、癌症、肾脏疾病、糖尿病等疾病常需要采用血液生化检验进行诊断和评估患者预后及判断治疗效果, 若患者的血液在检验过程中发生溶血现象, 可使血液各生化检验结果的诊断准确率受到影响, 同时能够使医生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产生影响, 进而发生漏诊误诊等现象。血液标本若发生溶血现象会影响对肝脏疾病的诊断, 若对患者肝脏功能进行检验时采集的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 则无法通过丙氨酸转移酶及天冬氨酸转移酶等相关指标对患者的疾病进行判断, 而上述指标是判断患者肝功能是否存在异常的主要指标, 同时也可作为判断肝细胞破坏程度, 胆道是否存在闭塞的重要指标, 而溶血现象的发生能够导致上述指标过高, 进而使检验结果以假阳性的状态呈现, 可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诊断[9]。溶血现象在糖尿病的诊断方面也可产生影响, 若患者进行耐糖量试验, 医生需要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进行判断, 而上述指标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 一旦血液标本出现溶血现象时会导致血葡萄糖水平降低, 使医师无法对患者的血糖代谢情况进行准确判断, 降低糖尿病的诊断准确率。溶血标本对肾脏功能诊断的影响, 若患者需要进行肾脏功能检查, 一旦血液检测标本出现溶血现象不会对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在进行肾功能疾病的诊断过程中, 临床中主要通过尿素氮指标进行判断, 而与溶血标本相比较二者差异较小, 由此可见, 血液标本是否发生溶血不会对肾脏功能疾病的诊断产生影响[10]。
  3. 4 研究现状 陈志平[11]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研究中, 将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集2份样本进行研究, 将人工溶血的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 未溶血组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血钾、总胆固醇均高于对照组, 碱性磷酸酶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甘油三酯、尿素氮、血糖、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探讨中, 刘新记[12]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中, 将6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均采集2份血液标本, 将其中一份进行人工溶血, 另一份未溶血, 经过相关检验得出,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谷草转氨酶、尿酸水平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氨、肌酐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5 避免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的对策 ①提高对医疗器械质量的管理。在进行各种类医疗器械选择时, 应选择质量较为可靠的厂家提供的医疗器械, 应对医疗器械的各种许可证进行检查, 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前, 应由采集血液人员对所使用的相关仪器进一步检查, 主要观察所使用的医疗器械是否存在破损、漏氣现象, 同时需要观察采血管中存在抗凝剂的颜色以及质量, 并观察是否存在沉淀现象, 一旦发现医疗器械出现异常, 应停止对患者进行血液标本采集。②培训采血人员。采血人员的技术水平与采集血液标本是否发生溶血现象存在密切联系, 进一步提高采血人员的专业技能。血液标本在采集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 需要对各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 避免因酒精而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13]。在采集血液过程中, 避免止血带压迫过紧而出现溶血现象, 在血液采集过程中对血液样本流速也具有一定的要求, 血液流速不应过快也不应过慢, 而是保持适中的速度即可。采血人员均熟知临床采集血液操作规范, 同时应使采集血液人员掌握正确的穿刺方法以及穿刺部位的选择, 在进行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可选择条件较好的血管完成血液采集, 提高血液采集穿刺成功率, 对降低采集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有着重要意义。③加强医护人员对溶血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医护人员认识到溶血可对患者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判断预后等多项临床操作产生影响, 使各医护人员端正工作态度, 形成防范溶血的意识, 在进行各项生化检验操作时可主动、有意识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14]。规范血液标本运输过程, 采集血液标本在运输过程中, 应使血液标本尽量处于平稳状态, 避免血液标本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剧烈震荡, 在进行血液标本保存时应为血液标本提供恒温条件, 避免温度过高或温度过低而导致溶血现象的发生。另外, 在医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缩短血液标本与实验室之间的距离, 减少血液标本运输的距离, 也是避免溶血现象发生的重要手段, 采集完成的血液标本应避免长时间存放, 应将采集完成的血液标本在两小时内送检, 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血液标本检测管理, 在进行血液标本检测过程中, 应合理设置离心机的离心速度, 避免因离心力过大而导致红细胞破裂进而引发溶血现象的发生, 在对血液标本进行水浴处理时, 应保证血液标本与水充分分离, 避免水进入到标本中, 设置合理的温度, 保证血液标本符合生化检验需求, 以避免血液标本的pH值发生变化, 最终导致红细胞破裂。在进行血液标本检测过程中, 应对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进行提前质量检测, 使机器均能够处于正常状态中, 仪器应定期进行维修以及养护, 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15]。
  综上所述, 溶血现象可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应采取有效的手段干预, 避免溶血现象的发生, 以提高各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诊断准确率, 降低对患者疾病的诊断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对策. 当代医学, 2017, 17(27):33-34.
  [2] 唐清.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 中国当代医药, 2018, 17(27):86.
  [3] 黄琛.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9, 15(8):955-956.
  [4] 殷留静.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探讨.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35(22):5224-5226.
  [5] 任丽峰, 周雪红.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扰和影响及对策研究.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8, 18(20):127-128.
  [6] 卢超. 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防范对策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9, 17(3):182-183.
  [7] 伍玉清. 应用真空采血系统采集血标本的护理问题和对策. 现代临床护理, 2016, 82(5):75-77.
  [8] 周春英. 浅谈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59(10):44-45.
  [9] 缪守红.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26(6):86.
  [10] 霍永华, 于芳, 邢毛毛. 溶血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 15(10):24.
  [11] 陈志平.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中国当代医药, 2018, 21(3):84-85.
  [12] 刘新记. 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7):35.
  [13] 黄常健. 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对策.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23(1):195-196.
  [14] 杨焱, 杨文艳. 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及预防对策.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6, 25(87):103.
  [15] 曹传勇, 黄伟英, 郑建彬. 不同溶血程度标本对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 33(13):1706-1708.
  [收稿日期:2019-11-1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52285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