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珊瑚人,谁可破解的奇异病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珊瑚”对于很多人而言并不陌生,它是一种色彩斑斓,婀娜多姿的水生物。据了解,珊瑚虫能分泌石灰质,当珊瑚虫向上生长时,它们不断地分裂,把骨骼留下,骨骼逐渐扩大。这种变化,就使生物体形成了一个个美丽的造型。
  但谁曾想,一名花季少女的体内也出现了“类似”变化,她的肌肉、韧带以及筋膜正一点点形成新的骨骼,她的行动也逐渐被限制,由于这和珊瑚生长原因极为相似,所以这种人被医学家称为“珊瑚人”。
  
  花季女孩浑身起包,怪病缠身失去自由
  
  2005年8月,安徽合肥,刚满16岁的小丽(化名)正值花季年龄,本该和同龄人一样迸发青春活力,但此时的她,却只能每天呆在家里。这都缘于两年前的一次偶然发现。
  说起那次“发现”,时间要转回到2003年7月,小丽正在肥西老家念初二。当时正是炎热的夏天,衣服也穿得很单薄,细心的母亲突然发现小丽的背上明显地凸起了一个大包,包块不红也不肿,但用手按一下就会疼。
  第二天,父亲带着小丽来到安徽省儿童医院做检查,但没想到这个大包,把儿童医院的医生也“难倒了”。随后,父女俩接连去了几家大医院,在安徽附属医院,大夫确诊包块为“肿瘤”,住院期间,小丽的“肿瘤”以消炎的方式治疗。打针输液后,大包慢慢消掉了,全家人都松了一口气,于是小丽就出了院。
  没想到10天后,噩梦重来。包块又起来了,而且速度更猛烈,一个一个的包块扩展到了肩胛骨中间。这下,小丽的家人慌了手脚,赶紧又回到附属医院求诊。但是这一次,院方明确表示,该院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病例,目前不能确诊,当然也没法治疗。小丽的父亲回忆说,“包块”起来以后,我们就带着小丽四处看病,上海等地的大医院都跑遍了,但一直没有查出病源。眼看着病情不见好转,但似乎也没有恶化的迹象,无奈之下小丽只能先回老家。
  别看在老家,只要听说哪有“消包”的偏方,家人都会“有病乱投医”。可惜的是,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小丽到底得了什么怪病?
  
  病情恶化四处求医,两年以后终于确诊
  
  2005年的夏天,小丽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她不能弯腰,也不能扭头,甚至都咽不下去东西。”小丽的母亲提起当时的病情,显得格外心疼。
  全家人又一次来到了安徽省立医院,这次接待他们的是风湿科的汪国生主任。据汪主任介绍,经过检查发现,小丽比一般人的脖子明显粗大,摸上去能感觉到很多硬包块。而且,在小丽的腰椎和肩胛骨位置也有大小不等的包块。X光片显示,小丽颈部两侧和大脑颅骨外的皮下组织也明显钙化。
  汪主任了解病情后非常重视,到网上去搜寻有关材料。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汪主任在一家国外网站上找到了相似病例,这是一家专门研究进行性肌肉骨化症的国际权威组织(FOP),该机构的负责人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Dr.Kaplan,汪主任立刻将小丽的病情材料给美国专家发了电子邮件。
  2005年6月28日,美国专家回信,确诊小丽为进行性肌肉骨化症。这一次,是小丽得病两年来的第一次确诊。据介绍,这种病极为罕见,发病率约为1/661000万,全世界仅报道600例左右,均为10岁前发病。这种病最可怕之处不只是长出额外的“骨头”,而且还长出一副额外的骨架,把人体原来的骨架紧紧包住,使人体逐步丧失行动功能,危及生命。
  虽然小丽的病得到了确诊,但医生却明确表示,目前该病药物作用不大,无法控制病情的发展。正在读医科的小丽二姐告诉记者,“家里人都不死心,总希望能出现奇迹。”
  
  首次发现家族遗传,元凶疑为基因突变
  
  “FOP的发病率很低,家族遗传的更少。”汪国生主任介绍说,进行性肌肉骨化症是一种稀有的基因疾病,目前我国内地尚无此病的相关报道。而美国的Dr.Kaplan在信中说,此前仅有台湾的一位小女孩曾被确诊患有此病。
  据国外记载,世界上目前统计有600多名骨化症患者,其中发现有11例为遗传基因问题,患有FOP的儿童在出生时看起来很正常,但大脚趾却有一个先天畸形的特征(一般是缺少一个关节)。所以,国外专家将此病因暂时锁定在基因遗传上。
  经过汪主任对小丽家族情况的了解,他发现小丽的两个大脚趾恰恰都有先天性外翻的特征。而且更吃惊的是,小丽的父亲是先天性大拇指短,大脚趾外翻畸形;大伯父也是先天性大拇指短;小姑则为大脚趾外翻畸形。随后,汪医生又为小丽做了基因检测,结果发现,她的第四对染色体和常人不同。
  也有专家提出,该病主要由基因突变所致,其特征是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和进行性软组织异位骨化,这种骨化有的是自发的,有的是诱发的。作为国际FOP权威研究机构――国际肌肉骨化症联盟,Dr.Kaplan等人一直致力于该病的基因研究,希望能找到有缺陷的基因。汪主任告诉记者,这种基因在具有FOP的人体中能产生大量制造骨头的蛋白质。通过研究,该联盟目前已将研究范围从3000个基因缩小至30个基因,但由于多代转移的家庭难求及组织样品缺乏等原因,研究工作还有些困难。“如果把这种稀有疾病研究透了,那些骨质疏松、关节炎、脊椎创伤等,治疗起来就更轻而易举了。”汪主任自信地说。
  
  治疗方法尚在研究,国内专家鼎力相助
  
  汪国生介绍说,骨化症是一种很奇怪的病,病情很不稳定。国外提供的一些治疗方法,如骨髓移植、基因疗法等都处在实验研究阶段。小丽的病情还在继续发展,连颈部肌肉都已硬化,难道她真的没救了吗?经报道后,国内又一位专家伸出了援助之手,他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姜良铎教授。
  据了解,姜教授此前为台湾的一名珊瑚人做过治疗,当时小女孩的情况和小丽的情况差不多,双臂基本不能动,浑身长满大大小小的硬块,当时姜良铎教授也心中无底。整体诊断后,姜教授决定采取将外感病、内伤病结合辨证的方法。服药3周后,小女孩的疼痛减轻了。2个月后,浑身肿块就消了一半!据小丽的父亲说,目前他们已和姜教授取得联系,正在为小丽制订治疗方案。
  
   链接:
  “台湾一例‘珊瑚人’是我女儿”
  媒体对合肥16岁女孩小丽身患进行性肌肉骨化症进行报道后,定居在安徽大学的82岁老人靳锡章致电安徽省立医院专家:“台湾一例‘珊瑚人’是我女儿,她所有的症状和合肥这位女孩一模一样!”靳老希望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当年照顾“珊瑚人”女儿的一些有益经验提供给专家们和小丽的家长。
  据靳老介绍,他原来一直生活在台湾,女儿2岁开始患病,当时在台湾被诊断为纤维瘤,后在美国确诊为进行性肌肉骨化症,生病后孩子仍然顽强地求学一直到初中,后来身上慢慢“骨化”,渐渐限制了孩子的行动,最后孩子肋部完全骨化,妨碍了正常的呼吸。3年前,33岁的女儿病故。
  靳锡章老人告诉小丽母亲李女士说,现在照顾孩子,医疗方面要靠医生,护理方面就要靠家长,在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等方面家里人都必须照顾到位。靳老还把当年为照顾女儿而设计的工具示意图也交给了李女士。一个是为方便孩子吃饭使用的汤匙,由于“珊瑚人”发病后,胳膊不能举起,吃饭就很困难,于是靳老就把用不锈钢制成的汤匙焊在一个铁架子上,通过铁架子的转动,汤匙就会很方便地递到嘴边。还有一个是为方便孩子上厕所而设计出来的,主要是把两个食指粗的能伸缩的杆子挂在腰间,用的时候可以拉长,不用的时候就可以收起来,平常藏在衣服里,别人也看不见,而且使用起来很方便。
  靳锡章老人还告诉李女士说,由于病人钙化严重,因此日常生活中不能让其吃钙质的食物,否则会钙化更快。靳老还说,家人要从精神上给孩子以安慰,不要让病人有太多的思想压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2752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