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宫斗剧的更新与嬗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宫斗剧作为中国电视剧的一种特有类型,在拥有巨大受众市场的同时也因过度同质化、价值迷失等问题一直饱受诟病。如何改变宫斗剧的固有模式、实现良性健康发展成为影视创作者与研究者的焦点所在。2018年由流潋紫编剧、汪俊执导的《如懿传》以“一代帝王夫妻的婚姻围城”为旗帜,试图突破以往宫斗剧的陈旧藩篱,进行宫斗剧的“更新”与“嬗变”。本文通过对《如懿传》之“更新”与“嬗变”的深入分析,厘清其利弊得失,为宫斗剧的未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创作方向与创作思路。
  【关键词】 宫斗剧;《如懿传》;汪俊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以2004年的《金枝欲孽》为滥觞之作,宫斗剧不断掀起收视热潮,《美人心计》《甄嬛传》《芈月传》等风靡一时,《延禧攻略》《如懿传》也备受瞩目。2018年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了题为《宫斗大戏预示着中国在海外的文化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报道,更是将宫斗剧的传播上升到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层面。[1]与之相对应的,是宫斗剧也一再被推向批评舆论的中心。陶东风曾明确指出宫斗剧是不良社会风气投射到文艺创作中的一个结果,其蕴含的“比坏心理”严重腐蚀了社会道德。[2]傅守祥也认为:“以消费主义主导的古装宫斗剧,常以想象和虚构的方式对待历史,以消解严肃性为观众获得身份置换的快感,总是讲述将爱情献祭给权力的故事,宣扬权谋价值观,这些顽疾已越来越为人所诟病。”[3]
  在此种境况下,如何消解“顽疾”、突破宫斗剧创作的惯有模式、提高宫斗剧作品的人文关怀与艺术品格成为重中之重。2018年8月,由汪俊导演,周迅、霍建华等明星主演的宫斗剧《如懿传》一开播便引发观众热议,网络上充斥着“最丧的宫斗剧”“最软弱女主角”一类的评论,吐槽众多,后期却逆风翻盘,豆瓣评分也超过了播出时间相近的《延禧攻略》。这些热议与戏剧性逆转正是源于《如懿传》相较以往宫斗剧作品有了诸多变化与更新,在播放初期给观众带来了强烈冲击与不适。那么,这些变化与更新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又能为后续宫斗剧创作提供哪些经验或教训?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女主之变:权力挣脱与完美幻灭
  宫斗剧的叙事往往围绕一位女主角展开,呈现她在后宫中的传奇遭遇与曲折命运,因此对女主角的塑造成为剧作的核心与关键。在对大量宫斗剧女主角的对照剖析中,我们可以提炼出一套女主塑造的固有模式:外在凸显女性魅力、内在立足权力渴求。
  “外在凸显女性魅力”,即宫斗剧女主角往往美貌聪慧、近乎完美,有着其他配角无法比拟的女性魅力,这种女性魅力帮助她们在波诡云谲的宫斗道路上一次次逢凶化吉、胜利收场。譬如《甄嬛传》中被皇帝宠爱,又受果郡王和太医温实初保护的甄嬛;《芈月传》中聪明过人、相继被秦王和义渠王拯救出困境的芈月;《延禧攻略》更是将女性魅力发挥到极致,无论女主角魏璎珞在宫中如何不守规矩,都能够备受青睐,成为男主与男二心中不可磨灭的朱砂痣。“内在立足权力渴求”,即在人物的内在动机上,她们都以对权力的追逐作为支撑,不论是像《延禧攻略》的女主角魏璎珞那样一开始就抱有极其坚定的权力需求,还是像《甄嬛传》的女主角甄嬛那样,是在对爱情心灰意冷后,开始以权力追逐替代爱情渴求。她们从后宫千方百计争宠到前朝费尽心思得势,终其一生都是在权力的铁笼子里打转,并从未试图僭越半步。
  这种固有模式在《如懿传》中得到了改观。如懿的外在形象并不突出,剧中明确提到嘉妃金玉妍才是后宫的翘楚,之后出场的寒香见更是美貌非凡;且如懿对男性也不具备特殊吸引力,早期宠爱如懿的皇上在后期已别恋他人,其余对如懿有所仰慕的男性也只有一个普通侍卫。同时,宫斗剧女主角一贯的权力追求在《如懿传》中已无迹可寻,反而呈现出一个截然相反的权力“出逃者”形象。她无心争斗,不喜权位,在少女时期目睹姑母与甄嬛的斗争,便感慨这样的斗争何时是个头。之后在宫中无数次被逼入绝境,她也没有走上以往宫斗剧女主角一贯的“黑化”道路。最后更是断发为祭、拒绝皇上送来的皇后册宝、烧毁皇后画像,完成了对权力的彻底放弃。这些变化一方面修正了宫斗剧女主角“黑化”的畸形路径,以对道德的坚守与对权力牢笼的挣脱填补了宫斗剧一贯的道德真空与价值迷失,即史可扬教授曾指出的:“目前国内的宫斗剧过分强调‘悲剧’式的价值走向, 基本都是‘黑化’的人设和阴暗的价值观,似乎在宣揚一种‘只有变得心狠, 比坏人更坏, 才能赢到最后’的主题, 这不仅不符合现实需要, 也不符合传统文化的审美诉求……”[4]另一方面,宫斗剧极尽完美的女主形象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女性观众的幻想,增强女性观众自我代入的愉悦感,但泛滥的雷同与重复也会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不利于宫斗剧的长期发展。此时,像《如懿传》这样有缺点、有执念的女主形象反而更让观众觉得真实亲切。观众一面吐槽她“丧”,一面又心疼她对爱情的坚持、敬佩她对本心的坚守,当观众对女主角的认可不再来源于虚幻的完美形象,而是扎根于人物的内在品格和精神操守,整部作品的艺术品格也得以提升。
  《如懿传》在女主塑造上的这些变化与亮点都可以成为未来宫斗剧创作的借鉴。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只有打破虚幻的外在完美,才可能塑造出丰满立体的多面性人物,只有改变女主角对权力追逐的单一姿态,才可能跳出权力牢笼来进行权力反思,才可能具有深刻的人文意蕴和不俗的艺术品味。如果说以往宫斗剧女主角的内在动力都是权力欲望,《如懿传》则变为了纯粹的爱情理想,是“一生一次心意动”的执着追求,那么之后的宫斗剧女主角是否能拥有更为多样化的内心支点?譬如对自我的实现、对权力的反抗,或是更为广阔的社会理想、人生追求,这些都是未来宫斗剧创作可以探讨和尝试的方向,也是宫斗剧治疗“比坏”“以恶制恶”等“顽疾”的有效良方。
  二、叙事之变:男性视角与温吞节奏
  (一)男性视角的提升
  宫斗剧惯常使用女性视角,重在呈现后宫诸多女性在封建皇权统治下的生存与命运,男性视角则一再处于尴尬和失语地位,男性角色也因此显得单一薄弱。他们要么是冷酷无情、权力至上的负心汉,要么是忠贞不二、为爱献身的深情郎,其内在深度被大大削弱,简化为女性谋害者或拯救者的单一符号。前者如《甄嬛传》的雍正皇帝、《延禧攻略》的袁春望,后者似《美人心计》的刘恒、刘盈,《芈月传》的秦王、义渠王。这种男性视觉的微弱使许多宫斗剧作品丰富性与立体性不足,也是宫斗剧缺乏男性观众吸引力的根本原因。   《如懿传》则有意识地提升了男性视角,其制片人黄澜在接受《北京日报》采访时提到:“《如懿传》小说还是女性视角,我们在改成剧本时提亮了男性视角,也就是乾隆在每个阶段的自我感受,这个视角在汪俊导演和主演霍建华进入后,又把它表演出来了。”[5]作为全剧最重要的男性人物,霍建华饰演的乾隆皇帝不再是高高在上、主宰所有人物命运的天子,而更像是一个面临诸多困境的普通男性:他虽拥有权力却被权力所困,既要应付太后的暗中管制又要提防后宫妻妾的明争暗斗,在维持前朝与后宫安定的重担下如履薄冰、举步维艰,这不正是努力调节婆媳矛盾、维持事业与家庭平衡的普通男性的放大版吗?同时,作品对乾隆各个阶段的心理历程与成长变化也进行了深度的开掘与呈现,从他未登皇位时的单纯执着到登基后事事权衡利弊、心计渐重的阴沉,再到久居高位后养成的多疑、自私与狂妄,都有层次地展现出一个皇帝在封建体制下的无奈与异化、在“高处不胜寒”状态下的必然走向,其成长与变化轨迹被刻画的细致且完整。
  通过《如懿传》对男性视觉的提升,宫斗剧中的男性角色不再处于失语状态,被粗暴地打上或好或坏的标签,成为剧中女性争宠夺势的目标或陪衬。他们的困境与感受也不再被刻意忽略,而是有了丰富、立体、流动的呈现。《如懿传》对男性人物开掘的重视、由单一女性视角向双重视角的演变无疑填补了过去宫斗剧在男性视角上的空缺,不仅具有吸引男性观众的潜在价值,也有利于提升宫斗剧作品的丰富性与立体性——毕竟宫斗剧是架构在特殊的封建背景之上,其中被压制与束缚的绝不止是女性,异化与困境也绝非女性所独有,男性同样可能成为特殊时代与封建体制的受害者。当然,由于《如懿传》的这种尝试尚在襁褓期,所呈现的男性视角并不完整,除了上文分析的男主角乾隆以外,其他的男性角色仍然是极为脸谱化与功能化的,如侍卫凌云彻、太医江与彬等,都只是作为剧情的推动者而存在,并不具有独特的人物深度。但不论如何,这种尝试仍然值得肯定,后续的宫斗剧创作也可以延续这一路径,不断深化男性视角,开掘男性人物的深度与广度。
  (二)节奏的慢处理
  互联网时代的快节奏消费猛烈冲击着影视作品,浓郁的“快餐文化”特点在宫斗剧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美人心计》《甄嬛传》《芈月传》几乎都是几集一个小高潮,《延禧攻略》更是将快节奏运用到极致,往往使一个戏剧冲突在数集之内发生、发展、解决,随即又迅速开展新的矛盾冲突,观众跟随女主角一路破除阴谋、打败对手,在紧凑的剧情中获得不间断的刺激与快感。
  《如懿传》的节奏相较于这些宫斗剧要温吞凝重得多,它从如懿与乾隆皇帝的少时感情开始讲起,初期少有尖锐的矛盾冲突,笔墨着重于人物刻画和情感铺垫,甚至时常呈现出后宫嫔妃们闲居清聊的散淡状态。这种娓娓道来的慢节奏使《如懿传》在开播初期口碑不佳、饱受诟病,后期随着人物刻画与情感铺垫的完成,如懿与乾隆的感情戏呈现出极强的感染力与戏剧张力,口碑才逐渐回温。《如懿传》的编创者们本想以慢火煲汤式的节奏处理来削弱前期的戏剧性以加深后期的情感力度,但若在前期就已造成大量观众流失,这样的处理是否值得就被打上了一个问号。
  究其根源,《如懿传》对节奏的慢处理没有充分考虑到播出环境与受众群体。由于《如懿传》的播放方式是在爱奇艺进行网络播出,网络用户成为主要的受众群体,作品的“网感”就显得极为重要,即满足受互联网思维渗透的影视观众对快节奏、刺激密集的硬性需求,这也是互联网时代影视观众对文本对象的重要接受基础与评价标准之一。《如懿传》温吞的节奏与冗长的铺垫无疑与这种“网感”发生了龃龉,悖离了网络受众群体的接受习惯与接受心理,是对他们耐心的极大考验,其结果便是《如懿传》在开播初期口碑与收视率都不尽人意。这无疑给后续的宫斗剧创作提供了深刻的教训——节奏的慢处理需要谨慎,必须充分考虑到播出环境与受众需求,而对于网播剧来说,维持一定的戏剧性与紧凑感正是必不可少的。
  三、立意之变:反“成功学”与婚姻困境
  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曾指出:“重要的是讲述神话的年代,而不是神话讲述的年代。”宫斗剧在古装的外衣之下包裹的正是現代性的“成功学”精神内核。它聚焦于人物如何步步为营,成为权力斗争中的最后赢家,其“后宫”“古代社会”实则是“职场”“现代社会”的巧妙移置,因此《甄嬛传》被戏称为“清宫版的《杜拉拉升职记》”,《延禧攻略》也被奉为青年人的“职场宝典”。而在这些“升职记”与“职场宝典”中,以恶制恶、不择手段的权力追求司空见惯,无处不在的阴谋、陷害更是将人性恶的一面无限放大,这种对成功的畸形追求与对权谋文化的一味认同不禁令学者们痛心疾首呼吁:“我们的青年人应擦亮眼睛,不要把此当作成功学,耽误影响自己的前程。”[6]
  《如懿传》的立意则呈现出与“成功”的背离姿态。剧中,如懿与乾隆青梅竹马感情深厚,但最后仍不可避免地走向决裂、郁郁而终,富察皇后、高贵妃、魏嬿婉等诸多女性也都以不同的方式维系爱情、争夺权力,但始终无人能称心如意获得幸福。这里不再有所谓“成功”的存在,有的只是无数妃嫔们渐次消香玉陨,即便是站在权力顶峰的乾隆皇帝,在最后也是垂垂老去,悲叹自己这一世“夫妻恩情、嫔御恭顺,父母之恩、儿女之福,都已经失去了大半,到头来终究不过是天地间的一介寡人罢了!”于是,在“悲凉之雾,遍披华林”的悲剧氛围里,对权力与成功的畸形追求由作品的重心转化为反思的中心与批判的对象,对它的看法也由正面价值转向了反面影响。随着对“成功”的背离,《如懿传》更以宏大的眼光延伸到对封建帝制下婚姻困境的探讨。在《如懿传》的官方海报上,没有对“宫斗”的大肆宣扬,而是明确写着“一代帝王夫妇的婚姻围城”,这座围城在于两性无法站在平等的位置上拥有一对一的正常关系,而必须由女性去兼容和退让。当女性无法摆脱人性正常的平等渴求与对婚姻的理想主义期盼时,就必然会被这种不平等的权力关系所摧毁,将扭曲的情感投身于残酷的宫斗之中,成为封建制度下婚姻的牺牲品。于是剧中的诸多女性都走上了悲剧的必然道路,而如懿一生所求的平等尊重的婚姻也成为不可实现的妄想。   《如懿传》对封建权力与“成功学”的不同态度,对封建帝制下婚姻困境的探讨无疑使宫斗剧在立意上摆脱了一贯的腐朽与单薄,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索与更高层面的追求,呈现出宫斗剧新的可能性。毕竟,艺术作品始终是要立足现实、刻画人性,把宫斗拍得残酷激烈绝不能是为了歌颂宫斗,而是要在尔虞我诈的争斗中展现狰狞残暴背后的人性挣扎以及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戕害与泯灭,是要挖掘特殊时代下人的生存状况与情感体验。婚姻困境、家国情怀、历史风云,无不是可以开拓的方向与目标。未来的宫斗剧创作大可以沿着这条道路继续探索,即警惕对权谋文化的谄媚认同与对“成功学”的畸形渲染,寻求更为广阔与多元的主题立意,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深入探求中,超越纯粹快餐式无营养的刺激愉悦。
  四、结语
  宫斗剧中大量相似的人物设置与剧情走向已逐渐令观众审美疲劳,而其广为传播的权谋文化与以恶制恶的价值观念更是饱受诟病,若不及时进行更新与嬗变,宫斗剧作为一种影视类型只会日益受限、走向衰落。对于亟待更新的宫斗剧来说,《如懿传》在女主塑造、男性视角与作品立意方面的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它成为宫斗剧试图嬗变的起点,也为后续宫斗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与教训。正如罗岗教授所言:“一部优秀古装剧之所以格调高雅,气象开阔,成为人们心中的经典,就是因为不仅描绘了庙堂之高,还安放了江湖之远。在那一方理想的江湖里可以寄托很多希望:包括对权力的解读、对不受拘束的生活与美好爱情的向往。但现在遗憾的是,不少作品往往引導受众走向人性功利的一面,缺少柔软的精神着陆和灵魂的理想彼岸。”[7]诚然,宫斗剧唯有继续朝着“精神着陆”与“理想彼岸”的方向前进,不断进行更新与调整,才能更好地呈现出健康、充盈的精神样貌,发挥出积极、正面的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宫廷剧火遍全球,中国软实力崛起![EB/OL].(2018-8-29).https://new.qq.com/omn/20180829/20180829A02KS4.html.
  [2]陶东风.比坏心理腐蚀社会道德[J].人民日报,2013-9-19(008).
  [3]傅守祥,杨洋.古装宫斗剧视觉奇观与艺术畸趣批评——从《延禧攻略》说开去[J].当代电视,2019(2).
  [4]史可扬.“宫斗热”的文化反思[J].人民论坛,2018(31).
  [5]《如懿传》是在反思成功学?制片人是这样看待如懿“辞职”的[EB/OL].(2018-9-20).https://www.takefoto.cn/viewnews-1572883.html.
  [6]王旭明.莫把宫斗剧当作成功学宝典[N].环球时报,2018-8-25(007).
  [7]童薇菁.毒鸡汤式的宫斗剧可休矣[N].文汇报,2018-9-13(00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7/view-14912107.htm