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近年来,许多高校对声乐教学方案进行了调整,将民族化教学融入其中。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育是今后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发展内容。本文针对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将传统音乐文化融入其中的策略,以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传统音乐文化;音乐教学;融入方案
  随着新时代的新兴素质教育的发展,我国高校的聲乐教学也取得一定的进步,但在进步过程中也必然面临着诸多挑战。目前,无论是声乐理论还是歌唱教学,我国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都是借鉴西方的音乐教学内容,存在忽略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情况。这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有关,其口传心授的教育教学模式一直是发展过程中的弊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进一步了解到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重现传统音乐文化和民族艺术的重要性。如何将民族传统中家喻户晓的音乐文化融入现代化的教学课堂中,成为传统业文化进行普及和教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只有在真正意义上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融入现代化的音乐教学中,才能达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效果。
  一、传统声乐文化的形态特征和艺术特征
  (一)形态特征
  我国传统的音乐体系律制中以三律并用为主。距相关资料记载,纯律、平均律、三分损益律在我国音乐史上存在、应用的时间较早也较长,而长时间内都处于同时存在和地位相等的现状,其形态特征较为相似。而在我国传统音乐体系中,其音阶和节拍在设置时均具有自身特点与现代化西方音乐体系不同的情况。在此其中因皆由偏音和正音组成而律动,则分为均分律动和非均律动,这两种律动结合以及不规则地应用,形成我国传统音乐体系中的节奏节拍整散结合现象,也呈现出我国传统乐器中唱念坐打的紧拉慢唱特点。
  除此之外,在我国音乐体系的形态特征中存在较为多种的基础法,而并不像现代西方音乐中的五线谱和简谱,具有系统化的统一定型。记谱法是采用记号、符号将曲中的高中低音和长短音进行呈现,也正因为不同普法的出现,才能将我国不同种类和不同民族文化的音乐进行记录。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部分普法在传播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导致现代新创音乐或不熟悉的音乐无法应用不同的普法进行记录,表演者也无法在阅读其他普法时了解其曲子的音调高低和强弱。所以这就导致我国声乐文化传播时,演奏者难以准确了解曲子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甚至部分传唱已久的音乐在进行传播时仍然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为主,使得声乐和歌曲在传播时,其形态特征很容易受到损失。这是我国传统声乐文化存在的明显的形态特征弊端。
  (二)艺术特征
  一直以来字正腔圆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审美标准,由于我国语言的特殊性,只有将音乐中的歌词完整清晰地唱出来才能保证听众了解歌词描写的内容,通过思考进而理解歌词中的寓意。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保证声乐表演者为大众所接受。除此之外腔圆也是让表演者表达曲调文化内容的主要方式,可确保歌中意境能够与观众进行共鸣的方式,体现我国音乐文化的艺术性和特殊性。
  相关调查表明,我国传统声乐文化与其他声乐文化最大的区别在于音色。这是由于我国在乐曲发展过程中,其传统声乐文化对于个性化的发展有较强的强调作用,这是由于音色的个性化特征能够在歌曲中得到不同歌唱者的重视,在不同歌唱者和表演者的演奏过程中可以通过音色的个性化调整从多个方面和多个方向进行阐述,对不同的受众都能够予以照顾,所以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较高的传唱度。同时,我国传统音乐文化注重感情的表达与现代声乐相比更为婉转温柔。与现代西方声乐文化主要以直接和强烈的感官刺激为主不同,在我国传统声乐细腻温柔的情感表达中,观众能获得更为细腻的艺术享受。
  二、高校声乐教学融入传统音乐文化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弘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
  通过音乐能够了解一个民族的经济和宗教等文学内容。传统音乐不仅可体现民族的审美观,也可体现民族的特征和特点。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具有丰富的民风民俗,所以我国传统音乐所涵盖的内容较多,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对于传统音乐文化制定了很多的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而无论是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还是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它们所代表的都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特点和文化传统。想要使我国民族文化得到进一步的传承,需首先在现代社会中进行传统音乐文化普及。
  (二)利于高校开展多元声乐教学
  一直以来我国的声乐教学在开展过程中,主要以欧洲古典音乐为主。音乐文化教育模式单一,这也是现代声乐教学存在的弊端。而我国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伴随我国祖先成长的不仅仅包括千年的历史,更涵盖了千年以来的音乐文化传统,所以在这种背景下,现代高校教育人员应当意识到传统音乐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应当坚持从我国民族的自主音乐出发,弘扬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不仅仅为现代高校的声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还有利于现代高校建立良性且互动性较高的多元文化声乐教育体系。
  (三)培养现代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经过几千年文化的沉淀,现代人能够寻找到的传统音乐,皆是在岁月长河中接受过洗礼的精品。而这些精品代表的不仅仅是不同时期和不同年代的民族文化特点,也代表着我国古典音乐的审美特点。在现代高校声乐教学中加入传统民族音乐教学,不仅仅有助于对现代大学生进行审美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感悟美的能力。在现代化背景下,现代教学理念将着重点放在高素质高修养的人才培养中,通过加深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将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输送更多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三、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策略
  (一)在声乐教学中应当融入情感教学   在现代教学中,大多数人都没有深入了解传统声乐的艺术性所在,所以在实际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声乐教学的意义。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情感的表达有高度的重视,在实际声乐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传统声乐文化的情感表达,必要时还可以选择不同民族和不同背景的聲乐教师来进行执教。学校也应当加大对音乐学科的研究力度,聘请相应的专业人员对教员进行指导,使教师通过改善自身的传统音乐素养来提高教学质量。而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音乐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西方强烈、直接的审美类型的同时,还应当了解我国婉转、优雅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投入到音乐课程学习中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学习动力和较高的欣赏水平,以达到传统声乐教学的效果。
  (二)合理安排音乐课程
  现代高校应当对音乐课程的安排予以高度重视。首先来说,高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具体状况对音乐课程进行调整。所以高校在进行实际教学时,应当做好安排的合理性,并且为音乐课程购置相应的教材和音乐设备。而在选择教师方面,也应当选择具有专业背景的专业教师进行教学。在进行课堂音乐教学时,教师应当做好课堂的良好组织和计划,创造具有完善效果的音乐水平课程,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使音乐课程发挥其对应的教育作用。
  (三)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
  在开展现代化的音乐教学时,教师自身素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现代化高校在开展传统音乐教学前,应当重视音乐教师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应当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内的主动性和重要作用,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例如高校在进行日常工作中,可以为音乐教师搭建能力培养平台,可以聘请相关专家或教授开展讲座,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也能够获得对应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可以给予教师提高自身能力的渠道,促进教师的自我完善,其主要目的是强化自身的素质。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时,还应当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各项教学要求在实际工作中能够严格执行,彻底避免水平较低的教师进入教学系统。
  结 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高校音乐教育中面临的问题还较多,想要进一步对我国的传统音乐进行普及和发展,就需要以正确和认真的态度面对存在的困难,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而高校在开展现代化的声乐教学时,也应当不断利用各方资源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其主要方案是加强教师的水平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形成很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以提高现代化的音乐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常艳妮.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分析[J].艺术评鉴,2018(24):113-115.
  [2]张志强.传统音乐文化融入高校声乐教学中的意义分析[J].北方音乐,2018,(23):203-204.
  [3]蒋慧.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艺术教育, 2018(23):71-72.
  [4]范波.浅论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黄河之声, 2018(18):100.
  [5]李文静.新形势下高校声乐教学中茶歌演唱的艺术风格探索[J].福建茶叶,2018(11):156-158.
  [6]王磊.论传统音乐引入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价值与途径——以赣南采茶戏为例[J].福建茶叶,2018(11):181.
  [7]焦蓓蓓.试论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与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8(18):214.
  [8]张雯雯.浅论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北方音乐,2018(07).
  [9]张彧.声乐文化传播对高校声乐教育教学的影响研究——评《高校音乐教育与声乐教学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8(09):112.
  [10]辛雅靖.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融入策略[J].艺术评鉴,2018(27):67-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823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