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康乾时期服饰与洛可可服饰的比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康乾盛世与路易十四、路易十五、路易十六统治时期几乎是同时期,世界的东西方同时进入了封建社会的末期,作为同时期东西方的两个大国,虽然服饰上形成了同样的艺术风格,但是究其本质,两国服饰的相异是由于文化氛围与艺术家的关系及女性在其中算扮演的不同角色所造成的。
  〔关键词〕儒学;礼制;矫揉造作;甜美风格
  清代康乾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鼎盛时期,专制主义中央期权在清代发展到了顶峰。与此同时,同时代的法国同样进入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路易十四加强了法国的君主专制,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带领下,成为欧洲最强盛的国家。六位同时代的君主有着相同的生活年代有着相似的艺术氛围,但是深究其服饰却有差别,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君主深受所处的文化氛围影响
  奠定康乾盛世的康熙皇帝虽是满族血统,但是其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启了中国学术界独尊的地位,宋朝时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程朱理学,使儒学适应了封建社会从前期向后期发展的转变与封建专制主义进一步增强的需要,在元代时程朱理学正式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明清延用,千百年来,儒学深深地影响着历代文人士大夫,康熙皇帝在这样浓重的氛围当中深受儒学影响,并且康熙自称在5岁时就开始学习阅读中国的儒家传统经典。①
  清代作为中国服饰史上第四次服饰变革,入主中原后,为强调其统治地位,颁布了十从十不从的政策,细究其内容会发现,十从十不从多为服饰上的规定。《清实录》记载,公元 168年,即康熙二十三年,规定了皇帝冠服之制。礼用的最高规格为祭服,《清史稿》这样记载,康熙二十三年,皇帝祭祀时,皇冠用大珍珠、东珠镶顶,礼服用黄色、秋香色、蓝色,是五爪正龙的绸缎质地,其祭服袍的基本款式与朝服袍趋同,都是由披领和上衣下裳相连的袍裙相配而成。
  而在西方或许正是由于巴洛克与洛可可时期的设计师的地位较高,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设计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服装设计,而艺术与政治生活又是不同的两件事,设计是为突出设计师的设计才能,特立独行、标新立异的设计在风口浪尖总是更易于得到人们的关注,所以巴洛克洛可可时期的服装经常被冠以伤风败俗的服装之名。
  “上衣衣袖分袖身、熨褶素接袖、马蹄袖端三个部分,腰间有腰帷。下裳与上衣相接处有襞积,其右侧有正方形的衽”。②虽然保留了满族少数民族服装的特点,但是皇帝最为重要的祭服及朝服依然下接横栏,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在服饰上依然虔诚的遵从天人合一的传统观点,帝后的朝服中,袍服一改少数民族的左祍,为右衽,在服饰上遵从“礼制”,尽显这个父系社会中男性的尊贵地位。
  清代封建制度已根深蒂固,清代的服饰制度严格的遵从封建等级制,而且显示出礼制重于形制的特点。清代帝后的服饰虽然大量的保留了马上民族的服饰特点,但是其纹样和基本形制依然严格的遵循着千百年来的封建制度,如各阶级必须遵循本阶级的服饰制度不可僭越,十二章纹样及五爪金龙只有皇帝才可使用,以及朝服、祭服、常服、吉服等所保留下来的上衣下裳的基本形制。作为统治的外在展现,服装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服装礼制代表的皇家威严是不可更改的,因此,清代的服装不可避免的朝向繁縟、矫揉造作的方向发展。正是由于这种神圣庄严的封建王权,皇帝的服饰色彩浓重,明度较低,不会采用轻佻的色彩,这也符合儒家传统中对君子的描述。雍正帝、乾隆帝严格的践行着这种服饰制度。
  与中国千百年的中央集权制度不同,法国与其他西欧国家一样国王受到贵族和议会的权利限制,但路易十四时期王权达到了顶峰。③当时流传这样一个谚语:“路易十四一个喷嚏,全欧洲就会得上风寒。”路易十四凭借当时法国的实力,几乎与全欧洲为敌,与西班牙、英国、荷兰和德国经过不断地战争,成为欧洲不可一世的霸主④。
  从思想上来探究,路易十四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路易十四为了从思想文化上维护统治而对新教势力实施打压政策。路易十四学业虽然在幼年被迫中断,但是他一直大力鼓励艺术创作,修建的凡尔赛宫不仅为欧洲的园林建设开辟了新的纪录,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建筑家、画家、雕刻家、园艺家和工艺家前往巴黎;在政治思想领域,路易十四虽然自己学识有限,但眼界开阔欣赏大思想家,重金奖励如孟德斯鸠与伏尔泰等颇有思想建树的学者,促进了法国思想界的发展。其在位期间大力发展文艺,同时其文艺控制也在蔓延,1715年,路易十四离世,标志着法国一个时代的终结,结束了他执政期间窒息的文化艺术控制。或许也正是因为路易十四的强权,才成就了法国男性十足的巴洛克风格,形成了与实用性为主的荷兰风背道而行的庄重法国风,或许也正是因为极端专制的路易十四的去世,法国才转向发展形成了秀丽甜美的洛可可风格。
  二、君主贵族与艺术家的关系
  在清代的发展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深深地知道,并且心中早就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这是朕的天下,天下唯我独尊。因此,皇帝与艺术家的关系是从属关系。以江南三大织造为例,虽然拥有技术高超的技工,但是只能在原有礼制的条条框框内按照皇帝的旨意进行制作,要想在本已约束较多的织做中有所创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且还要冒着触犯龙颜的危险,所以技工只能在原有基础上对细节进行繁复制作。
  但是法国则不同。王室欣赏并且直接赞助艺术家,艺术家更像是贵族的朋友,设计师在设计中有较多的自由和选择,可以设计制作自己所喜欢的服装来供贵族王室进行选择。
  以下这段话深刻地讽刺了贵族奢华的生活,歐列郎这老头有一次说:谁要是没有在1789年以前生活过,那就压根不算生活过。和他同时代的成千上万的人都持有这种看法⑤。由于封建旧贵族有如此大的特权与引领时尚的能力,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才有了保障,才可以物尽其用地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有自己的时装大臣,每天穿什么她会询问自己的着装大臣。   三、女性对时装的影响
  前文有提到,在康乾盛世中,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一直是男性的附属,所以中国的贵族后宫中的后妃是没有办法决定穿什么,虽然北方妇女的穿着多模仿宫中,皇宫中的贵妇看似是时尚潮流的领导者,但是其根源并不是后宫中的后妃,而是皇帝或者是“礼制”。因此,中国贵族女性的服装显示出了男性的庄严肃穆,而没有展现出女性的温婉甜美。
  但是,同时代的法国则不同。洛可可的甜美风格显然是由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夫人与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发展而来的。
  洛可可艺术的鼎盛时期大致与路易十五统治法国的时期相对应,这与蓬帕杜夫人的促进不无关系。蓬帕杜夫人是一位很有艺术眼光的女性,作為路易十五时期历时20余年的法国实际皇后,她成了洛可可风尚当之无愧的主导者和推动者,并将这一漂亮、雅致、轻浮又罗曼蒂克的艺术风格和生活方式吹遍全欧洲。而路易十六的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天真浪漫的性格,对时装的执着热爱以及独具特色的艺术审美,将洛可可艺术发展至顶峰。
  这两位重要的女性,在对洛可可艺术的发展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和推动作用,正是由于两位女性高贵的社会地位以及对艺术的执着热爱和追求,以及法国宽松的艺术文化生活,才造就了于中国风格完全不同的洛可可艺术。
  (责任编辑:牧鑫)
  注 释:
  ①萧一山《清代通史》卷上,[M]北京: 中华书局,1985年
  ②陈娟娟.清代服饰艺术[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02:92-96.
  ③林言椒 何承伟 中外文明同时空 明清VS文艺复兴启蒙时代 【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④林言椒 何承伟 中外文明同时空 明清VS文艺复兴启蒙时代 【M】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⑤欧洲风化史 【M】 德 爱德华.博克斯著 侯焕闵译 辽宁教育出版社
  参考文献:
  [1]萧一山《清代通史》卷上,[M]北京: 中华书局,1985年
  [2]王云英.清代满族服饰[M].辽宁民族出版社,1985:
  [3]陈娟娟.清代服饰艺术[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4,02:92-96.
  [4]林言椒 何承伟 中外文明同时空 明清VS文艺复兴启蒙时代[M]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5]德 爱德华.博克斯著 侯焕闵译 欧洲风化史 [M]辽宁教育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231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