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化线路与“一带一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最近正在看《中国文化线路遗产》(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一书。这本书以文化线路为主线,谈文化与环境的相互塑造,讲逐水而居的民族习惯,说南北走向通道的人工造化,析线路形成的三重原因……抽丝剥茧,从容道来;看似介绍十条不同的文化线路,其实一个主题由始至终,即“文化线路对于理解文化生成和发展的意义”。
  文化线路是一个具有很强战略性和全局性的话题。这本书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最近大家经常讨论的“一带一路”。
  正如有媒体分析的: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是“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然而,在旧瓶新酒的转换中,“用历史点亮未来”的意味是浓郁的。
  回顾老丝路,其形成的动因,是在“军事外交、商业贸易和宗教传播”这三种伟力的交相作用下推动形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前两者。祈望四海一家,是中国人早在先秦即已形成的一种诉求,至汉武帝,“勤远略”得以大规模实施,那些雄才大略的政治家都热衷于开辟新路。与此同时,贸易在客观上推助了线路遗产的畅达。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们的贸易交流,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更为便利,而且各地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的成绩,也会推动不同文化间的对话。
  再看新丝路,目前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中国的政策和经济支持。但是,在这个表面支撑的背后,新丝路还有两个更大的背景,一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的背景,一是现在的“全球化”的背景。借用一首歌的歌词:还是那条路,如今又出发。
  对于全球化,国际上其实一直有一个限定,即经济的、技术的全球化;专家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说过:全球化是以经济和技术为发动机,推动全球作为一个整体的意识。
  在一个地球村的时代,为完成一番功业,需要的是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共同参与和构建;正如有学者说的:“世界文化”在英语里应该是一个复数,而不是单数词。在很长的时间以来,西风压倒东风,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文化的影响力还非常的“地方性”。
  老丝路、新丝路,今天都被赋予了文化线路的含义,前者甚至申报了世界遗产。文化线路是什么?是文化的交流和整体价值的呈现,不是单向的文化传播,也非简单的商业贸易。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的自信心也日益增强时,我们希望在未来的世界文化拼图里,中国文化能够成为很重要的一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18870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