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童肿瘤观察与放射治疗护理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2-0212-01
   儿童肿瘤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放射治疗已成为儿童肿瘤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儿童正处于不断生长发育和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身心未成熟,缺乏适应的能力,依赖性强,较不能合作,因此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心理发育特征,在放射治疗期间,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使其配合治疗,显得格外重要。
  1 儿童肿瘤观察
   儿童肿瘤绝大多数来源于中胚层或间叶组织细胞,是由不成熟的胚胎组织发展而来的。儿童肿瘤类型与成人有显著不同,好发于造血系统、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系统、软组织、骨和肾脏。虽然儿童肿瘤生长快、病情进展迅速,恶性程度较高,但对药物、放射合疗尤为敏感,治疗效果明显好于成年人。儿童肿瘤总体治愈率可达70%以上,一岁以内治疗效果最佳。早期发现疾病线索非常重要,这就要求家长对孩子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消瘦、不思饮食,面色苍白、贫血及牙眼、鼻腔出血,或皮肤有出血点,腹胀,或局部有包块时应提高警惕,及时把孩子送到医院进行诊疗,以获得较好疗效。
   因儿童家长甚至非专科医师对之认识不足、认为只有摸到肿块才是肿瘤,对一些可能提示患病的早期症状没有足够的重视,将其归结为一些临床常见病的表现而疏忽。殊不知,肿块只是其中的一个症状,有些癌症如白血病就不一定产生肿块也有些癌症的肿块隐蔽于体内,不通过医学仪器的检查根本无法发现。除可见的肿块外,其他的一些早期疾病线索也非常重要,而且往往第一个注意到这些线索的是患儿的家长特别是患儿的母亲。家长应对儿童出现的以下症状保持高度瞥惕。
   1 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热,特别是经抗病毒或抗生素治疗无效的发热
   2 非营养不良或寄生虫所致的逐渐加重的贫血,面色苍白
   3 不明原因的出血,包括牙跟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癖斑
   4 较长期的持续性或间歇险的疼痛,头痛、腹痛、关节痛等
   5 某些神经症状,如头痛、呕吐、走路不稳、面神绷杯痹、抽搐等
   6 司触及的肿块,如颈部、腋下、肚藐受沟、腹部、后腰部等
   7 视力障碍,斜视、眼球外突等
   8 肝、脾肿大
   9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过高或过低或伴有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等。
  
  2 儿童肿瘤化疗护理体会
   儿童肿瘤主要采用化疗来挽救生命,生存率已有很大提高,但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很少重视疾病对患儿及家庭产生的社会心理影响,使患儿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很大影响,故了解患儿的心理学特点是很有必要的,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对肿瘤儿童提高生命质量有积极作用。
   2.1 放疗前的心理护理
   2.1.1 加强和患儿的沟通首次与患儿接触时,年龄小的患儿会因恐惧而哭泣,不可强行从父母手中抱走,允许患儿随身携带喜爱的玩具或物品。带领患儿尽快熟悉候诊和治疗环境。用患儿易理解的语言和方式说明患病原因、治疗过程。候诊期间,可播放其喜爱的动画片或提供适宜的游戏,渐渐和患儿成为朋友,获得患儿信任的同时,也增强了患儿的安全感。年龄较大的患儿,已开始了解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开始恐惧身体的伤残和死亡。放射治疗前,给其观看有关放射治疗的宣传片,向其介绍一些效果好的病例,使其认同癌症并不等于死亡,减轻他们的恐惧感,使其配合治疗。
   2.1.2 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指导儿童肿瘤患者父母的心理压力极大,他们既要照顾患儿,还要为治疗筹措资金,对预后的未知也使他们焦虑不安。护理人员应向他们简明扼要地介绍有关放射治疗的知识,包括治疗所需时间、放射线种类、基本性质、照射部位、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并请相同病种的患儿家长互相交流,使家长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
   2.2 放疗后的心理护理放射治疗结束后,部分患儿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可以继续上学,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合理的生活和学习的作息制度,敦促家长定期携带患儿来医院复查。部分患儿需要终身坚持康复训练。向患儿家长说明放射治疗结束后仍可出现远期的放射治疗反应,减少不必要的紧张。部分患儿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家长及患儿心情低落,甚至绝望,应给予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劝其积极配合对症治疗,继续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
  3 心理干预
   医务人员要积极帮助患儿尽快适应医院环境,建立家长陪护制度以减少陌生感和恐惧感,做好长期接受治疗的心理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告诉患儿真实情况,帮助他们认识疾病的严重性,耐心细致地向家长和患儿说明血液肿瘤是可以治愈的。我们在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减轻患儿的痛苦,如安置化疗泵可以减少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骨穿、腰穿前教患儿学会放松,常规给予局部麻醉处理,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技能;强化疗前用止吐药避免患儿对化疗副反应产生的恐惧心理。同时应调整好家长心理状态,使患儿得到很好的心理支持,从而配合治疗。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和疗效标准.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2001.167~172.
  [2] 谢晓恬,刘振荣,石苇,等.多中心协作方案序贯治疗儿童高危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晚期淋巴瘤.中华儿科杂志,2009,37:169~172.
  [3] Pillay,.L.Psychologicalsymptomsinrecentlydiagnosedcancerpatients.SouthAfricanJournalofPsychology.2001,31:14.
  [4] 李雪荣.主编.现代儿童精神医学.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7.221~222.
  
  作者单位:318020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第一人民医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34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